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第四中学2008年秋学期期中检测 =∞8 初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命题人:陈峰 亲爱的同学半学期以来,你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 在这张试卷上吧!在这个小小的考场里,你就是主人,只要你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 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R )/())(三三「总分合分人 得分 基础知识(35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要求正确、工整。(2分) bi益 hao祸 xie取 dai慢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然后订正在空格里。(2分) 谈笑风生天崖海角花枝招展走投无路春花秋实相提并论 道听途说出谋划策闲情逸至危言耸听葬身鱼腹鸦雀无声 陈词烂调白驹过隙美不胜收鬼鬼祟祟细滋慢长冥思苦想 错别字 订正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B、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C、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1页共8页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射阳县第四中学 2008 年秋学期期中检测 初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20 分 命题人:陈 峰 亲爱的同学,半学期以来,你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 在这张试卷上吧!在这个小小的考场里,你就是主人,只要你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基础知识(35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要求正确、工整。(2 分) bì益 zhào 祸 xié取 dài 慢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然后订正在空格里。(2 分) 谈笑风生 天崖海角 花枝招展 走投无路 春花秋实 相提并论 道听途说 出谋划策 闲情逸至 危言耸听 葬身鱼腹 鸦雀无声 陈词烂调 白驹过隙 美不胜收 鬼鬼祟祟 细滋慢长 冥思苦想 错别字 订 正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B、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C、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 一 二 (一 三 总分 合分人 ) (二) (三 ) 得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 考试号:____ 。。。。。。。。。。装。。。。。。。。。订。。。。。。。。。。。。线。。。。。。。。。。。。。。。。。。。。。。。。。。。。。。。。。勿。。。。。。。。。答。。。。。。。。。题。。。200811.5
抢劫。 D、这里的山啊,树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罄竹难书,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B、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 C、今天因为要岀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D、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他今天上午刚从时代超市新买的自行车没有锁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承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6、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金一一李尧棠——《家》 B、泰戈尔—一印度——《飞鸟集 C、沈从文——现代作家——《边城》D、苏轼一一字子由——《水调歌头》 7、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白中带绿,绿中带黄,像开了一些小朵的白花 ②像满天的白棉花,又像是满天的白雪 ③垂柳成林,正像是一种倒挂林 ④当柳絮抽芽的时候,枝条上满是白白的絮芽 ⑤等到柳絮飞遍原野的时候 A、④①③⑤②B、③④①⑤②C、④③①⑤②D、③④②⑤① 8、根据提示,默写原文。(10分)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 ③④⑤ 自将磨洗认前朝。 归雁洛阳边。 ,此事古难全。 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2页共8页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抢劫。 D、这里的山啊,树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 A、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罄竹难书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B、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同学们别出心裁 ....,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节目。 C、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 ....,煞是好看。 D、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 ....,很有威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他今天上午刚从时代超市新买的自行车没有锁。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承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6、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巴金——李尧棠——《家》 B、泰戈尔——印度——《飞鸟集》 C、沈从文——现代作家——《边城》 D、苏轼——字子由——《水调歌头》 7、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①白中带绿,绿中带黄,像开了一些小朵的白花 ②像满天的白棉花,又像是满天的白雪 ③垂柳成林,正像是一种倒挂林 ④当柳絮抽芽的时候,枝条上满是白白的絮芽 ⑤等到柳絮飞遍原野的时候 A、④①③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④③①⑤② D、③④②⑤① 8、根据提示,默写原文。(10 分)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 。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 。 ③ ,自将磨洗认前朝。 ④ ,归雁洛阳边。 ⑤ , ,此事古难全。 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 ,
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⑧谁说人生无再少, ⑨《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⑩0《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 是 9、依照画线句子,完成续写,要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2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二 10、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 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 的自我解嘲道 ①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②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11、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 语文老师要你到图书馆去借一本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你到了图书馆书库,首先做什么?(1分) (2)《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有关汤姆和蓓姬的哪几个故事?(至少写两个)(2分) (3)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老师希望你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你是 这样“画”的 (2 分) 、综合阅读(45分)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3页共8页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 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谁说人生无再少, , 。 ⑨《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⑩《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 是: , 。 9、依照画线句子,完成续写,要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2 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 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 , 。 10、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 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 的自我解嘲道:“ ” ①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②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 11、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5 分) 语文老师要你到图书馆去借一本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你到了图书馆书库,首先做什么?(1 分) 。 (2)《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有关汤姆和蓓姬的哪几个故事?(至少写两个)(2 分) 。 。 (3)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老师希望你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你是 这样“画”的: ( 2 分) 二、综合阅读(45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7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自度()其足遽()契其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至之市 不亦惑乎惑: 何不试之以足以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5、(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 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2分)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 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16、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 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3分)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1分)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4页共8页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7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自度.( )其足 遽( )契其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至之市 之: 不亦惑乎 惑 : 何不试之以足 以: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5、(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 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2分)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 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16、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 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3分)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1分)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 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 。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 .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 ≌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 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 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 。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 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 种情形 。17、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习画”。试为这幅“风习画”命名。(2 分) 18、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场面的?(3分) 19、选文在写赛手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何作用 (2+2=4分) 該:20、仔细阅读画线处思考:如果你身历其境,亲眼目睹了赛船的精彩场面,你还可 以产生哪些联想?有什么感受?(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7分) 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 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 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5页共8页
县四中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 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 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 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 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 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 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 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 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 种情形。 17、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习画”。试为这幅“风习画”命名。(2 分) 18、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场面的?(3 分) 19、选文在写赛手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何作用? (2+2=4 分) 20、仔细阅读画线处思考:如果你身历其境,亲眼目睹了赛船的精彩场面,你还可 以产生哪些联想?有什么感受?(2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7 分)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 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 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 考试号:____ 。。。。。。。。。。装。。。。。。。。。订。。。。。。。。。。。。线。。。。。。。。。。。。。。。。。。。。。。。。。。。。。。。。。勿。。。。。。。。。答。。。。。。。。。题。。。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