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069030 课程类型 必修课 Course Code: 302069030 Course Type Compulsory 厘程名称 1械设计 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Course namea Mechanical Design Audience: Sophomore 学时/学分: 48/3 授课语言: 中文 Credit 48/3 Language of Chinese Mandar Hours/Credits Instruction 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课院系: 机械工程系 rerequisite: oretical Mechanics,Material Mechanie Course offered by: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Principles Mechanical Eng 适用专业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授课教师: tended for: Mechanical Design.Manufacturing and Instructor utomation 大纲执笔人: 马咏梅 大纲申核人: 专业负责人 Edited by: Mayongmei Inspected by: Course Leader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是一门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工程技术基础课,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性、 创新性都比较强,是机械类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的必 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树立 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意识:具有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 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制造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表达机械设计问题。建立具有适当精度要求的机械 产品的零部件数理模型,并正确求解: 2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识别、分析和确定机械产品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关键 问题,判断设计参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机械设计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Course Code: 302069030 302069030 课程类型: Course Type: 必修课 Compulsory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机械设计 Mechanical Design 授课对象: Audience: 本科二年级学生 Sophomore 学时/学分: Credit Hours/Credits 48/3 48/3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 Chinese Mandarin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Theoretical Mechanics,Material Mechanics, Mechanical Principles 开课院系: Course offered by: 机械工程系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 适用专业: Intended for: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大纲执笔人: Edited by: 马咏梅 Mayongmei 大纲审核人: Inspected by: 专业负责人 Course Leader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是一门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工程技术基础课,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性、 创新性都比较强,是机械类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的必 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树立 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意识;具有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 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制造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表达机械设计问题。建立具有适当精度要求的机械 产品的零部件数理模型,并正确求解; 2.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识别、分析和确定机械产品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关键 问题,判断设计参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1
3.结合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针对机械产品应用的工况条件及使用特性,确定机械产品的零部件结构,进行机械 产品的设计。 4能够用零部件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设计报告等形式,呈现机械产品设计成果,并能够在 成果中体现创新意识: 5能够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了解机械设计的技术标准、规范: 6.利用教学管理辅助软件(机械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平台、中国大学M00C、雨课堂 课堂派等)和学习小组交流平台,针对机械产品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撰 写设计报告并进行讨论。 三、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学习目标 1.2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领域设计、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 制造、运行等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所 学习目标1 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 1.3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 运行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 学习目标2 的复杂工程问题。 3.2具备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领域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3)设计/开发解决方空:能够设 文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针对 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产品功能原理 学习目标3 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中的复 方案、零部件及机械系统,或针对机 杂工程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能够 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 考虑上述因素: 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相应的设计 制造、运行方案,并能够综合考虑 3.3针对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 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 运行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满足 境因素,体现创新意识。 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机械 学习目标4 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 现创新意识。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 8.」能够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了 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设 解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等方 学习目标5 计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 面的标准、规范:
