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及绝热过程的应用:③气体的摩尔热容量:④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 热过-V原点的直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⑤热力学 第二定律的两种叙述:⑥可逆过程及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热力学: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嫡增加原理。 2.考试要求: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问愿:熟 练计算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量.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热.过P-V原点的直 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叙 述:知道熵增加原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理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20~30% 填空题:10-20% 计算分析题:60~7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总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3:7。 平时成绩30%包括:其中平时学习过程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勤(占总成绩的5%), 课堂表现及课后互动(占总成绩的5%)。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普通物理学(上)》,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第八版,2016年 《大学物理(上)》,彭志华付茂林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主要参考书: 《物理学(上)》,马文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大学物理学(上)》,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大学物理学(上)》,叶伟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执笔人:胡继文 审核人:彭志华 35
35 温及绝热过程的应用;③ 气体的摩尔热容量;④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 热.过 P-V 原点的直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⑤ 热力学 第二定律的两种叙述;⑥ 可逆过程及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热力学;⑦ 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熵增加原理。 2.考试要求: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问题;熟 练计算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量.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热.过 P-V 原点的直 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叙 述;知道熵增加原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理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单项选择题:20~30% 填空题:10~20% 计算分析题:60~7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总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 3:7。 平时成绩 30%包括:其中平时学习过程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20%),考勤(占总成绩的 5%), 课堂表现及课后互动(占总成绩的 5%)。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普通物理学(上)》,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版,2016 年 《大学物理(上)》,彭志华 付茂林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主要参考书: 《物理学(上)》,马文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大学物理学(上)》,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大学物理学(上)》,叶伟国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执笔人:胡继文 审核人:彭志华
《大学物理A2》课程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A2 课程编号:130703002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橡:理工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1.2条的达成。 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 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自然科学的一切领 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A1课 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任务:高等学校开设大学物理2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 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愿的方法。这些都起者开阔思路.激发 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A2课程,不仅对学生 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 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物理2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所起 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物理2课程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也起者一定的作 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 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 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在 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受到进一步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愿。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科学技术 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科学实践打下 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 36
36 《大学物理 A2》课程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A2 课程编号:130703002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理工类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 1.2 条的达成。 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 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自然科学的一切领 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 A1 课 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任务:高等学校开设大学物理 A2 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 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 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 A2 课程,不仅对学生 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 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物理 A2 是在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所起 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物理 A2 课程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 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 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 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与要求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在 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受到进一步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科学技术 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科学实践打下 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
第九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库仑定律 第二节电场电场强度 第三节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第五节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电荷和库仑定律,电荷量子化.电荷守恒。电荷相互作用。掌握静电场和稳恒电场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电偶极矩和电偶极子的电场。熟练掌握己知电荷分布求场强分布和电势 分布的方法:由点电荷的场强和电势通过叠加原理求带电体的场强分布与电势分布:利用高斯 定理求场强分布:由场强与电势关系求场强或电势:掌握静电的电力线.电通量.电势能静电场 环路定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电场强度.电势及其计算,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的应用,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 难点是库仑定律的适用性.矢量性问题,场强与电势的关系,电场与电势计算中叠加原理的应用, 有导体存在的静电场场强与电势的计算问题 4.教学建议: (1)建议重点讲解高斯定理在三种典型情况下的应用。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电 气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电场对物质极化.对 材料电磁场的附加影响及其在热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方面的教学。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基本内容: 第一节静电场中的导体 ◆第二节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三节导体的电容电容器 第四节电场的能量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静电场中的金属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和特征,掌握电容的概念和电容计算。了解静电屏 37
