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时间 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记念刻和珍君鲁迅三时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 知识与能力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3把握文中含蓄语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 1.使用小说形象分析的方法,设置情景,体验人物形象并能领会其精神, 目 过程与方法2诵读、讨论体会作者的悲愤情感 3速读文章,根据事件的相对完整性把握文章思路,进而整体把握文章 标|情感态度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 与价值观 秀品质。 教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 重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学 难点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 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第1页总共12页
第1页 总共 12 页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⒊把握文中含蓄语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⒈使用小说形象分析的方法,设置情景,体验人物形象并能领会其精神。 ⒉诵读、讨论体会作者的悲愤情感。 ⒊速读文章,根据事件的相对完整性把握文章思路,进而整体把握文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 秀品质。 教学 重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学 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 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教学设想】1、学习这篇课文,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 力、借鉴成功写作方法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在设立教学 2、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才作必要的点拨、目标之前,首先要对学情进行分 提示,要让学生去发现,而不要轻易奉送结论。 析。高二学生有独立阅读记叙文 3、在教学中,应找到一个既能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 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有 【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的基础层 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 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 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 《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课的讲读课文。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 文中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易,迁移能力难 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 重要的作用。 【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 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 质疑探究的习惯。 (4)“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 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第2页总共12页
第2页 总共 12 页 【教学设想】 1、学习这篇课文,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 力、借鉴成功写作方法的好教材。 2、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才作必要的点拨、 提示,要让学生去发现,而不要轻易奉送结论。 3、在教学中,应找到一个既能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 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 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 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 《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中语文必修 1 第三单元第一课的讲读课文。 文中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 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 重要的作用。 【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 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 质疑探究的习惯。 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 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在设立教学 目标之前,首先要对学情进行分 析。高二学生有独立阅读记叙文 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 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有 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的基础层 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 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 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 易,迁移能力难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积累整合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3理清文章的组材线索和写作思路 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 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 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 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教师板书课题)。这位巨星就是 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作者)。 二、阅读课文注释①,并筛选文中提及的有关 一八”惨 案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 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 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 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 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 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这次事件 被称“三.一八”惨案。 复习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鲁迅的作品,并了解鲁迅 1走近作家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 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 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 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 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 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 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 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 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 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 生的写照。 荷马(约公元前98世纪)古希腊盲人诗人,著名史诗《伊利亚特》雨果(1802-1885)19世 和《奧德赛》的编订者,其史诗作品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纪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著名诗人。 要遗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 第3页总共12页 但丁(1256-1321)意大利诗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代表作有《神惨世界》
第3页 总共 12 页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⒈积累整合词语的音、形、义。 ⒉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⒊理清文章的组材线索和写作思路。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 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 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 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教师板书课题)。这位巨星就是 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作者)。 二、阅读课文注释①,并筛选文中提及的有关“三·一八”惨 案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1926 年 3 月 12 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 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 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 16 日向段祺 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 月 18 日, 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 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这次事件 被称“三.一八”惨案。 三、复习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鲁迅的作品,并了解鲁迅 ⒈走近作家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 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 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时(1918 年 5 月)始以“鲁迅”为笔 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 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 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 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 集》、《而已集》等 16 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 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 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 生的写照。 荷马(约公元前 9—8 世纪)古希腊盲人诗人,著名史诗《伊利亚特》 和《奥德赛》的编订者,其史诗作品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 要遗产。 但丁(1256—1321)意大利诗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代表作有《神 曲》,它广泛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和斗争。 雨果(1802—1885)19 世 纪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 惨世界》
