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动植物红皮书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由国家环保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委员会编,分鱼类、两栖类和爬行 类、鸟类、兽类4辑 >濒危等级:绝灭(Ex)、濒危(E)、易危(v)、稀有(R)、末定( 数据缺乏(K)、受威胁(T)、贸易致危(CT)8个级别 《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分级和保护动物; 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 1989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农业部令第1号发布; 自1989年1月14日施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分级和保护植物 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令第4号1999年9月9日施行 5种群多度的估计 物种多度与丰富度 多度( abundance):一定范围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 丰富度( richness)一定范围内的物种多寡。 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 绝对密度( absolute density)估计: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 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绝对密度 绝对密度( absolute density)估计:总数量调查( total coun):计数某地段全部 生活的个体数量 ☆取样调查( sampling methods):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 样方法 use of quadrats):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 来估计种群整体。 标志重捕法 mark-recapture methods):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 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比例,估计个体的 总数。 去除取样法( removal sampling):以单位时间的捕获数(Y)对捕获累积数(X) 作图,得到一条回归直线,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估计的种群数量
6 中国濒危动植物红皮书 ⚫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由国家环保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委员会编,分鱼类、两栖类和爬行 类、鸟类、兽类4辑 ➢濒危等级:绝灭(Ex)、濒危(E) 、易危(V) 、稀有(R) 、末定(I) 、 数据缺乏(K) 、受威胁(T) 、贸易致危(CT) 8个级别。 ⚫ 《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分I级和II保护动物; ➢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 ➢1989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农业部令第1号发布; ➢自1989年1月14日施行。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分I级和II保护植物; ➢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令第4号 1999年9月9日施行。 5 种群多度的估计 ⚫ 物种多度与丰富度 ➢ 多度(abundance):一定范围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 ➢ 丰富度(richness):一定范围内的物种多寡。 ⚫ 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 ➢ 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估计: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 ➢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绝对密度 ➢ 绝对密度(absolute density)估计:总数量调查(total count) :计数某地段全部 生活的个体数量。 ❖ 取样调查(sampling methods) :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 ▪ 样方法(use of quadrats):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 来估计种群整体。 ▪ 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ods) :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 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比例,估计个体的 总数。 ▪ 去除取样法(removal sampling) :以单位时间的捕获数(Y)对捕获累积数(X) 作图,得到一条回归直线,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估计的种群数量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 relative density)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今捕获率、遇见率、粪堆数、鸣叫声、毛皮收购、单位捕捞鱼量、动物 痕迹(活动留下的土丘、洞穴、巢、蛹等) §4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存活格局 种群变化率 种群扩散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1种群结构 ●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 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age pyramid)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 declining)、稳定( stable)和增长 ( Increasing)型。 ·种群的年龄分布( age distribution)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 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性别结构 ●性比( sex ratio):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即年龄锥体两侧 的数量比例 >第一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第二性比:个体性成熟时的性比; >第三性比: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 2存活格局
7 相对密度 ➢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 捕获率、遇见率、粪堆数、鸣叫声、毛皮收购、单位捕捞鱼量、动物 痕迹(活动留下的土丘、洞穴、巢、蛹等) §4 种群动态 ⚫ 种群结构 ⚫ 存活格局 ⚫ 种群变化率 ⚫ 种群扩散 ⚫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1 种群结构 ⚫ 年龄结构 ⚫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 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age pyramid)。 ⚫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declining)、稳定(stable)和增长 (increasing)型。 ⚫ 种群的年龄分布(age distribution)体现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 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性别结构 ⚫ 性比(sex ratio): 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即年龄锥体两侧 的数量比例。 ➢ 第一性比: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 第二性比: 个体性成熟时的性比; ➢ 第三性比: 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 2 存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