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各阶段不同的岩体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所有 岩体都具有如下一些共性 (1)岩体的最终破坏是以形成贯通性破坏面,并 分裂成相互脱离的块体为其标志。 (2)变形过程中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是判断岩体 或地质体演变阶段、预测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3)变形过程中还包含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的 蠕变(或流变)。即变形到破坏有时经历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过程中蠕变效应意义重大。岩体的不稳定发 展阶段相当于加速蠕变阶段,进入此阶段的岩体达到 最终破坏已势在必然,仅仅是个时间的问题。判断进 入加速蠕变阶段的变形标志和临界应力状态是一个重 要的课题
3.1.2若体破坏的基本形式 根据岩体破坏机制可将岩体破坏划分为剪性破坏 和张性破坏两类。 剪切滑动破坏 岩「男性破坏 剪断破坏 体破坏 塑性破坏 张性破坏
岩体破坏 剪断破坏 剪性破坏 张性破坏 剪切滑动破坏 塑性破坏
△ E或E 图3-2岩石的三向应力状态与破坏方式 (据伯奈克斯,1974) (a)拉断破坏;(b)剪断破坏;(c)塑性破坏
(a) 拉断破坏;(b)剪断破坏; (c) 塑性破坏
破坏方式影响因素: 荷载条件、岩性、结构及所处的环境特征及配合 情况 3.1.2.1岩体变形破坏形式与受力状态的关系 岩石的三轴实验表明,岩石破坏形式与围压的大小 有明显的关系。 (1)当在负围压及低围压条件下岩石表现为拉破坏 (2)随着围压增高将转化为剪破坏; (3)当围压升高到一定值以后,表现为塑性破坏
• 破坏方式影响因素: 荷载条件、岩性、结构及所处的环境特征及配合 情况 岩石的三轴实验表明,岩石破坏形式与围压的大小 有明显的关系。 (1)当在负围压及低围压条件下岩石表现为拉破坏; (2)随着围压增高将转化为剪破坏; (3)当围压升高到一定值以后,表现为塑性破坏
破坏机制转化的界限称为破坏机制转化围压(如 表3-1)。从表中可以看出,由拉破坏转化为简断破坏 的转化围压为1/51/4[σ](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由剪切转化为塑性破坏的转化围压为1/32/3[0]。 表3-1岩体破坏机制转化围压 岩石名称 拉断一剪断剪断一塑性 资料来源 大理岩 长沙矿冶所 大理岩 Karmen 泥灰岩 B.BMatByeB 石灰岩、大理岩「 (o 茂木青夫 岩盐 S.3 美国垦务局
• 破坏机制转化的界限称为破坏机制转化围压(如 表3-1)。从表中可以看出,由拉破坏转化为简断破坏 的转化围压为1/5——1/4 [σ](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由剪切转化为塑性破坏的转化围压为1/3—2/3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