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1.读读:课本62页鲁迅和陈美林对《儒林外史》的评价,说 说:你读出了什么?
一 、导入新课
阅读课本,思考: 2.根据课本,简要说说:“儒林”指什么人?小说中 “儒林”与正史中“儒林”有何区别? 3.读读课本62页第2段,简要说说《儒林外史》诞生过程。 助读材料 “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吴敬梓著名诗句 “瑰意”是指人的聪明,“琦行”是指特立独行,意思是说他 对人生有理想,对品质有要求,不打算作功名道路上的作茧自 缚者;表现他对于当时社会的庸俗生活是不满意的
4.主题填空:《儒林外史》通过描绘一幅幅士林的“群 丑图”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 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 (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 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 )和整个封建社会的 “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4.主题填空:《儒林外史》通过描绘一幅幅士林的“群 丑图” ,展现了( )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 地表明了自己( )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 ( )、( )、( )的贤者奇人,寄 托了( ),对( )和整个封建社会的 “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功名利禄 否定功名富贵 淡泊名利 恪守道德 张扬个性 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oo 结构简介 《儒林外史》56回。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 构。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 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 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小说中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是由众多 故事连缀而成,表现普通士人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5.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小说大致分成几大块,分别讲什 么呢?
4、结构简介 《儒林外史》56回。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 构。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 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 子”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小说中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是由众多 故事连缀而成,表现普通士人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5.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小说大致分成几大块,分别讲什 么呢?
第一部分(第2回——一第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 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 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 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 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第二部分(第31回——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 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 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 象 第三部分(第47回——一第55回),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 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 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
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 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 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 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作者着重 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 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 象。 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