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七年级学年检测卷 语文 (12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2006年6月 总分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共8页。 2.请用钢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 「得分干评卷人 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面词语中有几个错别字,请先在格子里依次改变成正确的汉字,然后将你觉得自己易 写错的字抄写在空格内。(4分) 蝉退慷概踌躇嫉妒污秽瞬息万变心潮澎力挽狂澜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锲而不舍义愤填膺人声鼎沸丑陋不堪呕心沥血 2.请以古今中外某一名人为话题,从1题提供的词语中选择至少4个写一段话。(3分) 3.根据句意和题目后的要求,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①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笑,不仅 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填一个字) ②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我连一个字与说不上来。(填关联词 ③当时,他(奥本海默)是美国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 原子弹制造工作。(填成语) 4.修改下列病句(就改在原题上)。(2分)
2006 年七年级学年检测卷 语 文 (120 分钟完卷,满分 100 分) 2006 年 6 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共 8 页。 2.请用钢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请注意卷面的整洁、规范与美观。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 分) 1.下面词语中有几个错别字,请先在格子里依次改变成正确的汉字,然后将你觉得自己易 写错的字抄写在空格内。(4 分) 蝉退 慷概 踌躇 嫉妒 污秽 瞬息万变 心潮澎湃 力挽狂澜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锲而不舍 义愤填膺 人声鼎沸 丑陋不堪 呕心沥血 2.请以古今中外某一名人为话题,从 1 题提供的词语中选择至少 4 个写一段话。(3 分) 3.根据句意和题目后的要求,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3 分) ①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 笑,不仅 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填一个字) ②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 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我连一个字与说不上来。(填关联词)。 ③当时,他(奥本海默)是美国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 原子弹制造工作。(填成语) 4.修改下列病句(就改在原题上)。(2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总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1)从他家到颐和园,大概有10里路上下。 (2)花朵每天一换,经常保持着鲜艳,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跃和生机 5.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相应诗句。(每小题1分,共计6分) ①《山中杂诗》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诗句是 ②《竹里馆》写夜寂人静,明月相伴的是: ③《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④《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⑤《江南逢李龟年》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铺垫的是 ⑥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得分评卷人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9分) 6.仿照下面的句式,自拟一个话题,写一组句子。注意:话题中心要明确,加点的词语在 仿写中不可缺少,不少于60字。(3分) 我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要将我送到私塾里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私塾。也许 是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梁家去了,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 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7.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可我 们眉山市各区县方言(土话),阻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请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方言改为普 通话词语,直接改在此题的后边。(3分) ①这学期快煞角了,还天天晚上去上网啊! ②他赶紧把脑壳车过去。 ③车子在路上扯拐,所以迟到了 8.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 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的 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鲁宾逊,把被救 的土人取名为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3分) 匚得分「评卷人
(1)从他家到颐和园,大概有 10 里路上下。 (2)花朵每天一换,经常保持着鲜艳,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跃和生机。 5.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相应诗句。(每小题 1 分,共计 6 分) ①《山中杂诗》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诗句是: , 。 ②《竹里馆》写夜寂人静,明月相伴的是: , 。 ③《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 ④《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 。 ⑤《江南逢李龟年》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铺垫的是: , 。 ⑥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 。 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9 分) 6. 仿照下面的句式,自拟一个话题,写一组句子。注意:话题中心要明确,加点的词语在 仿写中不可缺少,不少于 60 字。(3 分) 我不知道 ...家里人为什么要将我送到私塾里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私塾。也许.. 是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梁家去了,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 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7.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可我 们眉山市各区县方言(土话),阻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请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方言改为普 通话词语,直接改在此题的后边。(3 分) ①这学期快煞角..了,还天天晚上去上网啊! ②他赶紧把脑壳车 ...过去。 ③车子在路上扯拐..,所以迟到了。 8.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 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 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的 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鲁宾逊,把被救 的土人取名为“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3 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三、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5分) (一)《论诗》赵翼(5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传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为什么?(2分) 10.有人将“江山代有传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稍稍作了点修正,把它改成为“江山代有 传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年”,你认为改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二)口技林嗣环(6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幛,口技人坐屏幛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幛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干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2分)
