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附:化学实验报告格式(参考)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 年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血如 溶解度·mr 名称 相对分量 颜色品型 相对密度 H:0乙醇乙醚 四、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 五、仪器装置 六、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步骤 现 象 七、产品和产率 八、问题讨论 九、实验习题 十、成败关键 指导教师」 -26-
(三)附:化学实验报告格式(参考) ×××××××大学 (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 年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 五、仪器装置 六、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七、产品和产率 八、问题讨论 九、实验习题 十、成败关键 指导教师 - 26 - 名称 相对分量 颜色晶型 Mp ℃ bp ℃ 相对密度 nD 溶解度/g·ml-1 H2O 乙醇 乙醚
(四)分析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分析实验的记录和报告中,有些常用的术语可以用简略符号表示: 例如 5滴. .5d 搅拌.2 红色溶液.红0 蒸发 棕色气体 . .棕1 离心分离 热 白色沉淀 .白 离心分离.八 分析实验报告并没有一定的格式,但一般来说应注意提高实验报告的表现力。通常在能用表格 表达实验内容时, 应尽量采用表格式。例如 实验记录示例如下表 表4-1 未知物分析报 高子 检出量 教师批语 表4-2称量瓶的称量报告单 克级砝码《g) 环码(g) 投影屏(g) 物重(g) 全 10+5+2 230 4.6 17.2345 瓶 身 10+2+1+1' 220 14.2215 瓶 盖 2+1 10 3.3 3.0133 瓶身+瓶盖 17.2346 误差=(瓶身瓶盖)-全瓶重(g) 0.1 表4-3 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 0.1mo1/LNa0明溶液的标定(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 步骤 项目 数 基准物质的称量 称量瓶+基准物质 22.4417 (g) 称量瓶 17.2345 基准物质 5.2072 标定 Na0H体积(1) 25.18 (al) (93 25.21 (3) 25.16 NaOH体积平均值(a 25.18 计算 相对平均偏差(%) 0.07 a0H浓度(mo1/L) 0.1013 27
(四) 分析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分析实验的记录和报告中,有些常用的术语可以用简略符号表示; 例如: 5 滴 . 5d 搅 拌 . 红色溶液 . 红О 蒸 发 . 棕色气体 . 棕↑ 离心分离 . ∧ 加 热 . Δ 白色沉淀 . 白↓ 离心分离 . ∧ 分析实验报告并没有一定的格式,但一般来说应注意提高实验报告的表现力。通常在能用表格 表达实验内容时,应尽量采用表格式。例如:实验记录示例如下表 表 4 –1 未知物分析报告单 离 子 检 出 量 教 师 批 语 表 4–2 称量瓶的称量报告单 砝 物 码 体 克级砝码(g) 环码(mg) 投影屏(mg) 物重(g) 全 瓶 10 + 5 + 2 230 4.5 17.2345 瓶 身 瓶 盖 瓶身+瓶盖 10 + 2 + 1 + 1′ 2 + 1 220 10 1.3 3.3 14.2215 3.0133 17.2346 误差 =(瓶身+瓶盖)- 全瓶重 (mg) 0.1 表 4 –3 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 0.1mol/L NaOH 溶液的标定(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 步 骤 项 目 数 据 基准物质的称量 (g) 称量瓶+基准物质 称量瓶 基准物质 22.4417 17.2345 5.2072 标 定 (ml) NaOH 体积 (1) (2) (3) 25.18 25.21 25.16 计 算 NaOH 体积平均值(ml) 相对平均偏差(%) NaOH 浓度(mol/L) 25.18 0.07 0.1013 - 27 -
