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分/学时:理论学分/学时:2/32实践学分/学时:1/8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本科生 预修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 开课学院:思政与体育课部 二、课程介绍(200一3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筒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 生进行思想政治教有的主渠道、主阵地。课程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 科学社会主义等有机统一的基本组成部分,旨在全面准确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路打下扎实 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2.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教学内容 表1:课程教学安排表 序号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 课堂教 实验/实 学时小 学学时 践教学学 计 时 导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 其发展规律 实事求是、思辨与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 求真与求善求美相结合,做到科学 发居规律 精神和人女精神有机统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 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 线的科学性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分/学时:理论学分/学时:2/32 实践学分/学时:1/8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本科生 预修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 开课学院:思政与体育课部 二、课程介绍(200—3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 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程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等有机统一的基本组成部分,旨在全面准确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打下扎实 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2.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教学内容 表1:课程教学安排表 序号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 课堂教 学学时 实验/实 践教学学 时 学时小 计 1 导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 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其发展规律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 实事求是、思辨与创新的精神 8 2 3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 发展规律 求真与求善求美相结合,做到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 4 4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 展规律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 线的科学性 6 2
6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历史观 及其规律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 树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及其趋势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 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崇高的理想 及其规律 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 定四个自信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 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具有正确 想及其最终实现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合计 32 表2:理论教学内容 导论 1.知识目标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明确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以及学习马 克思主义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能力。 3.有人目标 感受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志向和人格魅力,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 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教学内容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通过讲授马克思为什么是“千年第一思想家”,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使大学生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总体 性了解,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本课程应有的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为 教学要求 全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从而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 及其规律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历史观 6 2 6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 及其趋势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 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 及其规律 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与崇高的理想 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 定四个自信 2 2 8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 想及其最终实现 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具有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合计 32 8 表2:理论教学内容 导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明确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以及学习马 克思主义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能力。 3.育人目标 感受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志向和人格魅力,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 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求 1.通过讲授马克思为什么是“千年第一思想家”,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使大学生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总体 性了解,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本课程应有的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为 全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从而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深 刻、准确理解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五个基本环节,明确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辩证思维能力,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育人目标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事求是、思辨与创新的精神,坚 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政治素养。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教学内容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揭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理论意义,系统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所坚 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把握物 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2.阐明物质世界的总特征,深刻阐明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 教学要求 规律和五个基本环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 法,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阐明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深入揭示习近平关于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 思维能力的论述与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关系,阐明唯物辩证法是增强人类思 维能力的方法论基础,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知识目标 准确理解实践含义及其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 程,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掌握真理的客观性与辩证法,正确理解真理与 价值的关系,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掌握实事求是的认识 路线。 2.能力目标 教学目的 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力,能敢于和善于追求真理,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3.有人目标 求真与求善相结合,具有实事求是、思辨与创新的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深 刻、准确理解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和五个基本环节,明确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辩证思维能力,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育人目标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事求是、思辨与创新的精神,坚 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内容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要求 1.揭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理论意义,系统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所坚 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把握物 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2.阐明物质世界的总特征,深刻阐明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 规律和五个基本环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 法,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阐明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深入揭示习近平关于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 思维能力的论述与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关系,阐明唯物辩证法是增强人类思 维能力的方法论基础,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准确理解实践含义及其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 程,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掌握真理的客观性与辩证法,正确理解真理与 价值的关系,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掌握实事求是的认识 路线。 2.能力目标 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力,能敢于和善于追求真理,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3.育人目标 求真与求善相结合,具有实事求是、思辨与创新的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实践与认识 教学内容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帮助学生弄清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在理解实践在认识中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领会科学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学习运用科学实践观,就要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掌握真理的特点和评价标准,掌握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基本观点, 教学要求 准确把握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培有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阐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 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使学生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不断 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知识目标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 2.能力目标 教学目的 具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 力,具有运用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的能力。 3.有人目标 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具有较强 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 己的贡献。 1.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教学内容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1.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基本矛眉 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教学内容 1.实践与认识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要求 1.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帮助学生弄清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在理解实践在认识中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领会科学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学习运用科学实践观,就要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掌握真理的特点和评价标准,掌握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基本观点, 准确把握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阐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 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使学生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不断 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 2.能力目标 具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 力,具有运用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的能力。 3.育人目标 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具有较强 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 己的贡献。 教学内容 1.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1.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基本矛盾 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 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主体、客体和道路问题,并最终回答社会发展 的动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破除“英雄史观”“唯神史观”“唯意志史 观”等传统旧历史观的影响,使学生在领会“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期 律”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产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3.明确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 史的创造者,从理论层面深刻领悟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知识目标 科学认识劳动价值论,完整掌握剩余价值理论,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 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能力目标 教学目的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体系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分析社会市场 经济运行的能力,具有运用正确社会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能 力。 3.育人目标 具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和良好的道 德品质。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教学内容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劳动 价值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当代价值,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中 教学要求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2.阐明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以及垒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了解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影响,正确认
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 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主体、客体和道路问题,并最终回答社会发展 的动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破除“英雄史观”“唯神史观”“唯意志史 观”等传统旧历史观的影响,使学生在领会“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规 律”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产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3.明确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 史的创造者,从理论层面深刻领悟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科学认识劳动价值论,完整掌握剩余价值理论,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 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体系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分析社会市场 经济运行的能力,具有运用正确社会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能 力。 3.育人目标 具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和良好的道 德品质。 教学内容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劳动 价值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当代价值,并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2.阐明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了解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影响,正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