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结合起来,可说也是一种艺术综合的表现。但他的处理艺术并不理想,正如有人指出的: 走进园中看不到生动、惊异的东西 1757年和1772年,英国建筑师、园林师W.钱伯斯利用他到中国考察所得,先后出版 了《中国建筑设计》、《东方造园泛论》两本著作,主张英国园林中要引进中国情调的建筑小 品。受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英中式园林,但与中国造园风格结合得并不理想,并未达到 种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与中国的自然山水园相去甚远 四、西方近、现代园林 (一)、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近、现代园林的概念,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三种倾向:①、不分近、现代 而统称现代园林;②、合称近现代园林:③、区分近代和现代园林 笔者认为,区分近代和现代园林对深化园林的认识有益处,同时也有利于与世界史和城 市规划、建筑等专业史进行交流 1、近代园林 一般而言,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资产阶级革命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唤醒了低落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城市中则是: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各种建设蒸蒸日上,为工业、商业等的繁荣提供了无数发展的机遇,所以,大量人口往城市 中集中,城市显得具有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犯罪、阶级矛盾等 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②、人文精神渐渐得到唤醒,封建领主的封闭思想渐被打破,民主精 神在一些先锋人物的宣传下深得民心。凡此种种原因,暗示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将要开始。园 林的变革要相对迟一些,而且是曲折的,一般认为它经历了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兴 起城市绿地系统观念的形成两个,阶段。 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的兴起18世纪初,英国掀起了了解植物园艺知识的热 潮。据说这与风景画的兴起有关,实际上更多是因为踏出了国门,有机会看到并引进了外来 植物。如;1683年,在英国切尔西药草园中进行了归化黎巴嫩杉的试验,到19世纪,这种 树木就成了英国庭园的主要材料。1840年,英国园艺学会派植物学家去世界各地收集植物资 源。人们被现实中丰富的植物材料所吸引,渐渐淡化了感伤主义庭园,而专注于创造各种自 然环境以适应外来植物的生长。不知不觉,一种新型的园林形式一一自然风景园在形成。这 种形式的园林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逐渐传人法、德等西方国家,其中既有新 造的,如1804年史凯尔为卡尔鲁特欧德造英国花园;也有旧园改造,如1828年纳什改造圣 詹姆斯公园。园林思想变革的另外一个情况是私园逐渐对公众的开放,如在18世纪的伦敦, 人人可以进入皇家大猎苑游玩、打猎。 城市绿地系统出现1858年,美国纽约建成中央公园,一些有识之士进而提出建立绿地 系统的概念。1892年,奥姆斯特德编制了波士顿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方案,把公园、滨河绿 地、林阴道连接起来。1898年,英国E.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以后又出现了新 城、绿带的理论,标志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型。冋时标志着园林概念已 从孤立的地块方面向城市绿地系统观方面作丁划时代的转变
观结合起来,可说也是一种艺术综合的表现。但他的处理艺术并不理想,正如有人指出的: 走进园中看不到生动、惊异的东西。 1757 年和 1772 年,英国建筑师、园林师 W.钱伯斯利用他到中国考察所得,先后出版 了《中国建筑设计》、《东方造园泛论》两本著作,主张英国园林中要引进中国情调的建筑小 品。受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英中式园林,但与中国造园风格结合得并不理想,并未达到一 种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与中国的自然山水园相去甚远。 四、西方近、现代园林 (一)、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近、现代园林的概念,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三种倾向:①、不分近、现代, 而统称现代园林;②、合称近现代园林;③、区分近代和现代园林。 笔者认为,区分近代和现代园林对深化园林的认识有益处,同时也有利于与世界史和城 市规划、建筑等专业史进行交流。 1、近代园林 一般而言,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 1640 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资产阶级革命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唤醒了低落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城市中则是: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各种建设蒸蒸日上,为工业、商业等的繁荣提供了无数发展的机遇,所以,大量人口往城市 中集中,城市显得具有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犯罪、阶级矛盾等 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②、人文精神渐渐得到唤醒,封建领主的封闭思想渐被打破,民主精 神在一些先锋人物的宣传下深得民心。凡此种种原因,暗示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将要开始。园 林的变革要相对迟一些,而且是曲折的,一般认为它经历了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兴 起城市绿地系统观念的形成两个,阶段。 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的兴起 18 世纪初,英国掀起了了解植物园艺知识的热 潮。据说这与风景画的兴起有关,实际上更多是因为踏出了国门,有机会看到并引进了外来 植物。如;1683 年,在英国切尔西药草园中进行了归化黎巴嫩杉的试验,到 19 世纪,这种 树木就成了英国庭园的主要材料。