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口语交际(满分:7分) 、完成第1题(7分) 1.根据对话情境,完成(1)一(3)小题。(7分)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 红绿灯无关。”此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学生甲:我觉得大家其实都不愿意闯红灯,实在是等红灯的时间太长了,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 分钟,而给过街行人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着才过得去。 学生乙:这种现象也需要我们自我反省,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不少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才使得红绿 灯形同虚设。 学生丙:说的挺有道理。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规也总是心怀侥幸,认为法不责众,所以较难 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2分) A.“中国式过马路”到底好不好 B.“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C.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处罚措施是否得当。 (2)下面的说法与学生丙的说法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学生甲说得挺有道理。 B.“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能姑息,必须根治 C.“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人认为法不责众。 (3)假如你也参与了此次讨论,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分)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满分:40分) 、完成2-6题(40分) 2.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4) 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013 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7 分) 一、完成第 1 题(7 分) 1.根据对话情境,完成(1)—(3)小题。(7 分)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 红绿灯无关。”此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学生甲:我觉得大家其实都不愿意闯红灯,实在是等红灯的时间太长了,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 三分钟,而给过街行人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着才过得去。 学生乙:这种现象也需要我们自我反省,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不少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才使得红绿 灯形同虚设。 学生丙:说的挺有道理。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规也总是心怀侥幸,认为法不责众,所以较难 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 )(2 分) A.“中国式过马路”到底好不好。 B.“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C.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处罚措施是否得当。 (2)下面的说法与学生丙的说法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学生甲说得挺有道理。 B.“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能姑息,必须根治。 C.“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人认为法不责众。 (3)假如你也参与了此次讨论,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40 分) 二、完成 2—6 题(40 分) 2.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 分)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5)面对困厄,许多古仁人襟怀坦荡。范仲淹胸怀天下:“ ,后天下之乐而 乐”(《岳阳楼记》):孟子义正辞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文天祥大义凛然:“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6)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任务。他生性率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他生性豪爽:“ ,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 州出猎》):他生性豁达:“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3.读《约客》,联系诗中所写的景致,简要说说“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0字左右)(4分)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感动中国》节目,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十年。每年这个夜晚,总会有很多观众端坐在电视机前,等 着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给予他们感动。他们也许早就从媒体看到他们许多事迹,但还是愿意被“系统” 地感动一次。 感动的基础,其实是我们内心已有的道德和良知,是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因为有爱,才能共鸣 因为渴慕,所以才被感动。《感动中国》的存在是需要的,它是一种无声的道德宣传。但是我们需要看到 道德其实并不高深,道德不难在理论,在践行,不难在一时一事,而难在长期坚持。行动才是正途, 否则《感动中国》的,甚至无法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我们()需要感动,我们( 需要行动 (1)对语段中加点词“”系统的正确解释是:()(2分) A.自成体系的组织B.有条理,有顺序C.生物机体内能够完成共同生理机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 总 (2)语段中划横线处依次应该填上的标点符号是()(2分) (3)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5.名著阅读(6分) (1)《水浒传》中,林冲和武松被逼上梁山和以下哪个贪官有关?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选项(只填序
(5)面对困厄,许多古仁人襟怀坦荡。范仲淹胸怀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 乐”(《岳阳楼 记》);孟 子义正辞严:“生,亦我 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 可得兼,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鱼 我 所 欲 也 》); 文 天 祥 大 义 凛 然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 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6)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任务。他生性率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他生性豪爽:“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 州出猎》);他生性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3.读《约客》,联系诗中所写的景致,简要说说“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0 字左右)(4 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 分) 《感动中国》节目,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十年。每年这个夜晚,总会有很多观众端坐在电视机前,等 着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给予他们感动。他们也许早就从媒体看到他们许多事迹,但还是愿意被“系统” 地感动一次。 感动的基础,其实是我们内心已有的道德和良知,是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因为有爱,才能共鸣_____ 因为渴慕,所以才被感动。《感动中国》的存在是需要的,它是一种无声的道德宣传。但是我们需要看到 _____道德其实并不高深,道德不难在理论,在践行,不难在一时一事,而难在长期坚持。行动才是正途, 否则《感动中国》的,甚至无法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我们( )需要感动,我们( )需要行动。 (1)对语段中加点词“”系统的正确解释是:( )(2 分) A.自成体系的组织 B.有条理,有顺序 C.生物机体内能够完成共同生理机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 总称。 (2)语段中划横线处依次应该填上的标点符号是( )(2 分) A. ; : B. , . C. : ! (3)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 分) 5.名著阅读(6 分) (1)《水浒传》中,林冲和武松被逼上梁山和以下哪个贪官有关?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选项(只填序
号)。(2分) 武松——( A.张都监 B.殷天赐 C.蔡九D.高俅 (2)在《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过了二十四年的孤寂生活后,终于有了一个得以交流, 对他忠心耿耿的仆人一一星期五,你知道“星期五”这个名字的由来吗?鲁滨孙又是如何解救星期五的? 请根据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回答这两个问题。(4分) 6.综合性学习(12分) 最近,学校文学社组织了一次“”走进闽南的语文学习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图见神韵】(4分) (1)右图为厦门旅游歌舞节目《闽南神韵》的宣传图标,请你仔细观察该图标,进行恰当的联想, 用一小段文字描述出该图标所要传递出的内涵。 【字里乾坤】(4分) (2)福建为何简称为“闽”?许多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文学社的同学们找来了一些关 于这个字的资料。你能否帮他们分析一下,简要地说出你对“闽”字作为福建省简称的理解 资料一:“闽”字的演变: 例,閩阚 (繁体字) (楷体) 资料二:许慎的《说文解字》注:“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 资料三: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