七、数据记录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获得准确的 结果,不仅要准确的测量,而且要正确的记录和计算物理量。物理量记录的数据所保留的有效数字 位数,应与所用仪器的精确度相语应,任何招过或低干仪器结确度的有效位数都是不恰当的。计算 时程中也应正确地保留结果的位数,避免数字尾数过长所引起的计算误差。 (一).有效 有效数字是: 能从测量仪器上直接读出的数字 只有最后一位是估计得到的(可疑值)。如用 台秤称葡萄糖,得到的结果是4.3g,前面的“4”是准确数字,后面的3”是估计值,因为台秤只 能称准到0.1g,所以该物重可表示为4.3±0.1g,这个数据是2位有效数字,若用分析天平称量得 到5.4321g,前面的“5.432”是准确数字,后面的“1”是估计值,由于分析天平能称准到0.0001g 质以毯曲返是达示边5421生00这个数据是5位有效数学一如用1有液装货 为7 L,有 代 数字,而用50m1 定管量同样的液体体积则为7.531, 因为量筒的精度为±0.1ml,而滴定管的精度为±0.01m1.7.5m1中的0.5m1及7.53ml中的0.03 m1都是用肉眼估计的。 有效数字与仪器的精确程度有关,其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的(可疑数)其它的数字都是准确 的。所以,在记录量数据时,任何招过或低干仪器精确程度的有效位数的数字都是不恰当的,加 果在上面的例子中,用台秤称得4.3g葡萄糖,不可记为4.3000g:用分析天平称量得某物质量恰 为4.3000g,亦不可记为4.3g,因为前者夸大了仪器的精确度:后者缩小了仪器的精确度 数字1~9都可作为有效数字,而“0”有些特殊。如果在小数点前,除0以外无其它数字: 则小数点后其它数字之前的。都不是有效数字,如0.0016,“0”只起定位作用,这个数据只有2位 有效数字:如果0在数字中间或数字末端都是有效数字,如0.2050,这个数有4位有效数字。 (一)。新字的规 数提 数据之间发生运算关系时,常需将某些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确定有效数字的位 数后,弃去多余的尾数。 规则: 1.四舍六入五留双即测量数值中被修约的那个数: ①若≤4时,该数须舍去: ②若≥6时, 则进位: ③若=5时,条件二5后无数或5后为0时,若5前面是偶数, 则舍去:若5后面是奇数,则进1: 条件二:5后面还有不为0的任何数时,无论5前面 是偶数还是奇数,则一律进1。 举例:将下列测量值修约为四位数: 2.1424 2.14 3.2146 3.215 4.72450 4.724 7.7675 7.768 3.98652 3.987 2. 一次修约:对原测量值要一次修约到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丝 举例:将4.3149修约成三位数,不能先修约成4.315再修约成4.32, 只能一次修约为4.31 -28
七、数据记录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获得准确的 结果,不仅要准确的测量,而且要正确的记录和计算物理量。物理量记录的数据所保留的有效数字 位数,应与所用仪器的精确度相适应,任何超过或低于仪器精确度的有效位数都是不恰当的。计算 过程中也应正确地保留结果的位数,避免数字尾数过长所引起的计算误差。 (一).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指能从测量仪器上直接读出的数字,只有最后一位是估计得到的(可疑值)。如用 台秤称葡萄糖,得到的结果是 4.3 g,前面的“4”是准确数字,后面的 3”是估计值,因为台秤只 能称准到 0.1g,所以该物重可表示为 4.3±0.1g,这个数据是 2 位有效数字,若用分析天平称量得 到 5.4321 g,前面的“5.432”是准确数字,后面的“1”是估计值,由于分析天平能称准到 0.0001g, 所以该物质量可表示为 5.4321±0.0001g,这个数据是 5 位有效数字;又如用 10ml 量筒量液体体积 为 7.5 ml,有 2 位有效数字,而用 50ml 的滴定管量同样的液体体积则为 7.53ml,有 3 位有效数字, 因为量筒的精度为±0.1ml,而滴定管的精度为±0.01m1。7.5 m1 中的 0.5 m1 及 7.53 m1 中的 0.03 m1 都是用肉眼估计的。 有效数字与仪器的精确程度有关,其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的(可疑数)其它的数字都是准确 的。所以,在记录测量数据时,任何超过或低于仪器精确程度的有效位数的数字都是不恰当的,如 果在上面的例子中,用台秤称得 4.3 g 葡萄糖,不可记为 4.3000g;用分析天平称量得某物质量恰 为 4.3000g,亦不可记为 4.3 g,因为前者夸大了仪器的精确度;后者缩小了仪器的精确度。 数字 l~9 都可作为有效数字,而“0”有些特殊。如果在小数点前,除 0 以外无其它数字; 则小数点后其它数字之前的。都不是有效数字,如 0.0016,“0”只起定位作用,这个数据只有 2 位 有效数字;如果 0 在数字中间或数字末端都是有效数字,如 0.2050,这个数有 4 位有效数字。 (二).数字修约规则 修约:当数据与数据之间发生运算关系时 ,常需将某些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确定有效数字的位 数后,弃去多余的尾数。 规则: 1. 四舍六入五留双 即测量数值中被修约的那个数: ① 若≤4 时,该数须舍去; ② 若≥6 时,则进位; ③ 若=5 时,条件一;5 后无数或 5 后为 0 时,若 5 前面是偶数, 则舍去;若 5 后面是奇数,则进 1; 条件二;5 后面还有不为 0 的任何数时,无论 5 前面 是偶数还是奇数,则一律进 1。 举 例:将下列测量值修约为四位数: 2.14245 2.142 3.21461 3.215 4.72450 4.724 7.7675 7.768 3.98652 3.987 2.一次修约: 对原测量值要一次修约到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约。 举 例:将 4.3149 修约成三位数,不能先修约成 4.315 再修约成 4.32, 只能一次修约为 4.31 - 28 -