1840 年,英国园艺学会派植物学家去世界各地收集植物资 源。人们被现实中丰富的植物材料所吸引,渐渐淡化了感伤主义庭园,而专注于创造各种自 然环境以适应外来植物的生长。不知不觉,一种新型的园林形式——自然风景园在形成。这 种形式的园林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逐渐传人法、德等西方国家,其中既有新 造的,如 1804 年史凯尔为卡尔鲁特欧德造英国花园;也有旧园改造,如 1828 年纳什改造圣 詹姆斯公园。园林思想变革的另外一个情况是私园逐渐对公众的开放,如在 18 世纪的伦敦, 人人可以进入皇家大猎苑游玩、打猎。 城市绿地系统出现 1858 年,美国纽约建成中央公园,一些有识之士进而提出建立绿地 系统的概念。1892 年,奥姆斯特德编制了波士顿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方案,把公园、滨河绿 地、林阴道连接起来。1898 年,英国 E.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以后又出现了新 城、绿带的理论,标志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型。同时标志着园林概念已 从孤立的地块方面向城市绿地系统观方面作丁划时代的转变
2、现代园林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园林逐渐向现代园林迈进,回顾近百年历史,它大约经过了三个 阶段 A、徘徊阶段18世纪是园林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尤其是风景式园林的出现和城市公 园的兴起使园林摆脱丁刻板的模式,变得丰富而充满活力。然而,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并没 有特别的创新,主要是“如画的”模式和兼收并蓄的折衷主义混杂风格。面对这种局面,人 们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如罗宾逊发起丁趋向简单与自然化的庭园设计,布罗弗尔德提出了 几何规则的复兴等。然而,前进的道路相当艰难,人们仿佛正在现代园林的门口徘徊着。 B、萌芽阶段真正导致西方现代园林开始萌芽的是新艺术运动及其引发的现代主义浪 潮。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它的起 因是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反对传统的模式,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效果,希望通过 装饰来改变由于大工业生产造成的产品粗糙、刻板的面貌。它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 欧洲各国也有不同的称呼,如比利时的“二十人团”、法国的“新艺术”、德国的“青年风格 派”等。这个时期的作品留存至今的并不多,如高迪的巴塞罗那的居尔公园、雷比斯的庭园 等,但在现代园林的发展史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成型阶段20世纪初,现代主义之风渐渐刮起,一部分美国人首先进行了尝试,如 1939年的纽约世界商交会部分庭园。与此同时,另外国家的设计师也积极开始探索,如巴西 艺术家兼造园师马尔克斯、墨西哥建筑师巴拉甘等。在随后的数十年中,现代园林在不断的 发展中,到目前已基本成熟。 (二)、西方现代园林特点与设计倾向 斯托弗·纳德在他20世纪30年代写的著作《现代风景中的庭园》( Garden in the modern landscape)中写道:现代造园家们在做庭园设计方案时有三个依据,即功能主义、日本庭园和 现代艺术。关于功能主义,他认为,新的现代住宅需要新的环境,功能主义包含了合理主义 的精神,通过美学的实际秩序,创造出以娱乐( recreation)为目的的环境。关于日本庭园,他 认为日本园林起到了将现代造园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生活融为一体的作用。他认识到的日本 园林是这样的:庭园的围墙是设计构思的重要内容,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其精神实质, 使住宅与环境相谐调,谨慎使用色彩,有效地利用背景,对植物配植比对花的色彩更关注, 对石的布置即石组的构成煞费苦心等。关于现代艺术,他说18世纪的造园师学习意大利画家, 19世纪末庭园色彩设计师学习印象派画家,与这些相比,现代画家在处理形态、平面及色彩 价值的相互关系方面可以令造园师们大开眼界。 我国王晓俊在他2000年出版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一书中总结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的九 种倾向:①设计要素的创新;②形式与功能的结合;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④自然的精神 ⑤对意义的探索:⑥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⑦生态与设计;⑧当代艺术的影响:⑨向传统挑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园林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包括多义的景观、多义的信息、多义的 风格,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如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夏建统《对岸的风景》等
2、现代园林 从 20 世纪初开始,西方园林逐渐向现代园林迈进,回顾近百年历史,它大约经过了三个 阶段。 A、徘徊阶段 18 世纪是园林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尤其是风景式园林的出现和城市公 园的兴起使园林摆脱丁刻板的模式,变得丰富而充满活力。然而,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并没 有特别的创新,主要是“如画的”模式和兼收并蓄的折衷主义混杂风格。面对这种局面,人 们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如罗宾逊发起丁趋向简单与自然化的庭园设计,布罗弗尔德提出了 几何规则的复兴等。然而,前进的道路相当艰难,人们仿佛正在现代园林的门口徘徊着。 B、萌芽阶段 真正导致西方现代园林开始萌芽的是新艺术运动及其引发的现代主义浪 潮。新艺术运动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它的起 因是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反对传统的模式,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效果,希望通过 装饰来改变由于大工业生产造成的产品粗糙、刻板的面貌。