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对学生群体而言 必修课程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 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则更关注如何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能,促 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从教学内容看 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 定。而选修课则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 从教学方法看 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 练。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则更加丰富灵活,如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自主讨论、 实践探究等形式。 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语文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 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 置旨趣、任务意图等仍有区别,不能完全混同。 二、单元内容梳理 (一)本册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安排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一探究诗歌的旨意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一把握诗歌的意境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一一体会诗歌的声韵 (二)本册教材单元结构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第一项内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学习角度, 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教科书的大框架 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 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同时针对本单元的核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要恰当补充古代诗词的格律知识,对学生在学习 吟诵诗词方面进行一点理论指导
专题讲座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对学生群体而言 必修课程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 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则更关注如何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能,促 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从教学内容看 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 定。而选修课则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 从教学方法看 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 练。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则更加丰富灵活,如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自主讨论、 实践探究等形式。 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语文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 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 置旨趣、任务意图等仍有区别,不能完全混同。 二、单元内容梳理 (一)本册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安排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 (二)本册教材单元结构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第一项内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学习角度, 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教科书的大框架 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 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同时针对本单元的核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要恰当补充古代诗词的格律知识,对学生在学习 吟诵诗词方面进行一点理论指导
第二项内容是“赏析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 例”,也可以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 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内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 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 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探究·讨论”题目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 关背景资料和信息。建议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 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 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也可利 用网络资源,査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硏究领域。 第四项内容是“推荐作品”,推荐给学生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 作品,供课后阅读。学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 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唐宋名 家诗词朗诵会”、“我所知道的李白与杜甫”等等专题活动,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空间,到课外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开展一些学阅读交流,并将自己对诗歌的 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总之,教 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和朗诵古代诗歌的兴趣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 1.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文字) 2.“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 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历史文化) 3.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 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文学鉴赏) (三)单元内容梳理 1.诗歌选材与主题 《将进酒》唐代李白 《阁夜》唐代杜甫 《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 《虞美人》宋代李煜 《苏幕遮》宋代周邦彦 本单元所选的十首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这些 不同形式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 光 《将进酒》尽吐诗人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及表露了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 心,同时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阁夜》借雪霁寒宵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典范作品。它章法严密,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 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 《李凭箜篌引》以浪漫主义方法来表现音乐的。而且诗本身就是诗人独创 的一篇瑰丽的音乐神话,一曲色彩斑斓的交响音画!
第二项内容是“赏析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 例”,也可以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 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内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 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 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探究·讨论”题目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 关背景资料和信息。建议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 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 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也可利 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研究领域。 第四项内容是“推荐作品”,推荐给学生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 作品,供课后阅读。学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 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唐宋名 家诗词朗诵会”、“我所知道的李白与杜甫”等等专题活动,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空间,到课外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开展一些学阅读交流,并将自己对诗歌的 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总之,教 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和朗诵古代诗歌的兴趣。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 1.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语言文字) 2.“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 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历史文化) 3.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 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文学鉴赏) (三)单元内容梳理 1.诗歌选材与主题 《将进酒》唐代李白 《阁夜》唐代杜甫 《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 《虞美人》宋代李煜 《苏幕遮》宋代周邦彦 本单元所选的十首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这些 不同形式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 光芒。 《将进酒》尽吐诗人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及表露了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 心,同时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阁夜》借雪霁寒宵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典范作品。它章法严密,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 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 《李凭箜篌引》以浪漫主义方法来表现音乐的。而且诗本身就是诗人独创 的一篇瑰丽的音乐神话,一曲色彩斑斓的交响音画!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是最高的。全词以问起,以 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 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 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作为艺术语言的大师周邦彦,运用优美的词 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一—《九歌》中的一首,内 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 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 乡。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亘古不变的坚毅和刚强 髙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诗人借潢 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 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抒发了诗人在特定政治 斗争环境中的无限感慨。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 人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 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 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 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构思新奇,下落窠 2.单元教学要点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效指导学生诵读诗词作品。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反复吟咏,品味诗词丰厚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单元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将诗句烂熟于心;读岀诗之意、品出诗之境、进而赏析诗之美。 本单元的学习建议 1.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 了解诗歌的感情 2.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这就要求我们要 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 的音乐美 反复吟诵,体会词句语调、语气的变化,以及韵脚韵字、读音特点中,细细 感悟诗歌情感的变化。 三、吟咏诗韵,品味诗意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是最高的。全词以问起,以 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 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 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作为艺术语言的大师周邦彦,运用优美的词 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 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 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 乡。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亘古不变的坚毅和刚强。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诗人借潢 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 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抒发了诗人在特定政治 斗争环境中的无限感慨。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 人。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 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 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 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构思新奇,下落窠 臼。 2.单元教学要点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效指导学生诵读诗词作品。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反复吟咏,品味诗词丰厚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单元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将诗句烂熟于心;读出诗之意、品出诗之境、进而赏析诗之美。 本单元的学习建议 1.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 了解诗歌的感情。 2.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这就要求我们要 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 的音乐美。 3.反复吟诵,体会词句语调、语气的变化,以及韵脚韵字、读音特点中,细细 感悟诗歌情感的变化。 三、吟咏诗韵,品味诗意
(一)单元题解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二)补充古代诗词格律的知识 1.古韵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 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 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 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每一辙的名目只是符合这一辙的 两个代表字,没有其他意义,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 “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十三辙分别为(带括号的字即合辙的字) (1)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例:毛泽东《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3)乜斜辙:韵母包括e、ie、e 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
(一)单元题解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 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从南朝梁的沈约 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到唐 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词曲的格律 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 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二)补充古代诗词格律的知识 1.古韵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 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 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 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每一辙的名目只是符合这一辙的 两个代表字,没有其他意义,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 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十三辙分别为(带括号的字即合辙的字): (1)发花辙:韵母包括 a、ua、ia。 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例:毛泽东《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3)乜斜辙:韵母包括 e、ie、e。 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一七辙:i、、er。 例:俗语 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5)姑苏辙:韵母是u 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里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例: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灰堆辙:韵母是ei和ui。 例: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 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等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9)由求辙:韵母是ou和iu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an。 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人辰辙:韵母有en、in、un、n。 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2)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3)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ong、iong 举例:白居易《草》
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一七辙:i、、er。 例:俗语 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5)姑苏辙:韵母是 u。 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里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怀来辙:韵母是 ai 和 uai。 例: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灰堆辙:韵母是 ei 和 ui。 例: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遥条辙:韵母是 ao 和 iao。 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等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9)由求辙:韵母是 ou 和 iu。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言前辙:韵母是 an、ian、uan、an。 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人辰辙:韵母有 en、in、un、n。 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2)江阳辙:韵母有 ang、iang、uang。 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3)中东辙:韵母有 eng、ing、ueng、ong、iong。 举例:白居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