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选择( selection) 5.适者生存,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而形成新 生物类型: ●如新变异类型比原类型更适应环境条件,就能繁殖更多 后代而逐渐代替原有类型→并成为新种。 ●如新产生类型和原有类型都能生存下来,则不同类型就 分布在它们最适宜的地域→成为地理亚种 ●相反,新类型不及原有类型→则消失。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而遗传和变异则是其 作用的基础。 例如:大量使用DD毒杀苍蝇→逐渐发现一些抗DDT 新类型→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21/60
21/60 B 、选择(selection)
B、选择( selection) 又如:在微生物中也发现类似现象 一般情况下,许多细菌如肺炎双球菌遇到青霉素 就受到抑制→后来发现有些细菌经突变和多代选择后 能够形成抵抗这些抗生素的新类型 ∴新的生物类型可以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综合作用 而产生出来: 有害突变能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有利突变能被自然选择所保存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生物发展。 22/60
22/60 B 、选择(selection)
B、选择 ●选择压及其作用 o选择走:由于选择作用产生的基因频率改变趋势。 o选择对基因频率改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选择的依据 是不同基因(型)在特定条件下生活力与繁殖力差异。 ●选择效果: o当等位基因频率接近0.5时,选择压最大,而当其大于或小 于0.5时选择压将明显下降 ◎选择对显性不利基因的淘汰速度明显大于隐性不利基因 尤其是当隐性基因的频率很低时,选择效果将明显下降。 ●选择的不同情况 o交配方式与隐性基因的选择; o质量性状基因与数量性状基因的选择 o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23/60
23/60 B 、选择 ⚫ 选择压及其作用: 选择走:由于选择作用产生的基因频率改变趋势。 选择对基因频率改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选择的依据 是不同基因(型)在特定条件下生活力与繁殖力差异。 ⚫ 选择效果: 当等位基因频率接近0.5时,选择压最大,而当其大于或小 于0.5时选择压将明显下降; 选择对显性不利基因的淘汰速度明显大于隐性不利基因, 尤其是当隐性基因的频率很低时,选择效果将明显下降。 ⚫ 选择的不同情况: 交配方式与隐性基因的选择; 质量性状基因与数量性状基因的选择;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C、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又称随机遗传漂移)P332 ◎大群体随机交配能达到群体遗传平衡,小群体相当于大 群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越小,样本与总体间产生偏 差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而造成样本(小群体)与总体(大群 体)基因频率差异,称为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 ●遗传漂变:由于样本机误造成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漂 变在所有群体中都会出现,在小群体中更为明显。 ●遗传漂变没有确定方向,世代群体间基因频率变化是随 机的,因此又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random genetic drift) 遗传漂变可以解释中性突变(无适应能力差异的突变)频率 在不同世代群体间的变化。 24/60
24/60 C、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又称随机遗传漂移) P332 ⚫ 大群体随机交配能达到群体遗传平衡,小群体相当于大 群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越小,样本与总体间产生偏 差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而造成样本(小群体)与总体(大群 体)基因频率差异,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 遗传漂变:由于样本机误造成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漂 变在所有群体中都会出现,在小群体中更为明显。 ⚫ 遗传漂变没有确定方向,世代群体间基因频率变化是随 机的,因此又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 drift)。 ⚫ 遗传漂变可以解释中性突变(无适应能力差异的突变)频率 在不同世代群体间的变化
C、遗传漂变( genetic drift,又称随机遗传漂移)P332 1.概念: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一代 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 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变 25/60
25/60 C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又称随机遗传漂移) P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