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无标志的被动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6 三、被动句 •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 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 有两大类型: •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 词来表示 •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 、 “受......于......”表被动: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 ②用 “见”、“于”,“见......于......。”表被动。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③ 用“为”、“为……所……” 表被动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④“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无标志的被动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练习 2 结束
四、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寒暑易节,始-(次)返焉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何彬文★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7 四、省略句 •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寒暑易节,始一(次)返焉
◇省略主语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村民)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村民)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8 ◇省略主语 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 “……(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村民)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村民)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语》) ★(吾)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一鼓作气,再(鼓)(气)衰,三(鼓)而(气)竭。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何彬文★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9 ◆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语》) 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鼓作气,再( ) 鼓 而衰,三( ) 鼓 而竭。 ★一鼓作气,再( ) 鼓 而( ) 气 衰,三( ) 鼓 而( ) 气 竭。 ★ (吾)“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 (1)动词宾语的省略。 (2)介词宾语的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印)令(印)坚。(沈括《活板》) 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 传》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何彬文★
★制作:湖南江华二中 何彬文★ 10 ◇省略宾语: •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廉颇蔺相 如列 传》 •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 ⑴ 动词宾语的省略。 ⑵介词宾语的省略。 剑 印 印 相如\之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