3.结合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针对机械产品应用的工况条件及使用特性,确定机械产品的零部件结构,进行机械 产品的设计。 4.能够用零部件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设计报告等形式,呈现机械产品设计成果,并能够在 成果中体现创新意识; 5.能够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了解机械设计的技术标准、规范; 6.利用教学管理辅助软件(机械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平台、中国大学 M00C、雨课堂、 课堂派等)和学习小组交流平台,针对机械产品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撰 写设计报告并进行讨论。 三、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学习目标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 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 运行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1.2 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领域设计、 制造、运行等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所 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学习目标 1 1.3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 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 学习目标 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 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产品功能原理 方案、零部件及机械系统,或针对机 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 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相应的设计、 制造、运行方案,并能够综合考虑社 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 境因素,体现创新意识。 3.2 具备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领域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针对 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中的复 杂工程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能够 考虑上述因素; 学习目标 3 3.3 针对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 运行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满足 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机械 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 现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4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 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设 计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 8.1 能够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了 解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等方 面的标准、规范; 学习目标 5 2
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工 作职责和社会贵任。 (10)沟通:针对机械工程领域 设计、制造、运行等复杂工程问题, 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 10.2能够撰写机械设计制造领域 沟通和交流,能够撰写机械设计制造 的报告、设计文档,进行陈述发言,能 学习目标6 领域的报告、设计文档,进行陈述发 够回应指令并清晰表达: 言,能够回应指令并清晰表达,具备 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 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16 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强度问题13、7 第四章螺纹连接1、6 第五章轴毅连接1-2 依托SPOC平台预习复习 期末考试SPOC 第六章带传动1、5 多媒体讲授 学习目标1 单元测试 第七章链传动15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课后习题 第八章齿轮传动1-4、10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作业 第九章蜗杆传动1-3、5 设计 第十一章轴1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14、7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1-3 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强度向题2、4-6 第四章螺纹连接2、5 第五章轴毂连接1 依托SOC平台预习复习 第六章带传动2-4 期末考试SPOC 多媒体讲授 第七章链传动3-4 单元测试 学习目标2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第八章齿轮传动5-9 课后习题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第九章蜗杆传动4-5 设计作业 设计 第十一章轴3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6-7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3 学习日标3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6 依托SPOC平台预习复习 期末考试SPOC
四、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学习目标 1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 1-6 第二章 机械设计的强度问题 1-3、7 第四章 螺纹连接 1、6 第五章 轴毂连接 1-2 第六章 带传动 1、5 第七章 链传动 1-5 第八章 齿轮传动 1-4、10 第九章 蜗杆传动 1-3、5 第十一章 轴 1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 1-4、7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1-3 依托 SPOC 平台预习复习 多媒体讲授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 期末考试 SPOC 单元测试 课后习题 设计作业 学习目标 2 第二章 机械设计的强度问题 2、4-6 第四章 螺纹连接 2、5 第五章 轴毂连接 1 第六章 带传动 2-4 第七章 链传动 3-4 第八章 齿轮传动 5-9 第九章 蜗杆传动 4-5 第十一章 轴 3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 6-7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3 依托 SPOC 平台预习复习 多媒体讲授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 期末考试 SPOC 单元测试 课后习题 设计作业 学习目标 3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 6 依托 SPOC 平台预习复习 期末考试 SPOC 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工 作职责和社会责任。 (10)沟通:针对机械工程领域 设计、制造、运行等复杂工程问题, 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 沟通和交流,能够撰写机械设计制造 领域的报告、设计文档,进行陈述发 言,能够回应指令并清晰表达,具备 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 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2 能够撰写机械设计制造领域 的报告、设计文档,进行陈述发言,能 够回应指令并清晰表达; 学习目标 6 3
