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向应力状态,中间主应力(02)与最大主 应力、最小主应力之间的比值关系上决定岩石破坏性 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纳达(1970)提出02偏向最大 主应力或最小主应力的“应力状态类型参数”-a来 划分应力状态类型: a=(2σ251-03)/(o1-03) 当q=1时,即 为拉伸应力状态; 当=-1时,即σ2=σ3,为压缩应力状态
• 在三向应力状态,中间主应力( σ 2)与最大主 应力、最小主应力之间的比值关系上决定岩石破坏性 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纳达(1970)提出σ 2偏向最大 主应力或最小主应力的“应力状态类型参数” —α来 划分应力状态类型: • α =( 2 σ 2-σ 1 -σ 3)/( σ 1 -σ 3); • 当α=1时,即σ 2 = σ 1,为拉伸应力状态; • 当 α=-1时,即σ 2 = σ 3,为压缩应力状态
31.2.2岩体破坏形式与岩体结构特征关系 在低围压条件岩石的三轴试验表明: (1)在相同的应力状态下完整块体状坚硬岩石表现为 张性破坏,通常释放出高的弹性应变能; (2)含有软弱结构面的块状岩体,当结构面与最大主 应力之间角度合适时,则表现为沿结构面剪切滑动破坏; (3)碎裂状岩体的破坏方式介于二者之间 (4)碎块状或散体状岩体,表现为塑性破坏
3.1.3岩体的强度特征 入若体的强度不能简单地用岩石的强度来表示。 与岩体的岩性、结构、岩体的受力状态有关,而 且还决定于岩体的可能破坏方式。设结构面与最大主 应力夹角。 模拟实验表明: (1)0<a<8°或42°<a<52° 岩体破坏破坏形式将部分沿结构面剪切滑移、部 分剪断完整岩石,此时岩石的强度与结构面和岩石的 抗剪性能有关
• 3.1.3 岩体的强度特征
15 ②2) 75 12 16 图3-4三种破坏形式的极限应力系数(n) ①沿结构面滑动;②剪断完整岩石;③部分沿结构面, 部分剪断岩石
图3-4 三种破坏形式的极限应力系数(n) ① 沿结构面滑动;② 剪断完整岩石;③ 部分沿结构面, 部分剪断岩石
(2)8°<a<42° 岩体的破坏将采取沿结构面剪切滑移的形式。此 时,岩体的强度受结构面抗剪性能及其方位所控制 (3)a>52°时 岩体破坏为剪断完整岩体。 以上讨论的为岩体的极限强度 岩体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的临界应 力称为岩体的屈服强度(σy) 岩体进入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的临界应力称为 强度(0。) 义体遭受最终破坏以后仍然保存有一定的强度 为残余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