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整保留值: 1) 调整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tR ׳ =tR – tM 2) 调整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 VR ׳ = VR – VM 或 VR tR = ׳ F0 ׳ ◼ 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 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待测组分与参比组 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用ri,s 表示 ( ) ( ) ( ) ( ) R s R i R s R i i s V V t t r = , =
◼ 调整保留值: 1) 调整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tR ׳ =tR – tM 2) 调整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 VR ׳ = VR – VM 或 VR tR = ׳ F0 ׳ ◼ 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 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待测组分与参比组 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用ri,s 表示 ( ) ( ) ( ) ( ) R s R i R s R i i s V V t t r = , =
◼ 色谱分析的实验依据: ◼ 1、根据色谱峰的位置(保留时间)可 以进行定性分析。 ◼ 2、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 定量分析。 ◼ 3、根据色谱峰的展宽程度,可以对某 物质在实验条件下的分离特性进行评价。 ◼ 由此可知:相对保留值应该与柱长、 柱径、填充情况、流动相流速等条件 无关,而仅与温度、固定相种类有关。 当ri,s =1时两个组分不能分离
◼ 色谱分析的实验依据: ◼ 1、根据色谱峰的位置(保留时间)可 以进行定性分析。 ◼ 2、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 定量分析。 ◼ 3、根据色谱峰的展宽程度,可以对某 物质在实验条件下的分离特性进行评价。 ◼ 由此可知:相对保留值应该与柱长、 柱径、填充情况、流动相流速等条件 无关,而仅与温度、固定相种类有关。 当ri,s =1时两个组分不能分离
◼ §2-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 一、分配平衡的几个参数: ◼ 1、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比值,用K表示。 。 ◼ 2、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称为容量因子,也 称分配比,用k表示。 ◼ m s c c K = m m s s c V c V k =
◼ §2-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 一、分配平衡的几个参数: ◼ 1、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浓度比值,用K表示。 。 ◼ 2、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称为容量因子,也 称分配比,用k表示。 ◼ m s c c K = m m s s c V c V k =
◼ 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 (g/ml);V m为色谱柱中流动相的体积,近似 等于死体积, Vs为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体积。 ◼ 3、分配系数和分配比之间的关系 ◼ 分配系数K 与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无 关,而取决于组分及两相的性质,并随柱温、 柱压变化而变化。 容量因子k 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 质,随柱温、柱压的变化而变化,还与流动 相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
◼ 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 (g/ml);V m为色谱柱中流动相的体积,近似 等于死体积, Vs为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体积。 ◼ 3、分配系数和分配比之间的关系 ◼ 分配系数K 与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无 关,而取决于组分及两相的性质,并随柱温、 柱压变化而变化。 容量因子k 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 质,随柱温、柱压的变化而变化,还与流动 相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
◼ 理论上可以推导出: 1 K V V k K M S = = M R M R V V t t k = = Phase ratio(相比,): VM / VS, 反映各种色谱柱柱型 及其结构特征 填充柱(Packing column): 6~35 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50~1500
◼ 理论上可以推导出: 1 K V V k K M S = = M R M R V V t t k = = Phase ratio(相比,): VM / VS, 反映各种色谱柱柱型 及其结构特征 填充柱(Packing column): 6~35 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5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