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教学目标 (1)通过文中三个形象的分析理解冰心”爱的哲学” (2)分析欣赏冰心清美的景物描写 (3)掌握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学生说说读过冰心的哪些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 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 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 长。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 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 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 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 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 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 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 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 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 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 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 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 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 《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 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 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 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 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 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于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 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 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 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 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 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 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 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
笑 教学目标: (1) 通过文中三个形象的分析,理解冰心”爱的哲学” (2) 分析欣赏冰心清美的景物描写. (3) 掌握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学生说说读过冰心的哪些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 1900 年 10 月 5 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 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 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 长。冰心出生后只有 7 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 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 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 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 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 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 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 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 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 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 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 岁即 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 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 《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 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 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 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 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 72 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 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于 1912 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 书的女孩子。 1913 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 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 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 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 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 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 于 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 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
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 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 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 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 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 写作的潮流。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 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 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 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 信中,逐渐加深了解、相爱了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 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 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 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 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 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 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 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 集。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 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 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 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 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 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 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 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 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 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 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 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 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 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 投奔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 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 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 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 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 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
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 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 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 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 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 写作的潮流。1923 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 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 之作,20 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 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 信中,逐渐加深了解、相爱了 1926 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 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 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 年 6 月 15 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 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 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 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 年的《分》和 1933 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 是 1931 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1932 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 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 集。1936 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 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 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 话题。 1938 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 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 的困苦和艰难,1940 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 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 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 年 11 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 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 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 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 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 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 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 投奔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 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 重重阻难,于 1951 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 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 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 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
