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K12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基础巩固 C1关于外力对物体所做功与速度关系的表达正确的是() AM B We C.W∝y2 D.以上都错误 答案C 2(多选)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打点计时器 橡皮筋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解杬:实验通过増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増加,故λ正确,B错误;小车的速度对 应的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的速度,故C正确,D错误。 答案:AC 3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基础巩固 1 关于外力对物体所做功与速度关系的表达正确的是 ( ) A.W∝v B.W∝ C.W∝v 2 D.以上都错误 答案:C 2(多选)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解析: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故 A 正确,B 错误;小车的速度对 应的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的速度,故 C 正确,D 错误。 答案:AC 3 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教育学习+K12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 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就已经足够了,A错误。每次实验櫲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整数倍,B错误。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只有 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才能减小误差C错误。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 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 答案D 4(多选)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进行实验的放在 长木板上的小车,由静止开始在几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运动,小车拉动固定在它上面 的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木板要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B重复实验时,虽然用到橡皮筋的条数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 C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密集的部分进行计算 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稀疏的部分进行计算 解析在本题的实验中由于小车在运动中受到阻力(摩擦力和纸带的阻力,所以要使长木板适当倾斜, 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重复实验时,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它的条数成正比,所 以用到橡皮筋的条数虽然不同,但每次应使櫲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 时,由于要计算的是小车脱离橡皮筋后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稀疏的部分进行计 算,故选项A、B、D是正确的 答案ABD 5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m,使用橡皮筋6根,每次增加一根, 实验中W、ν、p2的数据已填在表格中。 vm s-) P(m2-s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 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就已经足够了,A 错误。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整数倍,B 错误。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只有 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才能减小误差,C 错误。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 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 正确。 答案:D 4(多选)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进行实验的:放在 长木板上的小车,由静止开始在几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运动,小车拉动固定在它上面 的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要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B.重复实验时,虽然用到橡皮筋的条数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 C.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密集的部分进行计算 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稀疏的部分进行计算 解析:在本题的实验中,由于小车在运动中受到阻力(摩擦力和纸带的阻力),所以要使长木板适当倾斜, 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重复实验时,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与它的条数成正比,所 以用到橡皮筋的条数虽然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 时,由于要计算的是小车脱离橡皮筋后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稀疏的部分进行计 算,故选项 A、B、D 是正确的。 答案:ABD 5 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 m,使用橡皮筋 6 根,每次增加一根, 实验中 W、v、v 2 的数据已填在表格中。 W v/(m·s-1 ) v 2 /(m2·s-2 )
教育学习+K12 80 0.64 53 2.34 3.10 3.57 (1)试在图中作出相应关系图象 004081.21.620 (2)从图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解析(1)将表中的数据分别描在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坐标系中,然后在图甲中用平滑曲线连接,在图乙 中用倾斜直线连接,并且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曲线上或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甲和乙所示 040.8121620 234 /(m·s) (2)从乙图看出W∞y2。 答案(1)见解析图(2)W∞v2 C6某同学在研究“对不同物体做相同功情况下物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时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0 0 0 1 0.80 0.64 2 1.10 1.21 3 1.28 1.64 4 1.53 2.34 5 1.76 3.10 6 1.89 3.57 (1)试在图中作出相应关系图象。 (2)从图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解析:(1)将表中的数据分别描在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坐标系中,然后在图甲中用平滑曲线连接,在图乙 中用倾斜直线连接,并且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曲线上或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甲和乙所示。 (2)从乙图看出 W∝v 2。 答案:(1)见解析图 (2)W∝v 2 6 某同学在研究“对不同物体做相同功情况下,物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时,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教育学习+K12 B.m∝b 打点计时器砝码 木块/小车 长木板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该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固定在长 木板一端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块上,木块右侧固定一轻弹簧。用连接纸带的小车压缩弹簧至长木板 的虚线处由静止释放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选取点迹均匀的一部分纸带,计算出小车匀 速运动的速度v1,测出小车的质量m;然后在小车上加砝码,再次压缩弹簧至木板虚线处由静止释放 小车,计算出小车和砝码匀速运动的速度v2,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再在小车上加砝码,重复以 上操作,分别测出v3、m (1)每次实验中都将小车压缩弹簧至长木板的虚线处由静止释放目的是 若要消 除每次实验中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 (2)某次实验采集的五组数据如下表 g 10 0 30 0.40 0.50 v/m s) 1.000 0.707 577 0.500 447 由表格数据直观判断,明显不正确的两个猜想是A、B、C、D中的 若对某个猜想进行数据 处理并作图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图中的横坐标应是 解析(1)每次将小车压缩弹黃至长木板的虛线处,弹簧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这样每次对小车做的功相 同;要消除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先平衡摩擦力,可垫高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静止释放小 车时小车连同纸带一起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A.m∝v B.m∝ C.m∝v 2 D.m∝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该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固定在长 木板一端,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块上,木块右侧固定一轻弹簧。用连接纸带的小车压缩弹簧至长木板 的虚线处由静止释放,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选取点迹均匀的一部分纸带,计算出小车匀 速运动的速度 v1,测出小车的质量 m1;然后在小车上加砝码,再次压缩弹簧至木板虚线处由静止释放 小车,计算出小车和砝码匀速运动的速度 v2,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2;再在小车上加砝码,重复以 上操作,分别测出 v3、m3…… (1)每次实验中,都将小车压缩弹簧至长木板的虚线处由静止释放,目的是 ;若要消 除每次实验中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2)某次实验采集的五组数据如下表: m/kg 0.10 0.20 0.30 0.40 0.50 v/(m·s-1 ) 1.000 0.707 0.577 0.500 0.447 由表格数据直观判断,明显不正确的两个猜想是 A、B、C、D 中的 ;若对某个猜想进行数据 处理并作图,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图中的横坐标应是 。 解析:(1)每次将小车压缩弹簧至长木板的虚线处,弹簧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这样每次对小车做的功相 同;要消除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先平衡摩擦力,可垫高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静止释放小 车时,小车连同纸带一起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教育学习+K12 (2)由表中数据可知,明显不正确的两个猜想是A和C;由表中数据及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 跟一成正比 为 故横坐标 答案(1)使小车获得相同的动能(弹簧对小车做功相同)垫高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静止释放 小车时小车连同纸带一起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平衡摩擦力 能力提升 小车 橡皮筋 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橡皮筋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测量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2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2倍 解析橡皮筋做的功等于橡皮筋所释放的弹性势能,但无法査接测量,橡皮筋的条数成倍増加,弹性势 能也会成倍增加,即做功成倍增加,但橡皮筋只是在释放弹性势能的一段时间内才做功,故A、C错,B 对。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二次方成正比,当拉伸为原来的2倍时,橡皮筋的做功变为原来的 4倍,故D错。 答案B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教育学习+K12 (2)由表中数据可知,明显不正确的两个猜想是 A 和 C;由表中数据及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 m ,故横坐标 答案:(1)使小车获得相同的动能(弹簧对小车做功相同) 垫高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静止释放 小车时,小车连同纸带一起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平衡摩擦力) (2)AC 能力提升 1 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橡皮筋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测量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 2 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 2 倍 解析:橡皮筋做的功等于橡皮筋所释放的弹性势能,但无法直接测量,橡皮筋的条数成倍增加,弹性势 能也会成倍增加,即做功成倍增加,但橡皮筋只是在释放弹性势能的一段时间内才做功,故 A、C 错,B 对。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二次方成正比,当拉伸为原来的 2 倍时,橡皮筋的做功变为原来的 4 倍,故 D 错。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