GD0U-B-11-213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0091学分25总学时46理论34实验/上机12 英文课程名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开课院(系) 农学院开课系 动物医学修订时间2006年9月10日 课程简介 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干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 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 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等部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的理论体 系。几干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方向)的选修课程之一,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 教育过程中所特有的一门专业课。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 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初步具备应用中 兽医学防治动物疾病的能力。总学时4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4学时,实验教学12学 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 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91 学分 2.5 总学时 46 理论 34 实验/上机 12 英文课程名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医学 修订时间 2006 年 9 月 10 日 课 程 简 介 中兽医学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技术方法 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 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等部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的理论体 系。几千年来,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方向)的选修课程之一,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 教育过程中所特有的一门专业课。她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 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初步具备应用中 兽医学防治动物疾病的能力。总学时 46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4 学时,实验教学 12 学 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开课前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动物解剖学理论与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的思维方法、能够熟悉和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特点 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学会 GDOU-B-11-213
利用中药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方向, 四、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 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篇中兽医基础理论 中兽医学的概念 中兽医学的特点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5学时) (①)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 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 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难点:阴阳及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A),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A),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A。 第二节五行学说
利用中药防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方向)。 四、先修课程 动物解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剖学知识的支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体的结构与各系统、 组织、器官的名称与部位。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篇 中兽医基础理论 中兽医学的概念 中兽医学的特点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5 学时) 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 用。 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 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难点:阴阳及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A),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A),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A)。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A),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A),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A, (4思考题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如何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动物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脏腑(5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脏腑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脏、六腑的功能: 难点:五脏功能 ()教学纳容 脏腑的概念(A),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A),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C)。 (4思考题 记忆脏腑功能。 思考脏腑学说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气血津液(自学) (①)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作用, (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和作用 难点:气的作用。 ()教学纳容 气、血、津液(B),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C)
五行的概念(A),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A),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A)。 ⑷ 思考题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如何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动物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 脏腑(5 学时) 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脏腑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脏、六腑的功能; 难点:五脏功能。 ⑶ 教学内容 脏腑的概念(A),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A),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C)。 ⑷ 思考题 记忆脏腑功能。 思考脏腑学说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气血津液(自学) 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作用。 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和作用 难点:气的作用。 ⑶ 教学内容 气、血、津液(B),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C)
(4)思考题 怎样理解气血津液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第四章经络(自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正经的命名与循 行;经络的主要作用等内容。 (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经络的含义、组成;正经的命名与循行;经络的主要作用。 难点:十二正经的命名与循行。 (③)教学纳容 第一节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的含义(B),经络的组成(B),十二经脉(A),奇经八脉(C)。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 在生理方面的作用(B),在病理方面的作用(B),在治疗方面的作用(B)。 (④思考题 记忆十二经脉的名称与分布。 第五章病因病机(2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三因学说的构成、各种病 因的性质及致病特性,中兽医学的主要发病机理。 (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外感六淫与内伤致病因素的性质及致病特性。 难点:六淫的致病特点
⑷思考题 怎样理解气血津液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第四章 经络(自学) 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经络学说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正经的命名与循 行;经络的主要作用等内容。 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经络的含义、组成;正经的命名与循行;经络的主要作用。 难点:十二正经的命名与循行。 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的含义(B),经络的组成(B),十二经脉(A),奇经八脉(C)。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 在生理方面的作用(B),在病理方面的作用(B),在治疗方面的作用(B)。 ⑷ 思考题 记忆十二经脉的名称与分布。 第五章 病因病机(2 学时) 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三因学说的构成、各种病 因的性质及致病特性,中兽医学的主要发病机理。 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外感六淫与内伤致病因素的性质及致病特性。 难点:六淫的致病特点
(3)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因病理的基本概念(B) 第二节病因 外感(A),内伤(B),其他致病因素(C), 第三节病理(自学) 邪正消长(B),升降失常(B),阴阳失调(B)。 (4思考题 三因学说划分的根据。 六淫导致机体发病的特性。 第二篇辨证论治 第六章诊法(2学时) (①)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诊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查口色;脉诊 难点:脉诊。 (③)教学内容 第一节望诊 望全身(B),望局部(B),查口色(A), 第二节闻诊 听声音(B),嗅气味(B)。 第三节问诊(C)
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因病理的基本概念(B) 第二节 病因 外感(A),内伤(B),其他致病因素(C)。 第三节 病理(自学) 邪正消长(B),升降失常(B),阴阳失调(B)。 ⑷ 思考题 三因学说划分的根据。 六淫导致机体发病的特性。 第二篇 辨证论治 第六章 诊法(2 学时) ⑴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悉中兽医学诊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查口色;脉诊。 难点:脉诊。 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望诊 望全身(B),望局部(B),查口色(A)。 第二节 闻诊 听声音(B),嗅气味(B)。 第三节 问诊(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