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的美国政府低成本筹措战争措款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恢复,起了一定积极作 用。但是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财富的增加,到了50年代中后期, 特别是60年代之后,这一条例的弊端逐渐显现出米: 1.阻止了富有进取心、善于经营管理的银行向存款者提供比其他银行更有 吸引力的利率来扩展经营规模。 2,资金流动脱媒大量存在,导致经营机构经营困难,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 如在1966年、1969年、1974年一1975年、1979年 -1980年银根紧缩、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由于Q项规则导致利率上限的滞后调整,资金大量从银 行流向货币市场,金融机构的流出资金大于流入资金,盈利状况恶化 由于银行经营状况欠佳,直接的后果便是造成金融制度不稳定。最典型的例子是 美因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 3.Q项规则规定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限制了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也就规 定了银行的放款能力。当资金需求旺盛时。信用供应不足必成问题。 如人们普遍认为:1966年之后的几次信用危机便由此而生(卡吉尔,1986,P113) 4.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受阻。因为存款机构的存款利率受阻,银行资金流失 严重。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他们不得不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来迷避管制、扩大资 金来源。虽然这缓解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紧张状况,但却削弱了联储货币政策 的效力,如货币供应量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这对于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管 理金融体系运行的美国货币当局来说。其灾难性后果可想而知 三、Q项条例的取消 在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形成的Q项条例及其他管制措施到60年代中期时 由于市场利率与Q项规则规定的最高利率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干扰了正常的经 济运行。迫使美政府和贷币当局寻求变通之策。到1979年 一1980年时,形势 己极为迫切。(1)史无前例的市场高利率:(2)近20%高通货膨胀率:(3)存款机构 存款锐减,货币市场资金急增:(4)一些大银行经营困难:(⑤)金融创新工具层出 不穷。 人们认识到Q项条例、利率管制根本无法起到预想的稳定作用,所以在这 一背景下,1980年国会通过《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计划到1986 年3月31日前,分阶段取消Q项条例对于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和储蓄存款的利 率限制。 四、放松利率管制过程的特点分析 美因的利率放开,初看起来是一种由金融危机推动下、政府为应付危机而进 行必要改革的结果,但仔细分析,美国的利率放松,其实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 这些特点对后来的许多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美国的利率放开过程,是一个典型 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逼宫的案例。我们分析这一过程,可发现如下
初的美国政府低成本筹措战争措款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恢复,起了一定积极作 用。但是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财富的增加,到了 5O 年代中后期, 特别是 6O 年代之后,这一条例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1.阻止了富有进取心、善于经营管理的银行向存款者提供比其他银行更有 吸引力的利率来扩展经营规模。 2.资金流动脱媒大量存在,导致经营机构经营困难,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 如在 1966 年、1969 年、1974 年 ——1975 年、1979 年——198O 年银根紧缩、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由于 Q 项规则导致利率上限的滞后调整,资金大量从银 行流向货币市场,金融机构的流出资金大于流入资金,盈利状况恶化。 由于银行经营状况欠佳,直接的后果便是造成金融制度不稳定。最典型的例子是 美国储蓄和贷款协会危机。 3.Q 项规则规定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限制了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也就规 定了银行的放款能力。当资金需求旺盛时。信用供应不足必成问题。 如人们普遍认为:1966 年之后的几次信用危机便由此而生(卡吉尔,1986,P113) 4.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受阻。因为存款机构的存款利率受阻,银行资金流失 严重。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他们不得不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来逃避管制、扩大资 金来源。虽然这缓解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紧张状况,但却削弱了联储货币政策 的效力,如货币供应量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这对于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管 理金融体系运行的美国货币当局来说。其灾难性后果可想而知。 三、Q 项条例的取消 在 3O 年代大萧条背景下形成的 Q 项条例及其他管制措施到 6O 年代中期时 由于市场利率与 Q 项规则规定的最高利率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干扰了正常的经 济运行。迫使美 政府和贷币当局寻求变通之策。到 1979 年——198O 年时,形势 已极为迫切。(1)史无前例的市场高利率;(2)近 2O%高通货膨胀率;(3)存款机构 存款锐减,货币市场资金急增;(4)一些大银行经营困难;(5)金融创新工具层出 不穷。 人们认识到 Q 项条例、利率管制根本无法起到预想的稳定作用,所以在这 一背景下,198O 年国会通过《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计划到 1986 年 3 月 31 日前,分阶段取消 Q 项条例对于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和储蓄存款的利 率限制。 四、放松利率管制过程的特点分析 美国的利率放开,初看起来是一种由金融危机推动下、政府为应付危机而进 行必要改革的结果,但仔细分析,美国的利率放松,其实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 这些特点对后来的许多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美国的利率放开过程,是一个典型 的发达金融市场逐渐向政府管制“逼宫”的案例。我们分析这一过程,可发现如下
