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溯 口80年代 ■1980年 Whitted提出了一个光透视模型- Whitted模型,并第一次给出光线跟踪算法的范 例,实现 Whitted模型 11984年,美国 Cornell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的学 者分别将热辐射工程中的辐射度方法引入到计 算机图形学中 ■图形硬件和各个分支均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
80年代 ◼ 1980年Whitted提出了一个光透视模型- Whitted模型,并第一次给出光线跟踪算法的范 例,实现Whitted模型 ◼ 1984年,美国Cornell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的学 者分别将热辐射工程中的辐射度方法引入到计 算机图形学中 ◼ 图形硬件和各个分支均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 历史追溯
历史追溯 口90年代:微机和软件系统的普及使得图形学的应 用领域目益广泛。 ■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 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可视化、虚 拟现实 三维造型技术
90年代:微机和软件系统的普及使得图形学的应 用领域日益广泛。 ◼ 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 ◼ 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可视化、虚 拟现实 ◼ 三维造型技术 历史追溯
历史追溯 口 ACM SIGGRAPH会议小知识 ■全称“ th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60年代中期,由 Brown大学的教授 Andries van dam(Andy)和IBM公司的 Sam Matsa 发起 1974年,在 Colorado大学召开了第一届 SIGGRAPH年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每年只录取大约50篇论文
ACM SIGGRAPH会议小知识 ◼ 全称 “th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 60年代中期,由Brown 大学的教授Andries van Dam (Andy) 和IBM公司的Sam Matsa 发起 ◼ 1974年,在Colorado大学召开了第一届 SIGGRAPH 年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每年只录取大约50篇论文 历史追溯
硬件发展 口图形显示器的发展 图形显示器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关键的设备 口60年代中期:画线显示器(亦称矢量显示器) 需要刷新。设备昂贵,限制普及 口60年代后期:存储管式显示器 不需刷新,价格较低,缺点是不具有动态修改 图形功能,不适合交互式
硬件发展 图形显示器的发展 图形显示器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关键的设备 60年代中期:画线显示器(亦称矢量显示器) 需要刷新。设备昂贵,限制普及 60年代后期:存储管式显示器 不需刷新,价格较低,缺点是不具有动态修改 图形功能,不适合交互式
硬件发展 口70年代初,刷新式光栅扫描显示器出现, 一大大地推动了交互式图形技术的发展。 口以点阵形式表示图形,使用专用的缓冲区 存放点阵,由视频控制器负责刷新扫描
硬件发展 70年代初,刷新式光栅扫描显示器出现, 大大地推动了交互式图形技术的发展。 以点阵形式表示图形,使用专用的缓冲区 存放点阵,由视频控制器负责刷新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