它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 欧洲各国也有不同的称呼,如比利时的“二十人团”、法国的“新艺术”、德国的“青年风格 派”等。这个时期的作品留存至今的并不多,如高迪的巴塞罗那的居尔公园、雷比斯的庭园 等,但在现代园林的发展史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成型阶段 20 世纪初,现代主义之风渐渐刮起,一部分美国人首先进行了尝试,如 1939 年的纽约世界商交会部分庭园。与此同时,另外国家的设计师也积极开始探索,如巴西 艺术家兼造园师马尔克斯、墨西哥建筑师巴拉甘等。在随后的数十年中,现代园林在不断的 发展中,到目前已基本成熟。 (二)、西方现代园林特点与设计倾向 斯托弗·唐纳德在他 20 世纪 30 年代写的著作《现代风景中的庭园》(Garden in the modern landscape)中写道:现代造园家们在做庭园设计方案时有三个依据,即功能主义、日本庭园和 现代艺术。关于功能主义,他认为,新的现代住宅需要新的环境,功能主义包含了合理主义 的精神,通过美学的实际秩序,创造出以娱乐(recreation)为目的的环境。关于日本庭园,他 认为日本园林起到了将现代造园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生活融为一体的作用。他认识到的日本 园林是这样的:庭园的围墙是设计构思的重要内容,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其精神实质, 使住宅与环境相谐调,谨慎使用色彩,有效地利用背景,对植物配植比对花的色彩更关注, 对石的布置即石组的构成煞费苦心等。关于现代艺术,他说 18 世纪的造园师学习意大利画家, 19 世纪末庭园色彩设计师学习印象派画家,与这些相比,现代画家在处理形态、平面及色彩 价值的相互关系方面可以令造园师们大开眼界。 我国王晓俊在他 2000 年出版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一书中总结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的九 种倾向:①设计要素的创新;②形式与功能的结合;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④自然的精神; ⑤对意义的探索;⑥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⑦生态与设计;⑧当代艺术的影响;⑨向传统挑 战。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园林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包括多义的景观、多义的信息、多义的 风格,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如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夏建统《对岸的风景》等
(三)、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和作品介绍 1、劳伦斯·海尔普林和旧金山庭园(典型的加州花园特点) 2、彼得·奥克和伯纳克公园(现代园林第三代代表) 3、伯纳德·屈米与拉·维莱特公园(法) 4、彼得·拉兹和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德国)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的概述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 存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 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 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 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 济属性。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 生态效益: 城市是人口髙密区,它对绿色植物的需求,不仅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 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城市生态学角 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 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 害、降低噪音等等。由此可见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 改善城市气候 树木花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 积极的作用。城市郊区大面积的森林和阔叶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他各部分公 共园林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有良好的通风调节效果 1、调节温度ε绿地园林绿地主要影响植物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城市园林中的树木 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遮挡阳光,并通过自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很多热量。夏季绿地温度 (气温及植物体温)比裸地铺装地面和建筑物低;冬季则相反。拒测定:夏季草地表面温度 比裸地低6-7℃,比沥青路面低8-20.5℃。垂直绿化前后的墙体表面温度差为5.5-14℃,林 荫下气温比无林地带低3~5℃,比建筑物区低10℃左右。冬季草坪足球场表面温度比裸地平 均高3~5℃、林地气温比无林地气温高0.1~0.5℃。另外园林中的水体对改善气温也具有明显 的作用。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其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2~4摄示度。因此园 林绿地能有效地调节物体表面温度和气温,为人们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狭义环境 城市热岛( Urban Thermal Island)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 有自然下垫面的人为改造。以砂石、混凝土、砖瓦、沥青为主的建筑所构成的城市,工厂林