三、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5 分) (一) 《论诗》 赵翼(5 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传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为什么?(2 分) 10.有人将“江山代有传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稍稍作了点修正,把它改成为“江山代有 传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年”,你认为改得好不好?为什么?(3 分) (二)口技 林嗣环(6 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幛,口技人坐屏幛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幛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2 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 ②两股战战股: 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 13.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①文章的结构和②表现口技表演者 的技艺各有什么作用?(2分) (三)诗词改字(4分)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吴中土人藏其章,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案绿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①吴中士人藏其章 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5.为什么“绿”字比其他字好?请作简单分析。(2分) 得分评卷人 四、现代文阅读与理解(28分) (一)纸篓里的老鼠(12分) 史蒂夫·莫里斯从小就双目失明。他一度生活在重重自卑中,直到他遇见了本尼迪斯太 在史蒂夫的记忆中,小学老师本尼迪斯太太是颗永不消逝的启明星。她让史蒂夫发现了 自己的天赋,教他勇于做个与众不同的人。本尼迪斯太太无疑是个睿智的人,她意识到光靠 说教没法让9岁的顽童理解深奥的人生哲理。于是,她请来了一个“助手"。在“助手”的 帮助下,女教师给史蒂夫上了一节难忘的人生课。他生命的乐章从此奏响。 故事发生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本尼迪斯太太正准备上课:“安静,大家坐好,打开你 们的历史书小学生们不安分地在凳子上扭动着,多数心不在焉。只有小史蒂夫默默无 语。上堂课是体育课,孩子们刚从操场上回来,多数人还惦记着玩过的游戏,当然还有史蒂 夫的洋相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 ②两股.战战 股: 12.用“/ ”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 分) 忽 一 人 大 呼 “火 起”。 13.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①文章的结构和②表现口技表演者 的技艺各.有什么作用?(2 分) ① ② (三)诗词改字 (4 分)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吴中士人藏其章,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①吴中士人藏其章 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15.为什么“绿”字比其他字好?请作简单分析。(2 分) 四、现代文阅读与理解(28 分) (一)纸篓里的老鼠(12 分) 史蒂夫·莫里斯从小就双目失明。他一度生活在重重自卑中,直到他遇见了本尼迪斯太 太。 在史蒂夫的记忆中,小学老师本尼迪斯太太是颗永不消逝的启明星。她让史蒂夫发现了 自己的天赋,教他勇于做个与众不同的人。本尼迪斯太太无疑是个睿智的人,她意识到光靠 说教没法让 9 岁的顽童理解深奥的人生哲理。于是,她请来了一个“助手”。在“助手”的 帮助下,女教师给史蒂夫上了一节难忘的人生课。他生命的乐章从此奏响。 故事发生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本尼迪斯太太正准备上课:“安静,大家坐好,打开你 们的历史书……”小学生们不安分地在凳子上扭动着,多数心不在焉。只有小史蒂夫默默无 语。上堂课是体育课,孩子们刚从操场上回来,多数人还惦记着玩过的游戏,当然还有史蒂 夫的洋相。 得分 评卷人
今天天气真棒,我知道你们宁愿在外面玩游戏;女教师脸上露出微笑,“可是如果不 学习,你们就只能一辈子做游戏。” 安妮〃老师提问,“亚伯拉罕·林肯是什么人?″ 安妮局促地低下头 他有大胡子。”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史蒂夫,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本尼迪斯太太说 “林肯先生是美国第16仼总统。”史蒂夫的回答清晰准确,毫不犹豫。他-冋是优等 生,但学习好无法减弱史蒂夫的自卑感。 回答正确;本尼迪斯太太满意地说,“亚伯拉罕林肯是我国第16任总统,南北战争 就发生在那个时候…”话讲到了一半,她突然停下来,做出倾听的样子,好像听见什么异 常的动静,“是谁在发怪声?” 小学生们莫名其妙地东张西望,只有史蒂夫没动。 “我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是抓挠的声音〃本尼迪斯太太神秘地低语,“听起来像. 像是只老鼠『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女同学尖叫起来,胆小的孩子爬上课桌。 镇静,大家镇静;老师大声说,“谁能帮我找到它,可怜的小老鼠一定吓坏了。″孩 子们乱嚷气:“讲台下面”,“窗帘后面”,“安妮的书桌里 史蒂夫,你能帮我吗?″老师向静静坐在座位上的史蒂夫求助。 K”,小家伙回答,他挺了挺腰板,脸上闪着自信心的光芒。“请大家安静!史蒂夫 在工作。”本尼迪斯太太示意大家肃静,小教室里很快鸦雀无声。史蒂夫歪着头,屏息凝神, 手慢慢指向墙角的废纸篓:“它在那儿,我能听到。” 点儿没错,本尼迪斯太太果然在纸篓里找到了那只小老鼠,它正躲在废纸底下,瑟瑟 发抖,结果被听觉异常敏锐的史蒂夫发现了 历史课重新开始,一切恢复原状。但史蒂夫变了,一颗自豪的种子开始在这个黑人盲童
“今天天气真棒,我知道你们宁愿在外面玩游戏,”女教师脸上露出微笑,“可是如果不 学习,你们就只能一辈子做游戏。” “安妮,”老师提问,“亚伯拉罕·林肯是什么人?” 安妮局促地低下头:“……他……他有大胡子。”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史蒂夫,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本尼迪斯太太说。 “林肯先生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史蒂夫的回答清晰准确,毫不犹豫。他一向是优等 生,但学习好无法减弱史蒂夫的自卑感。 “回答正确,”本尼迪斯太太满意地说,“亚伯拉罕·林肯是我国第 16 任总统,南北战争 就发生在那个时候……”话讲到了一半,她突然停下来,做出倾听的样子,好像听见什么异 常的动静,“是谁在发怪声?” 小学生们莫名其妙地东张西望,只有史蒂夫没动。 “我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是抓挠的声音,”本尼迪斯太太神秘地低语,“听起来像…… 像是只老鼠!”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女同学尖叫起来,胆小的孩子爬上课桌。 “镇静,大家镇静,”老师大声说,“谁能帮我找到它,可怜的小老鼠一定吓坏了。”孩 子们乱嚷一气:“讲台下面”,“窗帘后面”,“安妮的书桌里” …… “史蒂夫,你能帮我吗?”老师向静静坐在座位上的史蒂夫求助。 “OK”,小家伙回答,他挺了挺腰板,脸上闪着自信心的光芒。“请大家安静!史蒂夫 在工作。”本尼迪斯太太示意大家肃静,小教室里很快鸦雀无声。史蒂夫歪着头,屏息凝神, 手慢慢指向墙角的废纸篓:“它在那儿,我能听到。” 一点儿没错,本尼迪斯太太果然在纸篓里找到了那只小老鼠,它正躲在废纸底下,瑟瑟 发抖,结果被听觉异常敏锐的史蒂夫发现了。 历史课重新开始,一切恢复原状。但史蒂夫变了,一颗自豪的种子开始在这个黑人盲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