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 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 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上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进入高级阶段后才能实现按 需分配。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 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一一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 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 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就其用“劳 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 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 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 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 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 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 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现象,它的 产生虽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却使人类社会陷入大规模的内部分裂和纷争之中。一个阶 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经济剥削,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剥削而建立的政治压迫,是人类社会中不 平等现象的重要根源。有剥削、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斗争。于是,在社会内部就出现了 阶级之间的斗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己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 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 个
7 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 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 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上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进入高级阶段后才能实现按 需分配。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 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 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 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就其用“劳 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 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 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 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 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 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 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现象,它的 产生虽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却使人类社会陷入大规模的内部分裂和纷争之中。一个阶 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经济剥削,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剥削而建立的政治压迫,是人类社会中不 平等现象的重要根源。有剥削、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斗争。于是,在社会内部就出现了 阶级之间的斗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 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
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于是, 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 用。恩格斯指出:“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 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 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随着国家的消亡,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 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的世界历史。当然,国家的消亡是 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 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 进行组织和管理。但这种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只具有人们自我管理的性质,而不再具有政治 压迫和暴力镇压的功能。 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将不复存在。数千年来,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生活始终是人 们向往的目标。但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国家与国家间、民族与民族间斗争的 存在,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消除战争始终只能是一种梦想。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国家消亡,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划分和对抗也将 消失,政治斗争不再存在,战争现象随之消失,从此人们真正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同时, 大量的社会资源将从军事活动中解放出来,造福于全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_、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一一“三差别”必将归于消失。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 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 价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 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 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除,由于旧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大对立归于消失。特 别是城乡对立,由于它集中体现着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 它的消灭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城市生活 和乡村生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在活动方式和环节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会完全消失, 但这只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表现,而不再具有利益差别和利益划分的意义。 8
8 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于是, 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 用。恩格斯指出:“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 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 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随着国家的消亡,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 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的世界历史。当然,国家的消亡是 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 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 进行组织和管理。但这种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只具有人们自我管理的性质,而不再具有政治 压迫和暴力镇压的功能。 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将不复存在。数千年来,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生活始终是人 们向往的目标。但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国家与国家间、民族与民族间斗争的 存在,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消除战争始终只能是一种梦想。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国家消亡,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划分和对抗也将 消失,政治斗争不再存在,战争现象随之消失,从此人们真正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同时, 大量的社会资源将从军事活动中解放出来,造福于全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_、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差别”必将归于消失。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 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 价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 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 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除,由于旧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大对立归于消失。特 别是城乡对立,由于它集中体现着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 它的消灭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城市生活 和乡村生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在活动方式和环节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会完全消失, 但这只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表现,而不再具有利益差别和利益划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