3.多算一位:由于9与10的绝对误差接近,当9处于数据的首位时,可把9视为两位 有效数字。有时也将8做两位有效数字处理。所以,对原测量值中的数据要是≥8,修约时,有直 效数字的位数要多算 (依据:8以上的数据的绝对误差 510相适应。》 举例:原测量值 理论位数实际位数(多算一位) 8.3 2 3 0.8 2 4.对数运算:化学计算中还会遇到H、pa、1成等对数运算,真数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对 数的尾数的位数相同, 而与首数无关, 首数是供定位用的 不是有效数字。所以说对数中的整数 不能看做有效数字,所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小数部分有效数字的位数相同。 举例:如:DH=2.73,则[H]=1.9×10mo1·L,有2位有效数字(73)。 再如:1g15.36=1.1864是四位有效数字,不能写成1g15.36=1.186或 1g15.36=1.18639 5. 无限多位:非测量所的值 举例:6d 6.表示准确度或精密度时,多数情况下,只取一位有效数字即可:最多取两位数。 举例:在滴定管读取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小数点后二位,如溶液体积为221时, 要写成22.00m1。修约也是如此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 1.加减法:所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各数值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 同(绝对误差最大为依据)。 例如:例一 0.0120+25.64+1.05792 =0.01+25.64+1.06 =2671 25.64中的“4”是可疑数字,有0.01的误差。所以,三个数相加 后,它们的和只能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因此,运算时以25.64 为准,可以先将其余两个数修约成二位小数,然后再相加求和。 例二 3.4658+6.3+0.047=9.8128 初结果写为98,余下的数字应按“四舍六人五成双”的规则修约 如9.846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是9.85,修约成2位有效数字是9.8 最后确定值是10。(相加求和后修约也可) 2.乘除法:所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各数值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 同(相对误差最大为依据)。 例如0.13×0.112×2.4532 0.035718592 0036 结果应写为0.036。这样相对误差才与各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相适应。 (四).化学实验中不可忽视的数据 1。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 一般应取1一3m1,这样可减少浪费 2.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 般应取铺满试管底部为宜(≤2g】 .往试管中加 体粉末试剂时, 可用药匙或将取出的药品放在纸槽 ,伸进试管的2/ 处倒入。加入块状固体试剂时,应将试管钡斜使固体颗粒慢慢滑入试管底部,以防止打破管 底。 -20
3. 多算一位: 由于 9 与 10 的绝对误差接近,当 9 处于数据的首位时 ,可把 9 视为两位 有效数字。有时也将 8 做两位有效数字处理。所以,对原测量值中的数据要是≥8,修约时,有 效数字的位数要多算一位。( 依据:8 以上的数据的绝对误差与 10 相适应。) 举 例: 原测量值 理论位数 实际位数 (多算一位) 8.3 2 3 9.8 2 3 4.对数运算: 化学计算中还会遇到 pH、pKa、lgK 等对数运算,真数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对 数的尾数的位数相同,而与首数无关,首数是供定位用的,不是有效数字。所以说对数中的整数 不能看做有效数字,所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小数部分有效数字的位数相同。 举 例:如:pH = 2.73,则[ H+ ] = 1.9×10-3 mol·L -1,有 2 位有效数字(73)。 再如: lg15.36=1.1864 是四位有效数字,不能写成 lg15.36=1.186 或 lg15.36=1.18639。 5. 无限多位: 非测量所的值。 举 例: 6H2O 1/2KMnO4 6. 表示准确度或精密度时,多数情况下,只取一位有效数字即可;最多取两位数。 举 例:在滴定管读取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小数点后二位,如溶液体积为 22ml 时, 要写成 22.00ml。修约也是如此。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 1.加减法:所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各数值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 同(绝对误差最大为依据)。 