37 第九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库仑定律 第二节 电场 电场强度 第三节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第五节 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电荷和库仑定律.电荷量子化.电荷守恒.电荷相互作用。掌握静电场和稳恒电场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电偶极矩和电偶极子的电场。熟练掌握已知电荷分布求场强分布和电势 分布的方法:由点电荷的场强和电势通过叠加原理求带电体的场强分布与电势分布;利用高斯 定理求场强分布;由场强与电势关系求场强或电势;掌握静电的电力线.电通量.电势能.静电场 环路定理。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电场强度.电势及其计算,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的应用,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器。 难点是库仑定律的适用性.矢量性问题,场强与电势的关系,电场与电势计算中叠加原理的应用, 有导体存在的静电场场强与电势的计算问题 4. 教学建议: (1)建议重点讲解高斯定理在三种典型情况下的应用。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电 气.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电场对物质极化.对 材料电磁场的附加影响及其在热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方面的教学。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 *第二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三节 导体的电容 电容器 第四节 电场的能量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静电场中的金属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和特征,掌握电容的概念和电容计算。了解静电屏
蔽。了解静电场中电介质极化.极化强度,掌握电位移.电容率,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场能 量密度.能量计算。掌握电流。电流密度概念,掌握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敦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金属导体静电平衡条件,难点是电介质及其极化.极化强度 4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导体中的静电场时要与电工学的知识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 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 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 第十—章稳恒磁场 1,基本内容: 第一节稳恒电流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磁场磁感应强度 第三节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毕奥一萨伐尔定律 第五节安培环路定理 第六节安培力安培定律 第七节磁力的功 第八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第九节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磁感强度B概念及,能应用毕一萨定律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强度。熟练掌握磁 通量计算,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能运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对称性磁场。掌握安培定理 和洛仑兹力公式,掌握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截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 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包括纯电场.纯磁场)中受力和运动的简单情况。 了解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的磁化特性及磁化机理。掌握有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 强度.磁导率相对磁导率。了解霍耳效应。了解电磁场的统一性和相对性。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毕一萨定律及应用.磁场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难点是应用毕 一萨定律及叠加原理求磁场.安培定律的应用及磁力矩的计算。 38
38 蔽。了解静电场中电介质极化.极化强度,掌握电位移.电容率.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场能 量密度.能量计算。 掌握电流.电流密度概念,掌握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金属导体静电平衡条件,难点是电介质及其极化.极化强度 4.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导体中的静电场时要与电工学的知识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计算机.电气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 念的理解;对化工.核专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 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问题。 第十一章 稳恒磁场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稳恒电流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磁场 磁感应强度 第三节 磁场的高斯定理 第四节 毕奥—萨伐尔定律 第五节 安培环路定理 第六节 安培力 安培定律 *第七节 磁力的功 第八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第九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磁感强度 B 概念及,能应用毕一萨定律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强度。熟练掌握磁 通量计算.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能运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对称性磁场。掌握安培定理 和洛仑兹力公式,掌握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截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 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包括纯电场.纯磁场)中受力和运动的简单情况。 了解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的磁化特性及磁化机理。掌握有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 强度.磁导率.相对磁导率。了解霍耳效应。了解电磁场的统一性和相对性。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毕一萨定律及应用.磁场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难点是应用毕 一萨定律及叠加原理求磁场.安培定律的应用及磁力矩的计算
4.教学建议: (1)建议对毕一萨定律重在理解,对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要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 机.电气类专业既要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可适当拓宽相关电学物理问题的应用:对化工.核专 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 问题。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 1基本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节动生电动势 第三节感生电动势 ·第四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第五节自感和互感 第六节磁场的能量 第七节位移电流 第八节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九节电磁振荡电磁波 2.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能用它们分析一些较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掌握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计算,掌握涡旋电场的概念,了解感应电动势的相对性.涡电流。了解 自感现象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了解自感电动势。掌握位移电流。全电 流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了解电偶极子振荡。电磁波产生和传播。平面电磁波的性质, 电磁波谱。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涡旋电场.感生电动势和麦克斯韦方程 组。难点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物理意义的理解,一般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和和方 向确定,对涡旋电场和感生电动势的理解。 4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在动生电动势方面的应用,讲解磁场与电磁波应与现代电 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联系。 39
39 4. 教学建议: (1)建议对毕一萨定律重在理解,对稳恒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要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2)对不同专业学生,内容略有侧重:机械.土木类专业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计算 机.电气类专业既要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可适当拓宽相关电学物理问题的应用;对化工.核专 业相关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同时强调在热核物理.原子分子等相关物理 问题。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与电磁波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节 动生电动势 第三节 感生电动势 *第四节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第五节 自感和互感 第六节 磁场的能量 第七节 位移电流 第八节 麦克斯韦方程组 第九节 电磁振荡 电磁波 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能用它们分析一些较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掌握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计算,掌握涡旋电场的概念,了解感应电动势的相对性.涡电流。了解 自感现象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系数.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了解自感电动势。掌握位移电流.全电 流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了解电偶极子振荡.电磁波产生和传播.平面电磁波的性质. 电磁波谱。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涡旋电场.感生电动势和麦克斯韦方程 组。难点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物理意义的理解,一般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和和方 向确定,对涡旋电场和感生电动势的理解。 4.教学建议: (1)建议讲解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在动生电动势方面的应用,讲解磁场与电磁波应与现代电 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