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问题的这个方面,我们在这里并不关心。因为我们对自 已提出的是更为谦虚和具体的任务。我们将努力以更精确的方式 来描述人的符号化态度,以便通过对比把它与存在于整个动物界 的另一种样态的符号化行为区别开来。毫无疑问,动物并不总是 在直接的方式下对刺激物作出反应的,它们具有间接反应的能力: 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所谓替代刺激物的极为丰 富的经验证据。而沃尔夫(①.B.Wof©)所作的一个有趣的实验则证 明了“象征性奖赏”对类人猿的有效性。动物能学会对用来代替食 物奖赏的各种象征物作出反应,就象对食物本身作出反应一样。① 在沃尔夫看来,各种各样的以及长时期的训练实验的结果已经说 明,符号化过程存在于类人猿的行为之中。耶克斯(Robert M, Yerkes))在其最近的著作中描述了这些训练实验,从中得出一条重 要的普遍性结论: “〔类人猿等的〕符号化过程确实是相当稀少并且很 难观察到的。人们完全可以持久地怀疑它们的存在,但 是我猜想,它们不久即会被看成是人的符号化过程之先 例。这样,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就达到了最令人兴奋的发 展阶段,而这时,重要的发现似乎就将来临了。”② 对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作任何预言都是为时过早的。这个领 域必须为今后的研究始终敞开大门。但另一方面,对经验事实的解 释总是依赖于某些确定的基本藏念的,这些基本概念是必须在经 验材料能取得其结果以前就被澄清的。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生物学 ⑧沃尔夫:象征性奖赏对黑猩猩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 of Token一rewar心s for Chimpanzees),载g比较心理学专集)(Comparative Pbychology Monograph) 第12卷,第5号。 ②那克斯:黑理猩(Cbimpanzees),红黑文,那鲁大学出版社,1943年,第189页。 36·
就考虑到了这一事实。在我看来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看来不 是哲学家而是经验的观察研究者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起了主要作 用。他们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归根到底不仅是经验的问题,而且在 很大程度上是逻辑的问题。雷弗兹(Georg Revesz)近来发表了 系列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出发点就是要说明,所谓动物语言这个 有争议的问题,不可能在动物心理学的纯事实基础上得到解决。 每一个以公正和北判的态度考察过各种心理学文献和理论的人, 最终都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问题不可能依靠只是归结为 动物的通讯方式和动物靠教授和训练所获得的某些技能就可以弄 清楚的。因为所有这些技能都可以有各种极其互相矛盾的解释。 因此,归根到底必须找出一个正确的逻辑出发点, 一个可以引 导我们对经验事实作出符合本来面貌的可靠解释的出发点。这个 出发点就是:言语的定义,①但是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先给出一个 现成的言语定义,而是从尝试性的探讨着手。言语并不是一个单 纯而统一的现象,它是由各种不同的成分所组成的,而这些成分无 论在生物学上还是在分类学上都不是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我们 必须努力去发现这些成分的秩序和相互关系,就仿佛必须去区分 言语的不同层次。最初和最基本的层次显然是情感语言。人的全 部话语中的很大一部分仍然属于这一层。但是,有一种言语形式 向我们揭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在这里,语词绝不仅仅只是感 叹词,并不只是感情的无意识表露,而是一个有着一定的句法结构 和逻辑结构的句子的一部分®确实,即使在高度发展了的理论 语言中,与上述那种最初成分的联系也并没有被完全割断。几乎 没有一个句子一一数学的纯形式的句子或许例外 一不带有某种 ①需第兹:《人的交往形式与所谓动物语言》(Die menschlichen Kommun业: tiousformen und die sogenannte Tiersprache) ②关÷单纯的情感诏测与“思想文流的正常类型亦即言语”的区别,金若爱德华 萨公尔(Edward Sapir):《话言(Language).的绪言,纸约,l92I年。 ·37·
,情感或情绪的色彩。①在动物世界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类似或相似 的情感语言。就黑猩猩而言,苛伊勒(Molfgang Kochler)曾指出它 们靠手势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表达程度。用这种方式它们可以轻而 易举地表达愤怒、恐惧、绝望、悲伤、恳求、愿望、玩笑和喜悦等悄 感。然而尽管如此,有一个在一切人类语言中最为突出和不可缺 少的成分则是黑猩猩所不具备的,这就是:它们的这些表达根本不 具有一个客观的指称或意义。苛伊勒说: “可以肯定地证明,猿的语音学的全部音阶是完全 ‘主观的',它们只能表达情感,而绝不能指示或描述任 何对象。但是它们具有这么多人类语言中所共有的语音 成分,以致不能把它们无法说出宇音清晰的言语的原因 归结为第二性的(舌-唇的)限制。它们面部和身体的各 种姿势也象它们在声音上的表达一样,从不指示或‘描 述’对象。”③ 这就是我们全部问题的关键: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之间的区 别,就是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的真正分界线。一切有关动物语言 的理论和观视察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个基本区别的话,那就是都没有 抓住要害。®在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文献中,似乎还没有一篇能 确实地证明,任何动物曾跨出过从主观语言到客观语言、从情感语 言到命题语言这个决定性的一步。苛伊勒断然认为,言语肯定是 超出类人猿的能力的。他认为,缺乏这种无价技术的帮助,以及在 少详见沙物斯·巴黑(Charles Bal山r):g语言与生命》(Le langage et1age), 巴翠,1936年。 ②青伊的:“黑猩猩的心照"(忆ur Psychologie des Schimpansen)K心理学联 究(Psychologische Forschung).1921年,第1翔,第27页.参见英译本The Mentality of Ape3),纽约,1925年,附录,第317页。 ·38+