例如:例一 0.0120 + 25.64 + 1.05792 = 0.01 + 25.64 + 1.06 = 26.71 25.64 中的“4”是可疑数字,有 0.01 的误差。所以,三个数相加 后,它们的和只能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因此,运算时以 25.64 为准,可以先将其余两个数修约成二位小数,然后再相加求和。 例二 3.4658 + 6.3 + 0.047 = 9.8128 初结果写为 9.8,余下的数字应按“四舍六人五成双”的规则修约, 如 9.846 修约成 3 位有效数字是 9.85,修约成 2 位有效数字是 9.8, 最后确定值是 10。(相加求和后修约也可) 2. 乘除法:所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各数值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 同(相对误差最大为依据)。 例如 0.13×O.112×2.4532 ﹦ O.035718592 = 0.036, 结果应写为 0.036。这样相对误差才与各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相适应。 (四).化学实验中不可忽视的数据 1.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应取 1~3ml,这样可减少浪费。 2. 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应取铺满试管底部为宜(≤2g)。 3. 往试管中加入固体粉末试剂时,可用药匙或将取出的药品放在纸槽上,伸进试管的 2/3 处倒入。加入块状固体试剂时,应将试管倾斜使固体颗粒慢慢滑入试管底部,以防止打破管 底。 - 29 -
4.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时,尖嘴须离容器口1cm左右,以防止容器内的液体通过滴管而 被带入试剂瓶,污染试剂。 5。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壶容积的2/3,否则受热时因体积膨胀而使酒精溢出,造 成火险。也不能<1/3,以防止酒精汽化而引起爆炸。酒精灯连续使用时间不能太长,以免酒 精灼热后,使灯内酒精大量气化而发生危险。酒精灯的灯芯不宜过短,一般浸入酒精后还要余 留4~5cm,以保证能充分接触酒精。 6.钢瓶中的气体不能全部用完,一定要保留0.5kg以上的残留压力(表压),可燃性气体 如乙炔应剩余2 3kg,以防止重新灌气时发生危险 7。钢瓶划伤深度 ,肩部超过1 m,瓶身超过2m时 ,此钢瓶便不能使用,以防止发生危险 8.试管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一方面防止加热时将木夹和绒垫烧焦:另一方面能使试 管平稳,便于振荡、加热及观察现象。 9.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以增大受热面积。其中试管中液体体 积一般不能多于试管容积的1/3,目的是防止液体局部沸腾飞湲,也利于加热和振荡 10. 时水浴锅内盛水量 不超过其容量的23,且操作 应随时补充 ,以维持 水量在其容量的2/3左右。若容量过多则会使水溢出,水量少则会减少受热面积且会使受热不 均。 1山.当用烧杯盛液体时,其液休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2/3,以利于搅拌和加热。 12.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稍低大约0.5cm,其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0.5cm 左右,以防止液体流出及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通过 13。水桔的盛水量不能超过其容量的23,既防止水外溢,又便于操作 14.固定烧杯时,铁夹需夹在烧瓶颈部距烧瓶口1/3~1/4处,以便于固定和加热。 15.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应占其底部容积的2/3左右,不能触及多孔瓷扳,以防止干燥剂与 干燥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16.制蒸偏水时,可用开始收集到的23L蒸馏水洗涤试管壁。防止管壁内有其它杂质影 响蒸馏水的纯度 17.蒸馏时,烧瓶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目的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也不能少 于其容积的1/3,以防止烧瓶破裂。 18.在蒸馏冷凝装置中,插入应接管中的冷凝管的直管部分应露出胶塞2一3©m.以防馏出液 9.使溶液浓缩或结品时,若用蒸发皿,液休休积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以防止 时液体溢出、飞溅。 20.吸取溶液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溶液约1cm处,若插得太浅会产生吸空;插得太深会使 管外沾附溶液过多,转移时会流入接受器,影响量取溶液的准确性。 21.用移液管放液后应约等15s,再将移液管取出,以保证溶液全部转移 22.