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水藻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提炼出燃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植物燃油,都是专家倡导使用的绿色能源。 B.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的经验,已经被成功推广 C.水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植物油,可直接为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D.用绿色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均可使用冷压法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 论美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 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 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 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 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湑稽地认 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 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 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 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 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 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 会放 烂的光辉。(选自《培根论人生》,何新译,有删改)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D.水藻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提炼出燃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植物燃油,都是专家倡导使用的绿色能源。 B.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的经验,已经被成功推广。 C.水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植物油,可直接为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D.用绿色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均可使用冷压法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6 题。 论 美 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 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 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 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 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 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 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 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 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 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 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 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选自《培根论人生》,何新译,有删改)
15.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内在的美。 B.人的至美不能用固定的公式直观地描绘出来 C.美的形貌与优雅的行为相结合才是理想的美 D.老人比年轻人更有阅历,更能显示美的光辉 16.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7分) (1)“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中的“美”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阐明了 什么道 理? (2)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文中划线句子除 外)推荐给朋友,并说明推荐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①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 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 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 的朋友、《小兵张嘠》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 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 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 的年龄说岀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 中的位置。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 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 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 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 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 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5.下面不符合 ...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有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内在的美。 B.人的至美不能用固定的公式直观地描绘出来。 C.美的形貌与优雅的行为相结合才是理想的美。 D.老人比年轻人更有阅历,更能显示美的光辉。 16.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7 分) 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中的“美”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阐明了 什么道 理? ⑵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文中划线句子除 外)推荐给朋友,并说明推荐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1 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① 铁凝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 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 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 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 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 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 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 中的位置。 1979 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 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 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 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 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 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
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 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 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 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 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 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 了我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 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 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 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 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 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 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 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 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 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 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 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 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 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 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 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 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 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 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 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 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 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 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 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 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 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 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 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 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
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 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 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向珍 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毎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 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 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 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 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散文选刊》2008年 第5期) ①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 又一代人。 17.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同答。(6分) 18.“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请分点概述。(4分) 19.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同答问题。(6分) (1)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2)下面句中的“深恐”,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20.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 品质? (6分) 21.下面不属于孙犁作品的一项是(2分) A.《芦花荡》B.《荷花淀》C.《铁木前传》D.《哦,香雪》 第三部分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 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 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 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 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 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 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 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散文选刊》2008 年 第 5 期) ①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 又一代人。 17.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同答。(6 分) 18.“我”为什么要把《灶火的故事》寄给孙犁先生?请分点概述。(4 分) 19.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同答问题。(6 分) ⑴下面句中的“终于”,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⑵下面句中的“深恐”,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20.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 品质? (6 分) 21.下面不属于 ...孙犁作品的一项是(2 分) A.《芦花荡》 B.《荷花淀》 C.《铁木前传》 D.《哦,香雪》 第三部分 写作(共 60 分) 五、(1 小题,6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 的、弯的、立的、倒的…….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 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岀了新芽,嫰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岀点粉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 所在学校名称 2008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补充说明 19分 1.[语音辨析](3分) C(A陨落yωn:B重蹈覆辙zhe,拮据jie;D恪尽职守ke,谯悴qio) 2.[改正错别字](4分) A恻隐之心;B懊恼;C闲暇:D峰峦 一字1分] 3.[成语积累与运用辨析](3分) B(①“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言 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②“不务正业”:指不从 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注重甚至丢下本职工作,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不学无术”:没有 学问,没有本领。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4.[病句辨析](3分) B(A结构混乱。“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 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 加上“乙队”;C搭配不当。“主会场一一‘鸟巢’……展现……途径”搭配不当。应将“理 想途径”改为“理念”;D表意不明。“基本”“全部”不能合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中一个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 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 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 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 所在学校名称。 2008 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补充说明 一、19 分 1.[语音辨析](3 分) C ( A 陨.落 yǔn ;B 重蹈覆辙.zhé ,拮.据 jié; D 恪.尽职守 kè ,憔.悴 qiáo) 2.[改正错别字](4 分) A 恻.隐之心;B 懊恼.;C 闲暇.;D 峰.峦 [一字 1 分] 3.[成语积累与运用辨析](3 分) B (①“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不言 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②“不务正业”:指不从 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注重甚至丢下本职工作,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不学无术”:没有 学问,没有本领。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4.[病句辨析](3 分) B (A 结构混乱。“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 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 加上“乙队”;C 搭配不当。“主会场——‘鸟巢’……展现……途径”搭配不当。应将“理 想途径”改为“理念”;D 表意不明。“基本”“全部”不能合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