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 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 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 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 受造反派的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 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 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 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 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 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 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 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 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 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 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 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 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 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 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 《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 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 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 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 心文库”。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 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她为国家的统一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 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1995年,海峡文艺 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赵朴初、 雷洁琼、费孝通、韩素音、王蒙、萧乾、谢冕等出版座谈会并发言,高度评价冰心巨 大的文学成就与博大的爱心精神。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 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 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 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 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 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 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 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冰心同时是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建国以来,她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 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
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 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 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 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 受造反派的批斗。1970 年初,年届 70 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 动改造,直到 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 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 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 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 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 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 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 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 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 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 的高尚品质,1980 年 6 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 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 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 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 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 《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 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 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 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 心文库”。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 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她为国家的统一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 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1995 年,海峡文艺 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赵朴初、 雷洁琼、费孝通、韩素音、王蒙、萧乾、谢冕等出版座谈会并发言,高度评价冰心巨 大的文学成就与博大的爱心精神。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 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 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 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 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 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 学翻译精品, 1995 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 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冰心同时是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建国以来,她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 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
副主席……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2年12月24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 金出任会长,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动。为了为了宣传冰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 精神,由冰心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提议,经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联 的直接领导下,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立冰心文学馆。内设大型的《冰心生平与创作展 览》,冰心研究中心,会议厅,会客厅等,占地面积13亩,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 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开馆。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在她报病危之后,亲 自到医院看望冰心的人,其中就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同时 代表江泽民)、李岚清和中央各部门的领导、有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和作家代表。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 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就是说, 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 会和全人类。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 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她喜爱中 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 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 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国人民为有冰心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 1999年3月19日,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人们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这里没 有往日的肃杀,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 一般的鲜红。告别室的门前,大红横幅上写着“送别冰心”四个醒目的大字,灵堂内摆 满了鲜花和花篮,冰心老人安卧在鲜花丛中,花丛前是冰心生前共同为中国文学事业 奋斗的好朋友、中国作协主席巴金的花篮和家属们精心编织的大花篮。冰心生前最喜 爱红玫瑰。她在一个世纪的生涯里,始终如一地将玫瑰一般的爱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献给这个美好的世界。于是,热爱冰心的人们从昆明、从广州空运来了二千余枝最鲜 的红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后的告别 灵堂正面在一片浅蓝色和蔚蓝色的背景之下,衬托出冰心老人手书的“有了爱就 有了一切”的几个大字,周围是松柏,是用红玫瑰织成的红心图案。走进灵堂,耳边 响起大海的波涛声,还有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 飘摇而来……这是冰心最喜爱的外孙陈钢精心为姥姥准备的音乐。他从美国赶回来 时,特意带回来大自然的音乐素材,由李焕之的儿子经过音乐合成而成,乐曲分为“大 海”“生命”“光明”和“晚霞”四个乐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丁 关根、李铁映、贾庆林、温家宝、乔石等送来了花圈。李瑞环、李岚清、丁关根、王 光英、程恩远、吴阶平、何鲁丽、许嘉璐、王兆国、赵朴初、钱伟长、陈俊生、孙孚 凌、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王文元、雷洁琼等领导同志前来向冰心老人告别。 冰心去世之后,唁电如雪片一般飞来,表示哀悼的,既有文学界的老前辈、也有 充满童心的小读者,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朋友,此时,灵堂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前来向 冰心作最后送别的,他们中有的是专程从外地赶来送别冰心的,前来送别的多达数千 人。正在参加中国作协第五届第四次全国委员会议和中国文联第六届第四次全国委员 会议的作家艺术家们也来向冰心老人告别。福建省副省长潘心城等,代表家乡人民向
