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编写日期 2013年10月 十、审定日期 20151210 18
18 九、编写日期 2013 年 10 月 十、审定日期 201512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51004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开课学期:二学期 学时/学分:604 课程类别:普通教有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鱼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误的核心课程、必榜 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 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进程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二、教学目的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1)通过对大学生讲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甚本经验、本要求的教有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性 和重大意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对应 毕业要求指标点:油气方向73) (2)培养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和理想,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但 感和创造性: (3)培养大学生云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颗的能 力,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 固体方向7.4:油气方向7.1)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散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发展进程,为什么要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 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 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作用及内在联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最新成果。 [教学基本内容剖 19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51004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学时/学分:60 /4 课程类别:普通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必修 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 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进程及其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二、教学目的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1)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性 和重大意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对应 毕业要求指标点:油气方向 7.3) (2)培养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和理想,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 感和创造性; (3)培养大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 力,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 固体方向 7.4;油气方向 7.1)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发展进程,为什么要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 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 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作用及内在联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最新成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函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里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特别是了解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一致性及其历史发展,在新时期努力做到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能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0
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特别是了解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一致性及其历史发展,在新时期努力做到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学重点难点] L,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桔随。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涵义及其关系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三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散学目的 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 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略 21
21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教学重点难点] 1.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涵义及其关系。 4.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 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 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散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活动使同学们了解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以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成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社 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从而理解为什么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1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补会主义的根本任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活动使同学们了解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以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成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社 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从而理解为什么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必要性 2.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