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网络工程专业始建于2003年,2006年开始对外招生。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 程等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网络工程作为热门 专业,就业形势一直很好。网络工程专业以“云计算与虚拟化”和“网络空间安全”为抓手,结合学 校医学、核技术优势学科,从医疗大数据与核技术高可信计算两个方面着手,以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 技术为支撑,通过校企合作与工程实践,提升学生在网络与安全方面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毕业的学生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与防范、网络软件开发方面所必需 的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解决问题能 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自 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系统设计规划、系统集成、管理维护、安全保障和综合应用 的能力,以便于降低网络运行开发成本与获得预期的网络服务质量,具备创新与创业意识,具备良好 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能在网络 设计与运营、云计算及网络空间安全方面从事网络设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保障、网络应用 等工作,解决网络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德行、乐奉献、厚基础、强 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预期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目标1:网络集成与运维技术人员: 目标2:网络安全攻防技术人员: 目标3:云计算运维技术人员: 目标4:网络应用开发者 目标5:网络应用技术研究人员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网络基本原理、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
2019 版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网络工程专业始建于 2003 年,2006 年开始对外招生。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 程等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网络工程作为热门 专业,就业形势一直很好。网络工程专业以“云计算与虚拟化”和“网络空间安全”为抓手,结合学 校医学、核技术优势学科,从医疗大数据与核技术高可信计算两个方面着手,以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 技术为支撑,通过校企合作与工程实践,提升学生在网络与安全方面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毕业的学生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与防范、网络软件开发方面所必需 的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解决问题能 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自 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系统设计规划、系统集成、管理维护、安全保障和综合应用 的能力,以便于降低网络运行开发成本与获得预期的网络服务质量,具备创新与创业意识,具备良好 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能在网络 设计与运营、云计算及网络空间安全方面从事网络设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保障、网络应用 等工作,解决网络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德行、乐奉献、厚基础、强 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预期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目标 1:网络集成与运维技术人员; 目标 2:网络安全攻防技术人员; 目标 3:云计算运维技术人员; 目标 4:网络应用开发者 目标 5:网络应用技术研究人员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网络基本原理、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
全、网络应用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网络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 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 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我校的“三基地一窗口”实践基地为 依托,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一)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 具有基本的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军事和经济 管理方面的素养。 ①工具性知识 具有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的能力。 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基本的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军事和经济 管理等方面的素养 ③基础知识 具有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④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涉及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通信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⑤专业知识 具有网络设备研发、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相关的知识。 2.能力要求 掌握网络工程的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工程实践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①获取知识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终身学习与适应发展的 能力。 ②应用知识能力 具有将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网络系统设计集成、管理维护、安全保障和应用 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网络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够在网 络工程实施过程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等活动中能充分考虑对社会、经
全、网络应用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接受网络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与 安装、系统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生产、 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我校的“三基地一窗口”实践基地为 依托,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一)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 知识要求 具有基本的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军事和经济 管理方面的素养。 ① 工具性知识 具有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的能力。 ②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基本的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军事和经济 管理等方面的素养。 ③ 基础知识 具有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④ 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涉及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通信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⑤ 专业知识 具有网络设备研发、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相关的知识。 2.能力要求 掌握网络工程的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工程实践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① 获取知识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终身学习与适应发展的 能力。 ② 应用知识能力 具有将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网络系统设计集成、管理维护、安全保障和应用 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网络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够在网 络工程实施过程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等活动中能充分考虑对社会、经
济、环境等的影响。 ③组织合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 合作能力。 ④创新能力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素质要求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①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 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准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和现代意识。 ③专业素质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④身心素质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仁)本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网络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网 络规划、网络集成、网络运行、网络应用开发及网络维护方面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网络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性能要求的网络系 统,并能够在网络系统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 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
济、环境等的影响。 ③ 组织合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 合作能力。 ④ 创新能力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素质要求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①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 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准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 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和现代意识。 ③ 专业素质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④ 身心素质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本专业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网络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网 络规划、网络集成、网络运行、网络应用开发及网络维护方面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网络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性能要求的网络系 统,并能够在网络系统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 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
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 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网络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网络系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 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网络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 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 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五、核心知识领域与专业核心课程 (一)核心知识领域:电子技术基础(EF)、离散结构(DS)、程序设计基础(P℉)、计算机组成 与系统(AR)、数据通信(DC)、计算机网络原理(NP)、网络设计与集成(NI)、网络管理 (NM)、网络安全(NS)、网络应用开发(NA)、网络计算技术(NC)、社会和职业素养(PR)。 (二)专业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 理、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设计与集成、网铭管理、网络信息安全。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二)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协议分析与设计实验、网络设计与集成综合课程设计、 网络应用开发实验、网络应用开发综合课程设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设计、路由与交换技术实验、云 计算技术实验、Linux网络操作系统实验、网络空间攻防实训 七、学制与学位
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 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网络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网络系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 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网络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 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 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五、核心知识领域与专业核心课程 (一)核心知识领域:电子技术基础(EF)、离散结构(DS)、程序设计基础(PF)、计算机组成 与系统(AR)、数据通信(DC)、计算机网络原理(NP)、 网络设计与集成(NI)、网络管理 (NM)、网络安全(NS)、网络应用开发(NA)、网络计算技术(NC)、社会和职业素养(PR)。 (二)专业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 理、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二)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协议分析与设计实验、网络设计与集成综合课程设计、 网络应用开发实验、网络应用开发综合课程设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设计、路由与交换技术实验、云 计算技术实验、Linux网络操作系统实验、网络空间攻防实训 七、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分要求:学业学分169.5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学分 占学分比列 教学学时 占课程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平台 必修 29 17.11 528 22.22 公共基础课平台 洗修 8 4.72 128 5.39 学科基础课平台 必修 54.5 32.15 952 40.07 学科基础课平台 选修 16 9.44 256 10.77 专业课平台 必修 13 7.67 240 10.1 专业课平台 选修 14 8.26 272 11.45 集中性实践环节 必修 35 20.65 总计 169.5 100 2376 100 九、各平台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基础必修课平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学分总学时讲课 实验 实践学期责任单位 备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 30500000510 Development and 考查0 6 0 1 创新创业基础 教研室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大学体有】 1800000210 University physica 考查 32 28 0 1 基础体育教研 600028110 C- lege English 考试 18 0 0 大学英语第 教研室 形热与政管1 1700000510 Situation and 考查 0.5 形势与政策教 2 Policy 研室 517000004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348☐40 8 0 1 中国近现代史
学 制:标准学制为 4 年,学习年限为 3-8 年 学分要求:学业学分 169.5 学分,第二课堂 10 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学分 占学分比列 教学学时 占课程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平台 必修 29 17.11 528 22.22 公共基础课平台 选修 8 4.72 128 5.39 学科基础课平台 必修 54.5 32.15 952 40.07 学科基础课平台 选修 16 9.44 256 10.77 专业课平台 必修 13 7.67 240 10.1 专业课平台 选修 14 8.26 272 11.45 集中性实践环节 必修 35 20.65 总计 169.5 100 2376 100 九、各平台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公共基础必修课平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践 学期 责任单位 备注 3050000051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 1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考查 0 6 2 4 0 1 创新创业基础 教研室 51800000210 大学体育 1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1 考查 1 32 4 28 0 1 基础体育教研 室 51600028110 大学英语 A1 College English A1 考试 3 48 48 0 0 1 大学英语第一 教研室 51700000510 形势与政策 1 Situation and Policy 考查 0.5 8 6 2 0 1 形势与政策教 研室 517000004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查 3 48 40 8 0 1 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