莎土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生歌德(1749-1832)德国诗 于商人家庭,从小爱好戏剧,一生著作甚多,留存剧本37部,长诗两首,人、剧作家。为德国文学留下了 154首14行诗。主要著作有: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不朽之作。代表作《浮士德》是 之梦》,《第十二夜》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他花费了长达60年之久的时间 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等;长诗有《维娜斯和安东尼斯》《路克丽斯创作出来的不朽之作。 受辱记》。这些作品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最为充分,艺术性最高,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顶峰。马克思称赞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拜伦(1788-1824)英国诗 才 人。主要著作有《异教徒》、《哈 罗尔德游记》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n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89-1899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高尔基(1868-1936)伟大 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 革命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亲》,深刻反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 动家。生于地主家庭。一生写有诗集50多部,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运动,成功塑造了一批无产阶级 百余部,戏剧二十多种。主要作品有诗歌《菁歌》《晨歌)《吉檀迦利》《飞|先锋战土的形象。是世界文学史 鸟集》、《园丁集》;戏剧有《邮局》、《红夹竹桃》)《摩吉多塔拉》;小说有《沉上第一个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船)《戈拉》等.另有文学、哲学、政治、游记、书简多种还擅长作曲和的不朽名著 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的创作在 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了解刘和珍。 (读印发的文章《刘和珍生平》《无花的蔷 薇(之二)》) 刘和珍(1904一1926)女,原籍安徽合肥,生于江 西南昌。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 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1926 年3月18日,她不顾病痛,带队出发开始示威游杈。齄轶狮子胡同段祺瑞 执政府门前,卫队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
第4页 总共 12 页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生 于商人家庭,从小爱好戏剧。一生著作甚多,留存剧本 37 部,长诗两首, 154 首 14 行诗。主要著作有: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 之梦》,《第十二夜》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 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等;长诗有《维娜斯和安东尼斯》、《路克丽斯 受辱记》。这些作品表现了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最为充分,艺术性最高,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顶峰。马克思称赞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 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89—1899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 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 动家。生于地主家庭。一生写有诗集 50 多部,中长篇小说 12 部,短篇小说 百余部,戏剧二十多种。主要作品有诗歌《菁歌》、《晨歌》、《吉檀迦利》、《飞 鸟集》、《园丁集》;戏剧有《邮局》、《红夹竹桃》、《摩吉多塔拉》;小说有《沉 船》、《戈拉》等。另有文学、哲学、政治、游记、书简多种。还擅长作曲和 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泰戈尔的创作在 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⒉了解刘和珍。 (读印发的文章《刘和珍生平》《无花的蔷 薇(之二)》) 刘和珍(1904 一 1926)女,原籍安徽合肥,生于江 西南昌。1923 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 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1926 年 3 月 18 日,她不顾病痛,带队出发开始示威游行。在铁狮子胡同段祺瑞 执政府门前,卫队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 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 歌德(1749—1832)德国诗 人、剧作家。为德国文学留下了 不朽之作。代表作《浮士德》,是 他花费了长达 60 年之久的时间 创作出来的不朽之作。 拜伦(1788—1824)英国诗 人。主要著作有《异教徒》、《哈 罗尔德游记》等。 高尔基(1868—1936)伟大 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 革命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母 亲》,深刻反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 运动,成功塑造了一批无产阶级 先锋战士的形象。是世界文学史 上第一个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的不朽名著
(1)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学生概括、展示、交流) (2)合并归纳:表明写作目的的是第一、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 案真相的是第三、四、五部分;总结教训和意义的是第六、七部分。 (3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作者 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厢和珍;还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 采取方式:①筛选信息。②同 青年”;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他桌交换意见。③小组讨论。④ 展示讨论结果。 们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褀瑞 政府,“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作者控诉 (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词来 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无回答) 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 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4)教师设疑: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 提示:悲痛——愤怒——理智的思考。 2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指导:文章的思路,显示的是对布局谋篇的安排。在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悲愤感情线索的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 师:从标题开始,结合纪念类文章的特点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 么从追悼会写起而不是以时间为序从惨案写起? 提示:从追悼会写起,自然地交代写作用意:一是“将此作为后死 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即为死者;二是提醒人们不要 忘却烈士,即为生者。这便是文章的一、二节。 纪念类文窜少不了对纪念对象往事的回忆,这即文章的三四五(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后发 节。内容有二:女师大风潮中的刘和珍;“三一八”惨案中的文和珍。 第5页总共12页 纪念类文章的叙事是为抒情与议论奠定基础。就本文而言,作者着重从
第5页 总共 12 页 ⑴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⑵合并归纳:表明写作目的的是第一、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 案真相的是第三、四、五部分;总结教训和意义的是第六、七部分。 ⑶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作者 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 青年”;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他 们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 政府,“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作者控诉 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无 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 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⑷教师设疑: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 提示:悲痛──愤怒──理智的思考。 ⒉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指导:文章的思路,显示的是对布局谋篇的安排。在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悲愤感情线索的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 师:从标题开始,结合纪念类文章的特点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 么从追悼会写起而不是以时间为序从惨案写起? 提示:从追悼会写起,自然地交代写作用意:一是“将此作为后死 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即为死者;二是提醒人们不要 忘却烈士,即为生者。这便是文章的一、二节。 纪念类文章少不了对纪念对象往事的回忆。这即文章的三、四、五 节。内容有二:女师大风潮中的刘和珍;“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 纪念类文章的叙事是为抒情与议论奠定基础。就本文而言,作者着重从 历史的高度总结刘和珍等烈士死难的意义:一是人们不会忘记烈士;二 (学生概括、展示、交流) 采取方式:①筛选信息。②同 桌交换意见。③小组讨论。④ 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词来 回答)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后发 言,相互补充,完成此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