(三)、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和作品介绍 1、劳伦斯·海尔普林和旧金山庭园(典型的加州花园特点) 2、彼得·奥克和伯纳克公园(现代园林第三代代表) 3、伯纳德·屈米与拉·维莱特公园(法) 4、彼得·拉兹和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德国) 第二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概述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 存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 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 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 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 济属性。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大综合效益。 一、生态效益: 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色植物的需求,不仅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 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城市生态学角 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 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 害、降低噪音等等。由此可见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 A、 改善城市气候 树木花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 积极的作用。城市郊区大面积的森林和阔叶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他各部分公 共园林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有良好的通风调节效果。 1、调节温度:绿地园林绿地主要影响植物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城市园林中的树木 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遮挡阳光,并通过自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很多热量。夏季绿地温度 (气温及植物体温)比裸地铺装地面和建筑物低;冬季则相反。拒测定:夏季草地表面温度 比裸地低 6~7℃,比沥青路面低 8~20.5℃。垂直绿化前后的墙体表面温度差为 5.5~14℃,林 荫下气温比无林地带低 3~5℃,比建筑物区低 10℃左右。冬季草坪足球场表面温度比裸地平 均高 3~5℃、林地气温比无林地气温高 0.1~0.5℃。另外园林中的水体对改善气温也具有明显 的作用。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其夏季气温要比市区低 2~4 摄示度。因此园 林绿地能有效地调节物体表面温度和气温,为人们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狭义环境。 城市热岛(Urban Thermal Island)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在于人类对原 有自然下垫面的人为改造。以砂石、混凝土、砖瓦、沥青为主的建筑所构成的城市,工厂林
立,人口拥挤,交通繁忙,人为热的释放量大大增加,加上通风条件较差,热量扩散较慢, 且城市热岛强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强。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 在髙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 良好的降温作用,使人感到舒适。 2、调节湿度: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到干燥、烦躁。一般较适宜的湿度为 30~60%。园林绿地,尤其是乔木林,植物叶片面积远大于他所占有的土地面积。通过植物蒸 腾作用散发大量的水分,占根系吸收水分的99.8%,使绿地区域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都大于非绿化区。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在潮湿的沼泽地,也 可以种植树木,通过树叶的蒸腾作用,能使沼泽地逐渐降低地下水位。在城市里种植大片树 林,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通常大片绿地调节湿度的范围相当于树高的10~-20倍。拒北京园 林局测定:夏季1平方千米阔叶林能蒸腾2500吨水分,比相同面积的裸地高20倍,相当于 同等面积水库蒸发量;1平方千米油松林日蒸腾量为43.6~502吨;1平方千米加拿大杨日蒸 腾量为572吨。拒另测定:公园的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区域髙27%,行道树也能提髙相对湿 度10%20%;冬季绿地中风速小气流交换弱蒸发的水分不易扩散,其相对湿度也髙 l0%-20%。由此可见,绿地中舒适、凉爽的气候环境与绿化植物的调节作用是分不开的。 3、调节气流:城郊的防风林带、引风林带对市区的空气流通有一定影响。城市道路、滨 河等带状绿地是绿色通气走廊,当带状绿地与夏季风方向一致,可将城郊气流趁风势引入城 区,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冬季在寒风垂直方向营造防风林带,可减弱气流,环节城 市寒冷气候。另外,城市绿地与建筑区存在气压差和温差空气流动形成微风,凉风环流,从 城亩 城市 冬 夏季人 而调节了气温,引入新鲜空气,夏季静风时尤为明显。 园林绿地和植物能降低气温提髙空气湿度、调节气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了城市小气 候,使人们感到凉爽、湿润、舒适。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空调器”。如图 B、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小气候状 况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日趋紧迫、刻不容缓。一方面 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包括园林绿化在内的各种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加以治理。园林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城市环境中的碳、氧比是通过园林绿地与城市之间不断的进 行制氧与耗氧来调节平衡的。其平衡能力是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大气 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0.03%,人口密集区二氧化碳浓度可达0.05~0.07%,局部地方可达02%, 当达到0.05%时人呼吸感到不适:0.2%时头昏耳鸣血压升高;达10%时就迅速丧失记忆、停
