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第十一章检测系统的抗干技术 1、检测装置的干扰来源分类及原因? 2、影响系统工作的干扰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3、常见的干扰耦合方式有哪些? 4、根据干扰进入测量电路的方式与有用信号的关系, 可将噪声干扰分为哪两类? 5、什么是差模干扰?又称什么?如何消除? 6、什么是共模干扰?又称什么?如何消除? 7、硬件干扰抑制方法有哪些?软件干扰抑制方法有 哪些?
第十一章 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1、检测装置的干扰来源分类及原因? 2、影响系统工作的干扰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3、常见的干扰耦合方式有哪些? 4、根据干扰进入测量电路的方式与有用信号的关系, 可将噪声干扰分为哪两类? 5、什么是差模干扰?又称什么?如何消除? 6、什么是共模干扰?又称什么?如何消除? 7、硬件干扰抑制方法有哪些?软件干扰抑制方法有 哪些? 第十一章 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第十一章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检测装置的干扰来源分类及原因 1、外部干扰 主要来自自然界以及检测装置周围的设备,是由使用 条件和外界环境决定的,与系统装置本身结构无关 2、内部干扰 是由装置内部的各种元件引起的。包括固定干扰和过 渡干扰。(固定干扰是引起测量随机误差的主要原因, 般很难消除,主要靠改进工艺和元器件质量来抑制)
第十一章 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一、检测装置的干扰来源分类及原因 1、外部干扰 主要来自自然界以及检测装置周围的设备,是由使用 条件和外界环境决定的,与系统装置本身结构无关。 2、内部干扰 是由装置内部的各种元件引起的。包括固定干扰和过 渡干扰。(固定干扰是引起测量随机误差的主要原因,一 般很难消除,主要靠改进工艺和元器件质量来抑制)
第十一章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信噪比:有用信号成分与噪声信号成分之比。 P (S/N)=10lg 20 lg Ps:有用信号功率 Us:有用信号电压 PN:噪声功率 UN:噪声电压
第十一章 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信噪比:有用信号成分与噪声信号成分之比。 N S N S U U P P (S / N) =10lg = 20lg PS:有用信号功率 US:有用信号电压 PN:噪声功率 UN:噪声电压
第十一章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影响系统工作的干扰形成应具备的条件 1、干扰源 2、对干扰敏感的接收电路 3、干扰源到接收电路之间的传输途径 、常见的干扰耦合方式 1、静电耦合 2、电磁耦合(互感耦合) 3、共阻抗耦合 4、漏电流耦合
第十一章 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二、影响系统工作的干扰形成应具备的条件 三、常见的干扰耦合方式 1、干扰源 2、对干扰敏感的接收电路 3、干扰源到接收电路之间的传输途径 1、静电耦合 2、电磁耦合(互感耦合) 3、共阻抗耦合 4、漏电流耦合
第十一章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四、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根据干扰进入测量电路的方式以及与有用信号的 关系,可将噪声干扰分为: 1、差摸干沈 又称串摸干扰、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 是指干扰电压与有效信号串联叠加后作用到检测装置 的输入端
第十一章 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四、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1、差模干扰 又称串摸干扰、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 是指干扰电压与有效信号串联叠加后作用到检测装置 的输入端。 根据干扰进入测量电路的方式以及与有用信号的 关系,可将噪声干扰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