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10.3地质概况 10.31地层概况 实习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燕辽沉降带东段、古山海关隆起南缘的柳江 向斜盆地内。其出露的地层中生界以前属华北地台型,而中生界侏罗系属环太平洋火山活动 带。由于构造运动影响,使区内普遍缺失了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 其它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 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 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本区的地层层序,地层单位的 划分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见柳江盆地综合地层柱状简图(图10-5)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10.3 地质概况 10.3.1 地层概况 实习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燕辽沉降带东段、古山海关隆起南缘的柳江 向斜盆地内。其出露的地层中生界以前属华北地台型,而中生界侏罗系属环太平洋火山活动 带。由于构造运动影响,使区内普遍缺失了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 其它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 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 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本区的地层层序,地层单位的 划分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见柳江盆地综合地层柱状简图(图 10-5)
图10-5柳江盆地综合地层柱状简图 界系统组代地层柱状图度 主要岩性 新生界 25冲积粘土砂砾石层及部分黄土堆积同下伏岩系为不整合 为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粗 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 部以中性为主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质火山熔岩集块岩与火山角砾 下部: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页岩厚278m上部:以粉砂 岩、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m底部为砾岩 灰自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炭质页岩,粗砂岩,含煤线 50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粒至中细粒砂岩和杂砂岩 72中厚层状含啄粗粒长石砂砦夹紫色鲡粒砂薯粉砂著 吉 下盒子 中粗粒长石砂岩第二、第三韵律顶部为A2,M1粘土岩层 统山西组P 61灰黑色中细粒长石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煤 上统|太原组 51灰黑色粉砂岩以含铁质结核为特征。 本溪组Cab 2下部为恢质砂岩或褐铁矿(西式铁矿),上部为粉砂岩及真, 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含石条带白云灰岩,顶部少量灰岩。 一山8中厚层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钙质页岩 冶里组 6下部微晶纯灰岩夹少量砾屑及虫孔灰岩,上部灰色砾屑灰岩夹灰绿色岩 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 砾屑灰岩粉砂岩及页岩互层 组39 上、下部为紫色砾隅灰岩及粉砂岩中都为灰色灰岩。 张夏组 岩夹黄爆色翼 101黄绿色,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夹少量粒灰岩透镜体 毛庄组e 2紫红色页岩含白云母片。 71砖红色泥岩、页岩底都角岩 k三…暗色的皮状含质白云质激 2中上部粉红色薄层泥灰岩底都砂岩 紫红色、黄绿色、灰隔色及蛋膏色等杂色页岩,底为砂岩,含岩 肉红色混合岩化钾长花岩 以后地层缺失0a、S、D、C,T、T、K及R 露总厚度约4025m以上。柱状图高度不代表真实地层厚度(示意) 中除4个角度不整合,5个平行不整合,1个沉积不整合外,其余均为整合接触系 图例部分 10.311上元古界青白口系(Pt3q) 下马岭组(qx) 下马岭组为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花岗岩之 上,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崖子村西剖面出露较全,可作标准剖面, 厚度91m。本组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下韵律底部是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海 绿石长石石英砂岩,向上过渡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与下伏绥中花岗岩(Y2)呈沉积接触 关系 2景儿峪组(q)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
图 10-5 柳江盆地综合地层柱状简图 10.3.1.1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Pt3q) 1.下马岭组(qx) 下马岭组为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花岗岩之 上,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崖子村西剖面出露较全,可作标准剖面, 厚度 91 m。本组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下韵律底部是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海 绿石长石石英砂岩,向上过渡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与下伏绥中花岗岩(γ2)呈沉积接触 关系。 2.景儿峪组(qj)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
厚度28m。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一—粘土岩一一碳酸盐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 海侵沉积的特点。与下马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 细粒铁质石英净砂岩,其中含有大量的海绿石,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10.3.12古生界(Pz) 1寒武系E) 府君山组e1):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度146m 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属浅海相沉积 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 馒头组(∈1m):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地层厚度为71m。岩性特征 是鲜红色(或砖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本组与下伏 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泥 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砖红),成块状,无层理。 毛庄组(mo):与馒头组相似,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较丰富,厚度约112m 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的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 称为猪肝色。本组与馒头组在野外通常简称馒毛组(Emm) 徐庄组(C2x):分布比较广泛,东部落西剖面出露比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 上下界限淸楚,厚度l0lm。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 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 岩互层为标志。 张夏组(∈2):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 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本组 地层厚130m,属浅海相沉积。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 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是三叶虫最丰富的地层之一。本组底部为层状的鲕状灰岩,与下伏地 层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崮山组(g):与张夏组在区内分布相仿,厚度102m,属浅海相沉积。下部和上部都以 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包括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藻 灰岩等)与下伏张夏组界线明显。化石非常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 长山组(∈):分布基本上与崮山组一致,厚度只有18m左右,属浅海相沉积。岩性为 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与下伏地层古崮山组为整 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产三叶虫化石 风山组E3):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厚度92m,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黄 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特点是泥质成分增多, 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 灰岩为标志层。化石也较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 2奥陶系(O) 冶里组(O):其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