立,人口拥挤,交通繁忙,人为热的释放量大大增加,加上通风条件较差,热量扩散较慢, 且城市热岛强度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强。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 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 良好的降温作用,使人感到舒适。 2、调节湿度: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到干燥、烦躁。一般较适宜的湿度为 30~60%。园林绿地,尤其是乔木林,植物叶片面积远大于他所占有的土地面积。通过植物蒸 腾作用散发大量的水分,占根系吸收水分的 99.8%,使绿地区域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都大于非绿化区。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 7%-14%。在潮湿的沼泽地,也 可以种植树木,通过树叶的蒸腾作用,能使沼泽地逐渐降低地下水位。在城市里种植大片树 林,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通常大片绿地调节湿度的范围相当于树高的 10~20 倍。拒北京园 林局测定:夏季 1 平方千米阔叶林能蒸腾 2500 吨水分,比相同面积的裸地高 20 倍,相当于 同等面积水库蒸发量;1 平方千米油松林日蒸腾量为 43.6~50.2 吨;1 平方千米加拿大杨日蒸 腾量为 57.2 吨。拒另测定:公园的湿度比其他绿化少的区域高 27%,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 度 10%~20%;冬季绿地中风速小气流交换弱蒸发的水分不易扩散,其相对湿度也高 10%~20%。由此可见,绿地中舒适、凉爽的气候环境与绿化植物的调节作用是分不开的。 3、调节气流:城郊的防风林带、引风林带对市区的空气流通有一定影响。城市道路、滨 河等带状绿地是绿色通气走廊,当带状绿地与夏季风方向一致,可将城郊气流趁风势引入城 区,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冬季在寒风垂直方向营造防风林带,可减弱气流,环节城 市寒冷气候。另外,城市绿地与建筑区存在气压差和温差空气流动形成微风,凉风环流,从 而调节了气温,引入新鲜空气,夏季静风时尤为明显。 园林绿地和植物能降低气温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了城市小气 候,使人们感到凉爽、湿润、舒适。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空调器”。如图: B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小气候状 况恶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日趋紧迫、刻不容缓。一方面 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包括园林绿化在内的各种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加以治理。园林绿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城市环境中的碳、氧比是通过园林绿地与城市之间不断的进 行制氧与耗氧来调节平衡的。其平衡能力是城市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大气 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 0.03%,人口密集区 二氧化碳浓度可达 0.05~0.07%,局部地方可达 0.2%, 当达到 0.05%时人呼吸感到不适;0.2%时头昏耳鸣血压升高;达 10%时就迅速丧失记忆、停 城 市 城 市 冬 季 夏 季
止呼吸、以至死亡。大气中氧气含量为21%,降低至10%时,人就会感到恶心呕吐。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 改善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拒测定:地球60%的氧来自森林1平方千米的园林绿 地每天能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600千克氧气;1平方千米阔叶林日吸收二氧化碳1000 千克、释放氧气750千克;25平方米的草地或10平方米树林就能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吸收。园林绿地被称为“绿色呼吸器”。因此増加园林録地面积能有效解决二氧化碳过量和氧 气不足问题。 2、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工业生产排放许多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粉尘、污水和废渣等, 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有害气体的种类很多,如: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等。其中以二氧化硫最为广泛。 当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时,某些植物对他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自身不致枯死,主要靠叶片吸 收、利用二氧化硫,回流到土壤进一步利用。1平方千米的柳杉日可吸收60千克二氧化硫, 夹竹桃、臭椿、龙柏、罗汉松等树种也可吸收二氧化硫 漂浮的粉尘携带病菌、而且可以直接在肺部形成气管炎、尘肺等病症。1952年英国的燃 煤粉尘危害“烟雾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70年代末上海肺癌死亡人数髙居癌症之首。 植物具有阻滞、吸附尘埃作用,叶片表面凹凸不平,有绒毛,分泌粘液都能吸附尘埃树木枝 冠茂密能降低风速、控制尘埃扩散;悬铃木、刺槐林可以使粉尘减少23-52%。草坪可以防止 尘埃再起。拒测定:厂矿区直径10微米以上的粉尘较公园绿地高6倍,直径10微米以下的 较绿区多10~50%,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过滤器”。 另外水声植物对城市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芦苇可吸收酚,每平方米芦苇年可吸收 6千克污染物;水葱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水葫芦能吸收水之中的金、银、汞、铅等重金 属,降低镉、酚、铬等物质。