给胶塞打孔时,当钻至塞子的1/3~1/2时,应将打孔器逆时针旋转,并拔出,再从塞 子另一端对准原来的钻孔位置垂直钻入,便可得良好的钻孔。 23.塞子塞入瓶口的部分不能少于本身高度1/2,也不能多于2/3。如太浅则塞不紧,太深 则塞子不不易拔出。 24,导管插入塞子或橡皮管时,要探住靠近塞孔或橡皮管一瑞约2一3cm处且旋转插入,以 鱼玻璃管被折段 25。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应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荡洗2~3次。装 标准液时应使液面超过刻度“0”以上约2一3Cm。滴定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下满伸入锥形 -30-
4.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时,尖嘴须离容器口 1cm 左右,以防止容器内的液体通过滴管而 被带入试剂瓶,污染试剂。 5. 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壶容积的 2/3,否则受热时因体积膨胀而使酒精溢出,造 成火险。也不能<1/3,以防止酒精汽化而引起爆炸。酒精灯连续使用时间不能太长,以免酒 精灼热后,使灯内酒精大量气化而发生危险。酒精灯的灯芯不宜过短,一般浸入酒精后还要余 留 4~5cm,以保证能充分接触酒精。 6. 钢瓶中的气体不能全部用完,一定要保留 0.5kg 以上的残留压力(表压),可燃性气体 如乙炔应剩余2~3kg,以防止重新灌气时发生危险。 7. 钢瓶划伤深度,肩部超过 1mm,瓶身超过 2mm 时,此钢瓶便不能使用,以防止发生危险。 8. 试管夹应夹在距管口 1/3 处,一方面防止加热时将木夹和绒垫烧焦;另一方面能使试 管平稳,便于振荡、加热及观察现象。 9.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应与桌面成 45°角,以增大受热面积。其中试管中液体体 积一般不能多于试管容积的 1/3,目的是防止液体局部沸腾飞溅,也利于加热和振荡。 10. 水浴加热时水浴锅内盛水量不超过其容量的 2/3,且操作时应随时补充少量水,以维持 水量在其容量的 2/3 左右。若容量过多则会使水溢出,水量少则会减少受热面积且会使受热不 均。 11.当用烧杯盛液体时,其液体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 2/3,以利于搅拌和加热。 12.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稍低大约 0.5cm ,其漏斗内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0.5cm 左右,以防止液体流出及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通过。 13.水槽的盛水量不能超过其容量的 2/3,既防止水外溢,又便于操作。 14.固定烧杯时,铁夹需夹在烧瓶颈部距烧瓶口 1/3~1/4 处,以便于固定和加热。 15.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应占其底部容积的 2/3 左右,不能触及多孔瓷扳,以防止干燥剂与 干燥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16.制蒸馏水时,可用开始收集到的 2~3mL 蒸馏水洗涤试管壁。防止管壁内有其它杂质影 响蒸馏水的纯度。 17.蒸馏时,烧瓶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3,目的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也不能少 于其容积的 1/3,以防止烧瓶破裂。 18. 在蒸馏冷凝装置中,插入应接管中的冷凝管的直管部分应露出胶塞 2~3cm,以防馏出液 被被胶塞污染。 19. 使溶液浓缩或结晶时,若用蒸发皿,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以防止沸腾 时液体溢出、飞溅。 20. 吸取溶液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溶液约 1cm 处,若插得太浅会产生吸空;插得太深会使 管外沾附溶液过多,转移时会流入接受器,影响量取溶液的准确性。 21. 用移液管放液后应约等 15s,再将移液管取出,以保证溶液全部转移。 22. 给胶塞打孔时,当钻至塞子的 1/3~1/2 时,应将打孔器逆时针旋转,并拔出,再从塞 子另一端对准原来的钻孔位置垂直钻入,便可得良好的钻孔。 23. 塞子塞入瓶口的部分不能少于本身高度 1/2,也不能多于 2/3。如太浅则塞不紧,太深 则塞子不不易拔出。 24. 导管插入塞子或橡皮管时,要握住靠近塞孔或橡皮管一端约 2~3cm 处且旋转插入,以 免玻璃管被折段。 25. 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应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荡洗 2~3 次。装 标准液时应使液面超过刻度“0”以上约 2~3cm。滴定夹应夹在距管口 1/3 处,下端伸入锥形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