号)。(2 分) 林冲——( ) 武松——( ) A.张都监 B.殷天赐 C.蔡九 D.高俅 (2)在《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过了二十四年的孤寂生活后,终于有了一个得以交流, 对他忠心耿耿的仆人——星期五,你知道“星期五”这个名字的由来吗?鲁滨孙又是如何解救星期五的? 请根据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回答这两个问题。(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12 分) 最近,学校文学社组织了一次“”走进闽南的语文学习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图见神韵】(4 分) (1)右图为厦门旅游歌舞节目《闽南神韵》的宣传图标,请你仔细观察该图标,进行恰当的联想, 用一小段文字描述出该图标所要传递出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字里乾坤】(4 分) (2)福建为何简称为“闽”?许多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文学社的同学们找来了一些关 于这个字的资料。你能否帮他们分析一下,简要地说出你对“闽”字作为福建省简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一:“闽”字的演变: (小篆) (繁体字) (楷体) 资料二:许慎的《说文解字》注:“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 资料三: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
【话说乡音】(4分) (3)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近年来,闽南方言 呈现出日渐衰退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闽南方言日渐生疏。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 提出一个建议,并说说此建议的合理性或可行性。 第三部分阅读(满分:43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10题。(14分) 【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桕,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 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节选自(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作者的谦称。②还觅薜萝:正在准备隐居。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重:向往。⑤葺: 修建。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清荣峻茂 (2)晴初霜旦(3)蝉鸣鹤唳(4)岂徒语哉 8.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每至晴初/霜旦B.故渔者歌/曰C.仆/去月谢病D.遂葺宇/其上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10.前人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在【甲】文或【乙】文中摘抄出一个能体现山川之美的 相对完整的句子,并谈谈其美在何处。(4分)
【话说乡音】(4 分) (3)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近年来,闽南方言 呈现出日渐衰退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闽南方言日渐生疏。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 提出一个建议,并说说此建议的合理性或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43 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7-10 题。(14 分) 【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 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节选自(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作者的谦称。②还觅薜萝:正在准备隐居。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重:向往。⑤葺: 修建。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 (1)清荣.峻茂 (2)晴初霜旦. (3)蝉鸣鹤唳. (4)岂徒.语哉 8.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每至晴初/霜旦 B.故渔者歌/曰 C.仆/去月谢病 D.遂葺宇/其上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前人有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在【甲】文或【乙】文中摘抄出一个能体现山川之美的 相对完整的句子,并谈谈其美在何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天鹅》,完成11-14题(14分) 天鹅布封(法国) 天鹅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 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yan)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 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凡是它所到之处, 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掇(zui)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悦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那种拥(yong)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 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 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 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 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 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家的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 处看天鹅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天鹅应着召唤的信号,独 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示它的美色,施岀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 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p)捉鱼类;它作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 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 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 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在天鹅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 在它要断气的时候,会发出这样柔和、动人的声调,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 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 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因此,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 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 是天鹅之歌!” 11.文中加点词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妍(ydn)美B.点掇(zui)品C.拥(yong)容自在D.捕(p0)捉 12.本文介绍了天鹅哪些方面的特点?(3分)
四、阅读《天鹅》,完成 11—14 题(14 分) 天鹅 布封(法国) 天鹅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 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yán)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 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凡是它所到之处, 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掇.(zuì)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悦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那种拥.(yōng)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 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 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 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 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 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家的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 处看天鹅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天鹅应着召唤的信号,独 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 赏。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 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pǔ)捉鱼类;它作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 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 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 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在天鹅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 在它要断气的时候,会发出这样柔和、动人的声调,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 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 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因此,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 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 是天鹅之歌!” 11.文中加点词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 分) A.妍(yán)美 B.点掇(zuì)品 C.拥(yōng)容自在 D.捕(pǔ)捉 12.本文介绍了天鹅哪些方面的特点?(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