林木还可以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榆树林、合欢、白蜡混交林 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十分之九的菌量:根系对土壤也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并能吸收空气中 的一氧化碳,根系周围成千上万的好气性细菌促进有机物得分解,不仅能净化土壤、改良土 壤结构,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3杀菌作用: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而绿地植物能有效的吸附尘埃减少细菌在空 气中得分布。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如1平方千米柏树日 分泌30千克杀菌素,可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悬铃木、紫葳、松柏、臭椿、 核桃、白蜡等树种都有很好的杀菌能力。有些植物还能杀死土壤水中的大肠杆菌。拒美国测 定:空气菌量一百货商店400万个位立方米、林荫道为58万个应立方米、公园中则降低导0.1 万个/方米、而林区仅55个/立方米、绿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环境卫生条件。因此, 称园林植物为“绿色灭菌器” 4、降低噪音:现代城市扩大、交通繁忙、噪音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以成为城市的一大 公害。噪音超过70分贝时,可引发头痛、情绪烦躁、听力减弱,甚至发生心脑血管、中枢神 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树木对生波具有散射吸收作用。 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20~-30%。城市街道散植树木 降低噪音能力低、效果不明显。分枝低、树叶茂盛的乔木减噪效果较好,而叶茂的疏林减噪
止呼吸、以至死亡。大气中氧气含量为 21%,降低至 10%时,人就会感到恶心呕吐。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 改善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拒测定:地球 60%的氧来自森林 1 平方千米的园林绿 地每天能吸收 900 千克二氧化碳,释放 600 千克氧气;1 平方千米阔叶林日吸收二氧化碳 1000 千克、释放氧气 750 千克;25 平方米的草地或 10 平方米树林就能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吸收。园林绿地被称为“绿色呼吸器”。因此增加园林绿地面积能有效解决二氧化碳过量和氧 气不足问题。 2、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工业生产排放许多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粉尘、污水和废渣等, 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有害气体的种类很多,如: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等。其中以二氧化硫最为广泛。 当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时,某些植物对他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自身不致枯死,主要靠叶片吸 收、利用二氧化硫,回流到土壤进一步利用。1 平方千米的柳杉日可吸收 60 千克二氧化硫, 夹竹桃、臭椿、龙柏、罗汉松等树种也可吸收二氧化硫。 漂浮的粉尘携带病菌、而且可以直接在肺部形成气管炎、尘肺等病症。1952 年英国的燃 煤粉尘危害“烟雾事件”,导致 4000 多人死亡。70 年代末上海肺癌死亡人数高居癌症之首。 植物具有阻滞、吸附尘埃作用,叶片表面凹凸不平,有绒毛,分泌粘液都能吸附尘埃树木枝 冠茂密能降低风速、控制尘埃扩散;悬铃木、刺槐林可以使粉尘减少 23~52%。草坪可以防止 尘埃再起。拒测定:厂矿区直径 10 微米以上的粉尘较公园绿地高 6 倍,直径 10 微米以下的 较绿区多 10~50%,因此园林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绿色过滤器”。 另外水声植物对城市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芦苇可吸收酚,每平方米芦苇年可吸收 6 千克污染物;水葱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水葫芦能吸收水之中的金、银、汞、铅等重金 属,降低镉、酚、铬等物质。林木还可以减少水中的细菌含量,榆树林、合欢、白蜡混交林 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十分之九的菌量;根系对土壤也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并能吸收空气中 的一氧化碳,根系周围成千上万的好气性细菌促进有机物得分解,不仅能净化土壤、改良土 壤结构,也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3 杀菌作用: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而绿地植物能有效的吸附尘埃减少细菌在空 气中得分布。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如 1 平方千米柏树日 分泌 30 千克杀菌素,可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悬铃木、紫葳、松柏、臭椿、 核桃、白蜡等树种都有很好的杀菌能力。有些植物还能杀死土壤水中的大肠杆菌。拒美国测 定:空气菌量—百货商店 400 万个/立方米、林荫道为 58 万个/立方米、公园中则降低导 0.1 万个/立方米、而林区仅 55 个/立方米、绿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环境卫生条件。因此, 称园林植物为“绿色灭菌器” 4、降低噪音:现代城市扩大、交通繁忙、噪音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以成为城市的一大 公害。噪音超过 70 分贝时,可引发头痛、情绪烦躁、听力减弱,甚至发生心脑血管、中枢神 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树木对生波具有散射吸收作用。40 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 10~15 分贝,10 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 20~30%。城市街道散植树木 降低噪音能力低、效果不明显。分枝低、树叶茂盛的乔木减噪效果较好,而叶茂的疏林减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