厚度 28 m。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 海侵沉积的特点。与下马岭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 细粒铁质石英净砂岩,其中含有大量的海绿石,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10.3.1.2 古生界(Pz) 1.寒武系(Є) 府君山组(Є1f):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度 146 m。 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属浅海相沉积, 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 馒头组(Є1m):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地层厚度为 71 m。岩性特征 是鲜红色(或砖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本组与下伏 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泥 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砖红),成块状,无层理。 毛庄组(Єlmo):与馒头组相似,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较丰富,厚度约 112 m。 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的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 称为猪肝色。本组与馒头组在野外通常简称馒毛组(Є m-mo)。 徐庄组(Є 2x):分布比较广泛,东部落西剖面出露比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 上下界限清楚,厚度 101 m。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 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 岩互层为标志。 张夏组(Є2z):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 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 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本组 地层厚 130 m,属浅海相沉积。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 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是三叶虫最丰富的地层之一。本组底部为层状的鲕状灰岩,与下伏地 层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崮山组(Є3g):与张夏组在区内分布相仿,厚度 102 m,属浅海相沉积。下部和上部都以 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包括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藻 灰岩等)与下伏张夏组界线明显。化石非常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 长山组(Єc):分布基本上与崮山组一致,厚度只有 18 m 左右,属浅海相沉积。岩性为 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与下伏地层古崮山组为整 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产三叶虫化石。 凤山组(Є 3f):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厚度 92 m,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黄 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特点是泥质成分增多, 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 灰岩为标志层。化石也较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 2.奥陶系(O) 冶里组(Oly):其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
至揣庄一带,厚度125m,属浅海相较深水沉积。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 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 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冶里组的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便是纯灰 亮甲山组(On):典型剖面是在石门寨的亮甲山,厚度118m,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 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 以亮甲山组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含有 大量的化石。 马家沟组(Om)分布同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厚度为101 m。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是具微层理 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本组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分层标志是以马 家沟组底的黄灰色具微层理、含砾屑、燧石结核的自云质灰岩。白云岩具“刀砍痕 3石炭系 本溪组(C2b):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 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厚度82m。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山西式铁 矿)和粘土岩G层耐火粘土),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 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组成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的沉积韵律。陆相粉砂岩中含植 物化石,透镜状石灰岩中含海相化石。 太原组(Cx):分布与中石炭统本溪组相同。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在小王山 剖面厚度为51m:在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厚度为48m。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 粉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 沉积。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 后具小孔,又称小孔砂岩。含植物化石。 4二叠系P 山西组(P1s):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是区内重要含煤地层, 属近海沼泽沉积。石门寨西门剖面厚度61.8m。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 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 含铝土矿(相当于B层耐火粘土)。本组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之间。与下伏太原 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是本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 下石盒子组(Px):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厚度115m,属湖 泊相沉积。由三个韵律组成,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上部两个旋回的顶部 分别有A1、A2层耐火粘土或粘土质粉砂岩,颜色为紫色、紫灰色。本组含植物化石 上石盒子组(P2):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厚度 72m。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少量紫色细粒砂岩 及粉砂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底部以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特征, 单层厚度较大,含长石较多,杂质少,粗粒结构并含砾石 石千峰组(Psh):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厚度为150.0m以上。主要岩性是一套河
至揣庄一带,厚度 125m,属浅海相较深水沉积。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 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 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冶里组的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 0.5m,其上便是纯灰 岩。 亮甲山组(O1l):典型剖面是在石门寨的亮甲山,厚度 118m,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 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 以亮甲山组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含有 大量的化石。 马家沟组(O1m):分布同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厚度为 101 m。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是具微层理、 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本组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分层标志是以马 家沟组底的黄灰色具微层理、含砾屑、燧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具“刀砍痕”。 3.石炭系(C) 本溪组(C2b):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 191 高地、小 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厚度 82 m。