一些特点。 (1)管机构,放市场 Q项规则只限制了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至于金融市场中的其他利率未 加任何干涉。当存款机构正常的资金来源途径受到限制后,迫使他们到金融市场 中去想办法。而且这种未管制的渠道确实极大地缓解了管理政策对金融机构发展 和功能发挥所造成损害。同时也促进了这一未受管制部分市场的迅速扩展。因为, 经济学中一个原则就是:如果只对某种机构实行管制,那么,提供与该类机构类 似的产品而又为受管制的机构将兴旺起来,或者将出现一些新的机构。正是这些 未受管制的部分的迅速发展,对被管制部分形成有力的“逼宫”,致使其最终跨台。 (2)重点突破 在放松管制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非常关键。一般说,这种突破点工 具应雎具有联结自由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功能。美国金融界找到的突破口是 CD的发行与交易。 CD正式名称为可转让大额存单,是一种有固定时限,附有息票的银行有效 存单,最大特点是持有者可将其转让。 一般认为,现在标准的CD是1961年2月由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即C (bak花旗银行)首先使用的。同年,政府证券负责人同意为之开辟第二级市 场,以便于交易与流通。于是它便成为银行存款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开始时, CD的发行利率也有限制。1970年6月,由于佩思铁路中拖欠8200万美元商业 票据事件暴发,为防止出现流转危机,联储准许银行发行的偿还期在90天之内 的大额CD不受Q项规则利率上限限制,1973年年中,推广至所有大额CD。之 后,CD与其他货币市场工具(所谓银行非存款性负债),成为银行资金来源的 主要部分①[鲁萨基斯(1992).]这样,产生了如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淡 化了银行单独依靠存款作为资金来源所形成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在存款利率管 制体制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3)多种创新,循序渐进 CD最高存款利率限额取消后,美国银行界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利率不受限 制或市场交易的国库券利率挂钩的金融创新手段。 如“狂卡(Wild card)存单(4年以上,无利率限制)、货币市场6存单个月, 与同期国库券利率挂钩)、小额储蓄30存单个月,与国库券挂钩)、7-31天和 91天帐户(国库券挂钩)、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超级可转让存单(市场利率)等 被陆续作出创造出来,大大促进了市场利率在银行经营业务中的影响作用。 专栏4-8:韩国的利率自由化之路 韩国的金融改革始于80年代初商业银行的私有化,随着银行所有权的转移
一些特点。 (1)管机构,放市场 Q 项规则只限制了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至于金融市场中的其他利率未 加任何干涉。当存款机构正常的资金来源途径受到限制后,迫使他们到金融市场 中去想办法。而且这种未管制的渠道确实极大地缓解了管理政策对金融机构发展 和功能发挥所造成损害。同时也促进了这一未受管制部分市场的迅速扩展。因为, 经济学中一个原则就是:如果只对某种机构实行管制,那么,提供与该类机构类 似的产品而又为受管制的机构将兴旺起来,或者将出现一些新的机构。正是这些 未受管制的部分的迅速发展,对被管制部分形成有力的“逼宫”,致使其最终跨台。 (2)重点突破 在放松管制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非常关键。一般说,这种突破点工 具应雎具有联结自由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功能。美国金融界找到的突破口是 CD 的发行与交易。 CD 正式名称为可转让大额存单,是一种有固定时限,附有息票的银行有效 存单,最大特点是持有者可将其转让。 一般认为,现在标准的 CD 是 1961 年 2 月由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即 Cit (bank 花旗银行)首先使用的。同年,政府证券负责人同意为之开辟第二级市 场,以便于交易与流通。于是它便成为银行存款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 。开始时, CD 的发行利率 也有限制。1970 年 6 月,由于佩思铁路中拖欠 8200 万美元商业 票据事件暴发,为防止出现流转危机,联储准许银行发行的偿还期在 90 天之内 的大额 CD 不受 Q 项规则利率上限限制,1973 年年中,推广至所有大额 CD 。之 后,CD 与其他货币市场工具(所谓银行非存款性负债),成为银行资金来源的 主要部分①[鲁萨基斯 (1992)。]这样,产生了如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淡 化了银行单独依靠存款作为 资金来源所形成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在存款利率管 制体制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3)多种创新,循序渐进 CD 最高存款利率限额取消后,美国银行界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利率不受限 制或市场交易的国库券利率挂钩 的金融创新手段。 如“狂卡(Wild card)存单(4 年以上,无利率限制)、货币市场 6 存单个月, 与同期 国库券利率挂钩 )、小额储蓄 30 存单个月,与国库券挂钩)、7-31 天和 91 天帐户(国库券挂钩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超级可转让存单(市场利率)等 被陆续作出创造出来,大大促进了市场利率在银行经营业务中的影响作用。 专栏 4-8:韩国的利率自由化之路 韩国的金融改革始于 8O 年代初商业银行的私有化,随着银行所有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