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 《暖通规范》(GB50019-2003)的规定 设计集中供暖时,t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按以下规 定采用(略): 注意: 对高度较高的生产厂房(当层高大于4m时),规范规定: ()计算地面耗热量时,应采用工作地点的温度; (2)计算屋顶、天窗耗热量时,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 ()计算门、窗和墙地面耗热量时,应采用室内平均温度
3、《暖通规范》(GB50019-2003)的规定 设计集中供暖时,tn 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按以下规 定采用(略): 注 意: 对高度较高的生产厂房(当层高大于4m 时),规范规定: ⑴ 计算地面耗热量时,应采用工作地点的温度; ⑵ 计算屋顶、天窗耗热量时,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 ⑶ 计算门、窗和墙地面耗热量时,应采用室内平均温度。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第二节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目前国内外选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方法,可以归纳 为两种: 1、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 2、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暖通规范》(GB50019-2003)采用了不保证天数的方法 确定北方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 GB50019-2003规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 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目前国内外选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方法,可以归纳 为两种: 《暖通规范》(GB50019-2003)采用了不保证天数的方法 确定北方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 GB50019-2003规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 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1、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 2、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第二节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四、温差修正系数值 1、为何引入温差修正系数 对于供暖房间围护结构外侧不是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而 中间隔着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场合,如图1-3,计算其基 本耗热量时,不能够采用公式:q'=KF(tn-w)。 此时,通过该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该为q'=KF(t-t)。 为了计算方便,工程中(tt,)a代替(nt)进行计算
四、温差修正系数值 对于供暖房间围护结构外侧不是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而 中间隔着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场合,如图1-3,计算其基 本耗热量时,不能够采用公式:q′=KF(tn-tw′)。 1、为何引入温差修正系数 此时,通过该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该为:q′=KF(tn -th )。 为了计算方便,工程中(tn -tw ′)α代替(tn -th )进行计算。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第二节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2、温差修正系数值确定 a=5-t (1.3) in-tw 3、注意事项 (1)值的取值与围护结构的特征有关; (2)a值仅适用于不与室外直接相连的围护结构,且(,4) ≥5℃; (3)如两个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 隔墙或楼板的传热量
2、温差修正系数值确定 3、注意事项 ⑴ α值的取值与围护结构的特征有关; ⑶ 如两个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 隔墙或楼板的传热量。 − − = n w n h t t t t (1.3) ⑵ α值仅适用于不与室外直接相连的围护结构,且(tn -th ) ≥5℃;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第二节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五、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值 1、匀质多层材料(平壁)的传热系数值 1.1外墙的传热过程,见图1-4所示 (1)墙体内表面吸收热量过程; (2)墙体传导热量过程; (3)墙体外表面放出热量过程。 1.2匀质多层材料(平壁)的传热系数,其计算公式略。 例1.1哈尔滨市一住宅建筑,外墙为24砖墙,内表面抹灰 (20m。试计算其传热系数
五、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值 ⑴ 墙体内表面吸收热量过程; 1.1 外墙的传热过程,见图1-4所示 1、匀质多层材料(平壁)的传热系数值 ⑶ 墙体外表面放出热量过程。 ⑵ 墙体传导热量过程; 1.2 匀质多层材料(平壁)的传热系数,其计算公式略。 例1.1 哈尔滨市一住宅建筑,外墙为24砖墙,内表面抹灰 (20mm)。试计算其传热系数。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