副主席……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2 年 12 月 24 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 金出任会长,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动。为了为了宣传冰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 精神,由冰心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提议,经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联 的直接领导下,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立冰心文学馆。内设大型的《冰心生平与创作展 览》,冰心研究中心,会议厅,会客厅等,占地面积 13 亩,建设面积 4500 平方米, 1997 年 8 月 25 日正式落成开馆。 1999 年 2 月 28 日 21 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 99 岁。在她报病危之后,亲 自到医院看望冰心的人,其中就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同时 代表江泽民)、李岚清和中央各部门的领导、有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和作家代表。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 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就是说, 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 会和全人类。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 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她喜爱中 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 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 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国人民为有冰心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 1999 年 3 月 19 日,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人们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这里没 有往日的肃杀,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 一般的鲜红。告别室的门前,大红横幅上写着“送别冰心”四个醒目的大字,灵堂内摆 满了鲜花和花篮,冰心老人安卧在鲜花丛中,花丛前是冰心生前共同为中国文学事业 奋斗的好朋友、中国作协主席巴金的花篮和家属们精心编织的大花篮。冰心生前最喜 爱红玫瑰。她在一个世纪的生涯里,始终如一地将玫瑰一般的爱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献给这个美好的世界。于是,热爱冰心的人们从昆明、从广州空运来了二千余枝最鲜 的红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后的告别。 灵堂正面在一片浅蓝色和蔚蓝色的背景之下,衬托出冰心老人手书的“有了爱就 有了一切”的几个大字,周围是松柏,是用红玫瑰织成的红心图案。走进灵堂,耳边 响起大海的波涛声,还有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 飘摇而来……这是冰心最喜爱的外孙陈钢精心为姥姥准备的音乐。他从美国赶回来 时,特意带回来大自然的音乐素材,由李焕之的儿子经过音乐合成而成,乐曲分为“大 海”“生命”“光明”和“晚霞”四个乐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丁 关根、李铁映、贾庆林、温家宝、乔石等送来了花圈。李瑞环、李岚清、丁关根、王 光英、程恩远、吴阶平、何鲁丽、许嘉璐、王兆国、赵朴初、钱伟长、陈俊生、孙孚 凌、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王文元、雷洁琼等领导同志前来向冰心老人告别。 冰心去世之后,唁电如雪片一般飞来,表示哀悼的,既有文学界的老前辈、也有 充满童心的小读者,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朋友,此时,灵堂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前来向 冰心作最后送别的,他们中有的是专程从外地赶来送别冰心的,前来送别的多达数千 人。正在参加中国作协第五届第四次全国委员会议和中国文联第六届第四次全国委员 会议的作家艺术家们也来向冰心老人告别。福建省副省长潘心城等,代表家乡人民向
冰心送别。向冰心送别的每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枝红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后轻 轻地将红玫瑰搁在冰心老人的身边,渐渐地冰心在一片红玫瑰的海洋中升腾、升华。 在我的作品中,我还是最喜欢《寄小读者》。”这是年过古稀的冰心曾说过的 句话。的确,这部散文集是冰心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 品,曾重印几十次,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我的作品中,我还是最喜欢《寄 小读者》。”这是年过古稀的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的确,这部散文集是冰心早期散文 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曾重印几十次,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 影响。 冰心(1900~1999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生于 福州。她的父亲是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母亲知书达礼,冰心从小就生长在安逸、 挚爱和幻想之中。童年时期,有七八年是在山东烟台的大海之滨度过的,大海留给冰 心内心的是宁静、自由和美,不少早期作品常不由自主地追忆起这段时光。1914年冰 心到北京入教会学校,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同年赴美国学习文学,回国后在 清华大学等校任教。以后亦曾一度在国外边游历边教学。冰心早期作品多是一些“问 题小说”。这是一种在作品中描述一些当时社会下层的苦难,并将之公诸大众的小说 1921年她发表散文《笑》,以其具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和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首创的“美文”。1923年~1926年间,她在海外将自己旅途 见闻、异国感受和对往事的追忆采用写给小朋友的信的形式,写成29篇散文,结集 为《寄小读者》。1949年后,又为孩子们写了《再寄小读者》、《一只木屐》和《小桔 灯》等。这些作品和她的其他散文,如《走进人民大会堂》、《尼罗河上的春天》和《樱 花赞》等,文字清新秀丽,感情细腻动人,富有时代的气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画面。 此外,冰心还创作小说,翻译了印度文学家泰戈尔的诗歌和剧作,以及其他国家 的作品,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99年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 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 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 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 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 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 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 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 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初解课文朗读课文,理清字词障碍及课文思路 字词:闪闪烁烁眼花缭乱,兀自,潺潺,濯,飘飘漾漾绾. 课文思路:作者在雨后观景,一幅安琪儿的画勾起了作者的回忆拉开思绪,回忆起 了在过去岁月中所珍藏的两个笑容,抒发了这三种笑容带给作者的感受 (三)理解爱的哲学 文中描写了哪三幅笑的画面?请同学流览课文快速做答. 安琪儿的笑小男孩的笑,老妇人的笑 分析这三幅微笑的相似之处:这三种笑,都是对我这个陌生人而发的把温暖和善
冰心送别。向冰心送别的每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枝红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后轻 轻地将红玫瑰搁在冰心老人的身边,渐渐地冰心在一片红玫瑰的海洋中升腾、升华。 “在我的作品中,我还是最喜欢《寄小读者》。”这是年过古稀的冰心曾说过的一 句话。的确,这部散文集是冰心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 品,曾重印几十次,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我的作品中,我还是最喜欢《寄 小读者》。”这是年过古稀的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的确,这部散文集是冰心早期散文 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曾重印几十次,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 影响。 冰心(1900~1999)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原名谢婉莹,1900 年 10 月 5 日生于 福州。她的父亲是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母亲知书达礼,冰心从小就生长在安逸、 挚爱和幻想之中。童年时期,有七八年是在山东烟台的大海之滨度过的,大海留给冰 心内心的是宁静、自由和美,不少早期作品常不由自主地追忆起这段时光。1914 年冰 心到北京入教会学校,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同年赴美国学习文学,回国后在 清华大学等校任教。以后亦曾一度在国外边游历边教学。冰心早期作品多是一些“问 题小说”。这是一种在作品中描述一些当时社会下层的苦难,并将之公诸大众的小说。 1921 年她发表散文《笑》,以其具有 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和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首创的“美文”。1923 年~1926 年间,她在海外将自己旅途 见闻、异国感受和对往事的追忆采用写给小朋友的信的形式,写成 29 篇散文,结集 为《寄小读者》。1949 年后,又为孩子们写了《再寄小读者》、《一只木屐》和《小桔 灯》等。这些作品和她的其他散文,如《走进人民大会堂》、《尼罗河上的春天》和《樱 花赞》等,文字清新秀丽,感情细腻动人,富有时代的气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画面。 此外,冰心还创作小说,翻译了印度文学家泰戈尔的诗歌和剧作,以及其他国家 的作品,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99 年 2 月 28 日病逝于北京。 冰 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 年入协 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 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 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 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 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 年加入文学研 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 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 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 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初解课文.朗读课文,理清字词障碍及课文思路. 字词: 闪闪烁烁,眼花缭乱,兀自,潺潺,濯,飘飘漾漾,绾. 课文思路:作者在雨后观景,一幅安琪儿的画勾起了作者的回忆,拉开思绪,回忆起 了在过去岁月中所珍藏的两个笑容,抒发了这三种笑容带给作者的感受. (三)理解爱的哲学: 文中描写了哪三幅笑的画面?请同学流览课文快速做答. 安琪儿的笑,小男孩的笑,老妇人的笑. 分析这三幅微笑的相似之处:这三种笑,都是对我这个陌生人而发的,把温暖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