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 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 C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作一个种群。 答案:D 2.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必须是同一时间内的所有个体,所以种群有它的时空性 种群中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种群具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 征,而个体只有出生和死亡,两者的特征不同 答案:C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16年,某市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等。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选项指的是 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査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 1 - 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草原上全部的羊 B.一个校园里各种高大的树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 C 三项中都包括了许多物种,不能叫作一个种群。 答案:D 2.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必须是同一时间内的所有个体,所以种群有它的时空性; 种群中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种群具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 征,而个体只有出生和死亡,两者的特征不同。 答案:C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16 年,某市人口的出生率为 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等。A 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 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 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 C 选项指的是 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 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査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 度调査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方法进行密 度调査;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査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应用标志重捕法。利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 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 该鹿群约有(M×n÷m)只。 答案:B 5.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在路旁每隔5m种植木棉树 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答案:B 6.回答有关种群的问题: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分布如下图所示。三种分布方式是对种 群 特征的描述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 种群分布区域资源 个体在种群分布区个体在种群分布 富饶和贫乏相嵌, 域中任何一点出现区域空间中位置 的机会是相等的 是均匀的 个体集聚分布在 富饶的区域 (2)据下图分析,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 (填“正”或“负”)相关,种群最基本的 数量特征是 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 种群密度 迁入率 种群数量—迁出率 性别比例影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 解析:(1)研究种群主要是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而种群的分布属于空间特征
- 2 -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 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方法进行密 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应用标志重捕法。利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 精确的实际值。将 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 该鹿群约有(M×n÷m)只。 答案:B 5.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在路旁每隔 5 m 种植木棉树 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答案:B 6.回答有关种群的问题: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分布如下图所示。三种分布方式是对种 群________特征的描述。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 个体在种群分布区 域中任何一点出现 的机会是相等的 个体在种群分布 区域空间中位置 是均匀的 种群分布区域资源 富饶和贫乏相嵌, 个体集聚分布在 富饶的区域 (2)据下图分析,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种群最基本的 数量特征是 ________ ;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研究种群主要是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而种群的分布属于空间特征
(2)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所以种群密度越大, 种群数量越多;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 死亡率 答案:(1)空间 课后作业知能强化 (2)正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选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 C选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答案:B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项乔木的种 类不唯一;D项不在同一区域。 答案:B 3.某同学拟调査一个面积为100hm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 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解析:调査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的正方形为宜。在被 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 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答案:C 4.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
- 3 - (2)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所以种群密度越大, 种群数量越多;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 死亡率。 答案:(1)空间 (2)正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 级 基础巩固] 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 选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 C 选项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D 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答案:B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解析:A 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 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 项乔木的种 类不唯一;D 项不在同一区域。 答案:B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 100 hm2 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 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 1 个 1 m2 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 1 m2 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 1 m2 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 1 m2 的正方形为宜。在被 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 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答案:C 4.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
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 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鹿群的年龄组成 C.鹿群的性别比例 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通过年龄组成来测算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答案:B 5.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兰← 内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解析:题中甲、乙两曲线都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表示增长型;丙曲线各年龄段个体 数相当,表示稳定型;丁曲线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表示衰退型 答案:C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査可以对农林害 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 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 7.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 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 4 - 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 ) 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鹿群的年龄组成 C.鹿群的性别比例 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通过年龄组成来测算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答案:B 5.下列 4 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解析:题中甲、乙两曲线都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表示增长型;丙曲线各年龄段个体 数相当,表示稳定型;丁曲线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表示衰退型。 答案:C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害 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 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 7.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 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
解析: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 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D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D项统计有误 答案:D 8.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密度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査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 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 故D错误。 答案 [B级能力训练] 9.(2016·浙江卷)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 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乙 丙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 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正确、B错误。 答案:A 10.(2016·全国Ⅱ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査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 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
- 5 - 解析: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 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 D 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 D 项统计有误。 答案:D 8.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 A 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 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 C 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 故 D 错误。 答案:B [B 级 能力训练] 9.(2016·浙江卷)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 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 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 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 正确、B 错误。 答案:A 10.(2016·全国Ⅱ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 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