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 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试 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试室号、座位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答题时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4.本试卷不用装订,考完后统一交县招生办(中招办)封存。 第一部分基础整合(22分) 1.书写能力考查。(2分) 将下面杜牧的《赤壁》一诗,用楷书或行楷抄写在方格内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读下面文段括号中的拼音,然后在方格内依次写出相应汉字。(2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chai)使也交卸了,正是(huo)不单行的日子。我从 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sang)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不禁簌地流下泪来。口口□ 3.在方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8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2分) 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分)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2008 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 明: 本试卷共 6 页,24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试 室号、座位号,再用 2B 铅笔把试室号、座位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 答题时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不用装订,考完后统一交县招生办(中招办)封存。 第一部分 基 础 整 合(22 分) 1.书写能力考查。(2 分) 将下面杜牧的《赤壁》一诗,用楷书或行楷抄写在方格内。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2. 读下面文段括号中的拼音,然后在方格内依次写出相应汉字。(2 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chāi)使也交卸了,正是(huò)不单行的日子。我从 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sānɡ)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来。 3.在方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8 分) (1)潮平两岸阔, q。(王湾《次北固山下》)(2 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2 分)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 分)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2分 (5)勿以恶小而为之 口口□。(格言)(2分) (6)今年5月23日,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看望北川中学的师生,勉励大家用信心、镇定、 勇气和力量战胜灾害。他说,对国家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 兴邦”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口口,口口□。(2分) 4.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打上“√”或“×”。(4分) (1)“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舍生取义”与“扑朔迷离”两个成语均出自《木兰诗》。 (3)“绿色食品”是指天然无污染的食品:“绿色崛起”是指要注重植树造林,让挺立 的高山郁郁葱葱。 (4)“我们班的精神食粮特别充沛,每位同学都订了一种报刊和杂志,拿出来共享。” 这是一个病句 5.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请为“破冰除险情暖大地”拟一个下联。(2分) 上联:破冰除险情暖大地 下联 6.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请你参加九年级举办的以“语文与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 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分) ①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②与人初次见面说“”,好久未见说“久违 (2)案例:初三(3)班的方小唐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 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方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题写一句勉 词。假如你是该班干部,请你给小方题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2分) 我的题写: 第二部分阅读(48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细柳营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 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4)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2 分) (5)勿以恶小而为之 , 。(格言) (2 分) (6)今年 5 月 23日,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看望北川中学的师生,勉励大家用信心、镇定、 勇气和力量战胜灾害。他说,对国家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 兴邦”。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 , 。(2 分) 4.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打上“√”或“×”。(4 分) (1)“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 (2)“舍生取义”与“扑朔迷离”两个成语均出自《木兰诗》。 ( ) (3)“绿色食品”是指天然无污染的食品;“绿色崛起”是指要注重植树造林,让挺立 的高山郁郁葱葱。 ( ) (4)“我们班的精神食粮特别充沛,每位同学都订了一种报刊和杂志,拿出来共享。” 这是一个病句。 ( ) 5.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请为“破冰除险情暖大地”拟一个下联。(2 分) 上联:破冰除险情暖大地 下联: 6.语文综合性学习。(4 分) 请你参加九年级举办的以“语文与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 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 分) ①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 ②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2)案例:初三(3)班的方小唐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 丈。班主任召集班干部与小方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题写一句勉 词。假如你是该班干部,请你给小方题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2 分) 我的题写: 。 第二部分 阅 读(4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细 柳 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 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 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 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孑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8.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分) 我的翻译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4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20题。 (一)词语权变之妙(15分)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 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 例,略谈其妙。 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 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 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 适合了。岜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 暶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 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岀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 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 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 分)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 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8.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 分) 我的翻译 :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 的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4 分) 二、现 代 文 阅 读(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0—20 题。 (一) 词语权变之妙(15 分)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 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 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 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 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 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 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 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
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 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 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 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 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 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 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 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 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 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 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 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 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 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 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 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作者冯挺生) 10.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2分) 我的解释 11.文章主要使用了 两种说明方法。(2分) 12.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3分) 我的概括 13.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 空格的最佳一项是:()(3分)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工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14.“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 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 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 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 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 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 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 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 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 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 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 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 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 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 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 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 (作者:马挺生) 10. 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2 分) 我的解释: 11. 文章主要使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2 分) 12. 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3 分) 我的概括: 13. 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 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3 分) A. 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 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 工夫不负有心人! D. 得来全不费功夫! 14.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
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 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3分) 我的分析 15.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 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 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2分) (二)“三好生”(15分 1)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 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2)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 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 很自卑 (3)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 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 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4)“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 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 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 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 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5)“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6)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7)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 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8)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9)“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10)“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惟独对 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11)“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12)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 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3 分) 我的分析: 15. 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 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 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2 分) (二)“三好生”(15 分) (1)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 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2)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 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 很自卑。 (3)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 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 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4)“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 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 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 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 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 (5)“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 (6)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 (7)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 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8)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 (9)“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10)“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惟独对 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 (11)“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 (12)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