所调想象力这种极为重要的思想成分方面受到的巨大限制,就是 构成动物之所以从未达到文化发展之最小开端的原因所在。①雷 弗兹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断言,言语是人类学的概念,因此应 当从动物心理学的研究中整个地排除出去。如果我们从一个清晰 精确的言语定义出发,那么我们在动物那里所能看到的所有其它 的话语形式就都自动地排除掉了。⑤一直以特别的兴趣研究这个 问题的耶克斯,是持肯定态度的。他深信,即使就语言和符号系统 而论,在人与类人猿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写道:“这暗示着, 我们可能偶然地发现了符号化过程进展中一个校早的种系发生阶 段。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表明,除了符号化过程以外,其它各种类型 的信号过程(sign process)在黑猩猩身上都是常常发生并且有效地 起作用的”,⑥然而所有这些仍然肯定是前语言的。即使按照耶克 斯的看法,〔黑猩猩的〕所有这些功能性表达,与人的认识过程相比 也是极其初步、极其简单而用处有限的.①在这里,·发生学的问题 不应与分析的及现象学的问题相混滑。对人类言语的逻辑分析总 是把我们引向一个在动物世界中根本没有对应物的具有头等重要 性的成分。一般进化论决不妨得承认这一事实。即使在有机自然 现象的领域中,我们也已经知道,进化并不排斥某种类型的原始创 造。必须承认突变和突生进化的事实。现代生物学不再根据早期 ③在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之间作出明显区分的较早尝试,是在语言神经病理学 的领域中作出的。英掉经病学家杰克逊(ac止so)引入了“命题语言"这个术,以便 来解释一些非常 人感兴趣的变态现象。他发现,许多患失语症的病人给不是丧失了 对言语的运用能力,而是不能在一个客观的、命题的意义上使用他们的语词。杰克逊 的区分故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它在语言神经病连学的进一步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详 见卡西尔:g符号形式的哲学(Philosophie der symbolischen Formen)第3卷,第6 查,第237323面 伊勒:狼类心理(The Mestality of Apes)第277页。 ⑤置弗兹:同上书,第43卷,第2部分(1940),第33页。 @耶克斯和尼森:黑强理的前语密记号行为”(Pre-li缸guistic Sign Behavior 扣Chimpanzee).,科学(Scieace)第89期,第587页。 ①耶克斯:《黑漫猩(Chimpanzees)第189页。 ¥394
的达尔文主义来谈论进化了,也不再用同样的方式来解释进化的 原因了。我们可以欣然承认,类人猿在某种符号化过程的发展中 向前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我们仍然要说,它们并没有达到人类世 界的门槛,而是仿佛进入了一条死胡同。 为了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地在信号(sgs)和 符号(symbols)之间作出区别。在动物的行为中可以看到相当复杂 的信号和信号系统,这似乎是确定不移的事实。我们甚至可以说, 有些动物尤其是驯化动物,对于信号是极其敏感的,①一条狗会对 其主人的行为的最轻微变化作出反应,甚至能区分人的面部表情 或人的声音的抑扬颜挫。®但是,这些现象远远不是,:符号和人类 言语的理解。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仅仅证明了,动物可以被训练 成不仅对直接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能对各种间接刺激即替代刺被 作出反应。例如,一只铃可以成为“午餐的信号”,而一个动物可以 被训练成当这只铃没有出现时就不碰食物。但是我们由此所知道 的仅仅是,实验者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地改变了动物的进食环境,他 靠着有意引入新的因素而使这种进食环境复杂化了。所有那些通 ①例如,这种放感性在"能明的汉斯这一著名卓例中已经得到证明,这个事例敦 十年前在心理生物中间成了麦动一时的事件。影明的汉浙是一匹好象有非卫 惹的马。它能解决相当复杂的算术问题,求立方根等等,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是几,它 就在鲍上躲几脚。一个由心遥学家积其它科学家们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应滋词查这个事 实。事情很快就清楚了,这匹马能对它的主人的某些有意的动作作出反应。当它的主 人不在场或不理解间时,这匹马就不能回答问题。 ②为了说明这 一点,我愿意提及另- 极富启发性的例子。心理生物学家普 斯特(Pgt)博士(他信发展了一种新的和令人感兴趣的方法来研究动物行为)曾告 诉我,他收到过一位少校的来信谈到一个好音奇的问避。这位少校有一条伴他散步的 狗。每当主人准名出门时,这狗就表示出极大的快乐和兴奋的示意动作。但是有一天 少校决定来个小小的实验,他假装着要出去,霰正他的帽子,拿起他的手花,做着惯常的 准备,然而并没有任何要去散步的订算。使他大吃 安静地待在它的角落里。 短期的现以后,营丰所特博。 揭开了这个迷。 的屋里有一张写学台,它的抽展里放着一些有价值和重要的公文。少校一直习惯于在 乩出门防把拍冠弄得格格响以便知道抽屉是否锁好了。而他不打算出去的那天却设有这 行微。但是列这条狗来说,这已经成为一个信号,成了一个构成散步场景的必要成分。 没有这个信号,这狗就没有反应。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