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山西式铁 矿)和粘土岩(G 层耐火粘土),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 夹 3~5 层泥灰岩透镜体。组成 2~3 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的沉积韵律。陆相粉砂岩中含植 物化石,透镜状石灰岩中含海相化石。 太原组(C3t):分布与中石炭统本溪组相同。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在小王山 剖面厚度为 51 m;在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厚度为 48 m。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 粉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 沉积。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 后具小孔,又称小孔砂岩。含植物化石。 4.二叠系(P) 山西组(P1s):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是区内重要含煤地层, 属近海沼泽沉积。石门寨西门剖面厚度 61.8m。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 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 含铝土矿(相当于 B 层耐火粘土)。本组厚度变化较大,约在 35m 至 60m 之间。与下伏太原 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是本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 下石盒子组(P1x):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厚度 115m,属湖 泊相沉积。由三个韵律组成,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上部两个旋回的顶部 分别有 A1、A2 层耐火粘土或粘土质粉砂岩,颜色为紫色、紫灰色。本组含植物化石。 上石盒子组(P2s):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厚度 72m。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少量紫色细粒砂岩 及粉砂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底部以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特征, 单层厚度较大,含长石较多,杂质少,粗粒结构并含砾石。 石千峰组(P2Sh):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厚度为 150.0m 以上。主要岩性是一套河
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其与下 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其底部是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含植物化石 0.313中生界(M) 1三叠系(T) 黑山窑组(T3h):典型剖面在黑山窑后村西,地层厚度1678m。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粗 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其中含大量植物化石,属湖泊相。与 下伏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北票组底部以砾岩与本组分界 2.侏罗系J) 北票组Jb):在本区分布面积广,主要在中部区,以黑山北窑、大岭一带出露较好。分 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下段岩性由黄灰色、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炭质页 岩、粉砂岩及含煤线组成四个沉积韵律,厚度为161.8m,属大陆湖泊相沉积。与下伏三叠 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底部具砾岩层,含有植物化石。中段岩性以砾岩和含砾粗砂 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厚度为278m,与下伏北票组下段呈整合接触,属大陆湖泊 河流、沼泽相沉积,含植物化石及动物化石。上段岩性以灰黄色巨砾岩夹黄色含砾粗粒长石 杂砂岩、粉砂岩、黑色灰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度为215m,以底部具砂岩与中段分界, 沉积环境与中段相似,含植物化石及动物化石。该组所夹煤系仅在乂院口、夏家峪等处可采。 蓝旗组(J21):以一套火山岩石系分布在盆地中部老君顶至大洼山一线,在上庄坨、傍水 崖一带出露较好,厚度在1000m以上。与北票组等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下部为偏酸 性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火山熔岩,厚度在300m以上。 中部以中性火山熔岩为主,灰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质火山熔岩与集块岩、火山角 砾岩互层,厚度为400m左右。上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为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碱性玄 武岩、玄武安山质、灰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 凝灰岩,厚度在600m以上 孙家梁组(J3s):分布局限于东南隅蟠桃峪一带,未见与其它地层直接接触关系,厚度在 350m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 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10.314新生界(Kz 本区新生界仅有第四系零星分布,且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没有胶结成岩。见有 少量洞穴堆积,分布在黄土营、山羊寨、李庄、茶庄等地石灰岩溶洞中,为砂砾、粘土堆积 物,已开始固结变硬。根据洞穴中脊椎动物化石有狼、熊、鹿、野猪等化石,鉴定其形成时 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 10.32岩浆活动与岩浆岩 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溢流熔岩及火山爆发等。从时间上看 深成侵入体有两个大的活动时期,即前震旦纪和中生代末的晚白垩世。浅层侵入体则难以确
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其与下 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其底部是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含植物化石。 10.3.1.3 中生界 (Mz) 1.三叠系 (T) 黑山窑组 (T3h):典型剖面在黑山窑后村西,地层厚度 167.8 m。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粗 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其中含大量植物化石,属湖泊相。与 下伏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北票组底部以砾岩与本组分界。 2. 侏罗系(J) 北票组(Jlb):在本区分布面积广,主要在中部区,以黑山北窑、大岭一带出露较好。分 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下段岩性由黄灰色、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炭质页 岩、粉砂岩及含煤线组成四个沉积韵律,厚度为 161.8 m,属大陆湖泊相沉积。与下伏三叠 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底部具砾岩层,含有植物化石。中段岩性以砾岩和含砾粗砂 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厚度为 278 m,与下伏北票组下段呈整合接触,属大陆湖泊、 河流、沼泽相沉积,含植物化石及动物化石。上段岩性以灰黄色巨砾岩夹黄色含砾粗粒长石 杂砂岩、粉砂岩、黑色灰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度为 215 m,以底部具砂岩与中段分界, 沉积环境与中段相似,含植物化石及动物化石。该组所夹煤系仅在义院口、夏家峪等处可采。 蓝旗组(J21):以一套火山岩石系分布在盆地中部老君顶至大洼山一线,在上庄坨、傍水 崖一带出露较好,厚度在 1000 m 以上。与北票组等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下部为偏酸 性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火山熔岩,厚度在 300 m 以上。 中部以中性火山熔岩为主,灰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质火山熔岩与集块岩、火山角 砾岩互层,厚度为 400 m 左右。上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为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碱性玄 武岩、玄武安山质、灰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 凝灰岩,厚度在 600 m 以上。 孙家梁组(J3S):分布局限于东南隅蟠桃峪一带,未见与其它地层直接接触关系,厚度在 350 m 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 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10.3.1.4 新生界(Kz) 本区新生界仅有第四系零星分布,且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没有胶结成岩。见有 少量洞穴堆积,分布在黄土营、山羊寨、李庄、茶庄等地石灰岩溶洞中,为砂砾、粘土堆积 物,已开始固结变硬。根据洞穴中脊椎动物化石有狼、熊、鹿、野猪等化石,鉴定其形成时 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 10.3.2 岩浆活动与岩浆岩 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溢流熔岩及火山爆发等。从时间上看, 深成侵入体有两个大的活动时期,即前震旦纪和中生代末的晚白垩世。浅层侵入体则难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