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 民欤?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心领神会)B环堵萧然(空寂) C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D衔觞赋诗(酒杯) 9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 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 D.以此自终(以:用) 10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11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马说 基础部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5分) 祗( 骈()不外见()食()马者槽()枥 食()或尽粟()一石(
6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 民欤?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有会意(心领神会) B 环堵萧然(空寂) C 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 D 衔觞赋诗(酒杯) 9.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 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 D.以此自终(以:用) 10.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1 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3 马 说 一、基础部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5 分) 祗.( ) 骈.( ) 不外见.( ) 食.( )马者 槽.( )枥. ( )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之不能尽其才() (3)其真无马也()(4)祗()(5)骈死( (6)策( )之不以其道( (7)执策( )而临( )之 3、填空:(9分) 《说》的作者是 后人誉 代著名 家;被 ”之首(2分) (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的手 法,食马者喻指 ,千里马喻 指 ,伯乐喻指 抨击了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之情,作者希望统 治者 (3)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2分) 4、用原文填空。(6分) 的 中 论 点 是 全文的主冒句是: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 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6分)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
7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之不能尽其才( ) (3)其.真无马也( ) (.4.).祗.( ) (5) 骈死..( ) (.6.).策.( )之不以其道.( ) (7)执策.( )而临.( )之 3、填空:(9 分) (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 家;被 后人誉为 “ ”之首(2 分) (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的手 法,食马者喻指 ,千里马喻 指 ,伯乐喻指 , 抨击了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之情,作者希望统 治者 (3)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2 分) ⑴ ⑵ 4、用原文填空。(6 分) (1) 本文的中 心论点 是: , 。 (2) 全文的主旨句是: (3)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 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6 分)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