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公元618-907年)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 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 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 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 (《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 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 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 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 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 人起晋风。”唐代李远《剪彩》诗写道:“剪彩赠相亲,银缀凤 真,双双御绥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 岁,无处不逢春。”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 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河 海 大 学 严 波 版 权 所 有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 (《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 四日 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 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 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 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 人起晋风。”唐代李远《剪彩》诗写 道:“剪彩赠相亲,银 缀凤 真,双双御绥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 岁,无处不逢春。” 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 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 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 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 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 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 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 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 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或称幡胜 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 或贴于屏风。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 日。”意为骄儿袞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 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 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 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 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
河 海 大 学 严 波 版 权 所 有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 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 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 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 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称幡胜、 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 或贴于屏风。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 日。”意为骄儿袞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 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 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 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 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
宋代(公元960-1279年)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 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 “龙虎”之类。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 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 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 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 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 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 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 而成的
河 海 大 学 严 波 版 权 所 有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 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 “龙虎”之类。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 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 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 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 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 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 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 而成的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 长有金黄色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 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 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 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 或贴于门媚。 在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许多工艺 美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专业剪纸艺术家。周密 《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 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 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 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 时之誉
河海大学严波版权所有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 长有金黄色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 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 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 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 或贴于门媚。 在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许多工艺 美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专业剪纸艺术家。周密 《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 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 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 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 一时之誉
明清时期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 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 “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 刻成花个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 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 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 与真者莫辨。”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 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 洲 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 不差亳发。室人装璜成轴,∴人 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 “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 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 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 +区),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河海大学严波版权所有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 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 “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 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 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 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 与真者莫辨。”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 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 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 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 人 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 “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 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 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 +区),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