第四章螺纹连接6 多媒体讲授 单元测试 第五章轴毂连接1 十人学习小组专趣研讨 课后习题 第六章带传动3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作业 第七章链传动5 设计 第八章齿轮传动7 第九章蜗杆传动3 第十一章轴4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5 第一章绪论2、5 第四章螺纹连接4-6 第五章轴毅连接1 依托SPOC平台预习复习 第六章带传动2-4 期末考试SPOC 多媒体讲授 学习目标4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单元测试 第七章链传动3-4 第八章齿轮传动6-9 课后习题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作业 第九章蜗杆传动4 设计 第十一章轴2-3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3-4 第三章螺纹连接4-6 依托SPOC平台预习复习 第六章带传动3 多媒体讲授 期末考试SPO( 单元测试 学习目标5 第八章齿轮传动6-9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轴3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作业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5-6 设计 第四章螺纹连接5-6 依托SPOC平台预习复习 期末考试SPOC 第六章带传动3-4 名媒体讲授 学习目标6第八章齿轮传动6-9 单元测试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轴2-3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颗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45 设计 设计作业 考核方式:考勤、十人学习小组作业、期末考试、小组研讨、PPT演讲、SPOC线上研讨、SOC单元测 试、两人兴趣小组设计作业等 绪论 介绍课程的重要意义,性质,任务,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和方法。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用“一个机械设计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思考问题。 第一篇机械设计总论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
第四章 螺纹连接 6 第五章 轴毂连接 1 第六章 带传动 3 第七章 链传动 5 第八章 齿轮传动 7 第九章 蜗杆传动 3 第十一章 轴 4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5 多媒体讲授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 单元测试 课后习题 设计作业 学习目标 4 第一章 绪论 2、5 第四章 螺纹连接 4-6 第五章 轴毂连接 1 第六章 带传动 2-4 第七章 链传动 3-4 第八章 齿轮传动 6-9 第九章 蜗杆传动 4 第十一章 轴 2-3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3-4 依托 SPOC 平台预习复习 多媒体讲授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 期末考试 SPOC 单元测试 课后习题 设计作业 学习目标 5 第三章 螺纹连接 4-6 第六章 带传动 3 第八章 齿轮传动 6-9 第十一章 轴 3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5-6 依托 SPOC 平台预习复习 多媒体讲授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 期末考试 SPOC 单元测试 课后习题 设计作业 学习目标 6 第四章 螺纹连接 5-6 第六章 带传动 3-4 第八章 齿轮传动 6-9 第十一章 轴 2-3 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 4-5 依托 SPOC 平台预习复习 多媒体讲授 十人学习小组专题研讨 两人兴趣设计小组专题 设计 期末考试 SPOC 单元测试 课后习题 设计作业 考核方式: 考勤、十人学习小组作业、期末考试、小组研讨、PPT 演讲、SPOC 线上研讨、SPOC 单元测 试、两人兴趣小组设计作业等。 绪论 介绍课程的重要意义,性质,任务,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和方法。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用“一个机械设计师”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思考问题。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 4
1机械设计的任务,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机械创新设计: 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3机械零件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选择材料的原则: 4.机械零件的标准化: 5.机械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机械结构设计的准则 6机械设计技术的新发展。 要求学生: 注意本课程的工程性、实用性与过去所学理论课程有很大不同:机械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 如机械设计的典型过程、失效、工艺性、标准化等概念:注意学习插图,该章有许多机械零部件 结构图,它们是机械工程经常遇到的典型结构,要仔细阅读,认真学习: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复 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关于材料和热处理、力学、制图、公差等课程:阅读手册和参考书,有些 机械设计题目必须查阅手册才能完成,必须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本课程与过去的课程有许多 不同,可是它更接近实际,要按照本课程的特点进行学习。 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本章学习内容对应学习目标1、3、4支撑毕业要求指标12、3.2、3.3。 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强度问题 1机械零件按强度条件判定方法: 2变应力的类型,疲劳失效的特点,疲劳曲线,疲劳极限应力图: 3.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4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5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6.机械零件的表面强度: 7.延迟断裂。 要求学生: 体会疲劳强度和静强度的不同: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强度计算,表示循环变应力的5个参数和3 种典型情况:绘制材料的典型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 算,重点是等于常数时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能判断计算结果,当结果不能满足需求时,能够改 进设计,使其满足疲劳强度要求:疲劳损伤积累假说及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接触应力和挤压应力的区别。 半业要求对应关系: 木章学习内容对应学习目标1、2,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13。 第二篇连接零件设计 第四章螺纹连接 1.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的类型和特点: 2.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标准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
1.机械设计的任务,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机械创新设计; 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3.机械零件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选择材料的原则; 4.机械零件的标准化; 5.机械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机械结构设计的准则; 6.机械设计技术的新发展。 要求学生: 注意本课程的工程性、实用性与过去所学理论课程有很大不同;机械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 如机械设计的典型过程、失效、工艺性、标准化等概念;注意学习插图,该章有许多机械零部件 结构图,它们是机械工程经常遇到的典型结构,要仔细阅读,认真学习;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复 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关于材料和热处理、力学、制图、公差等课程;阅读手册和参考书,有些 机械设计题目必须查阅手册才能完成,必须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本课程与过去的课程有许多 不同,可是它更接近实际,要按照本课程的特点进行学习。 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本章学习内容对应学习目标1、3、4支撑毕业要求指标1.2、3.2、3.3。 第二章 机械设计的强度问题 1.机械零件按强度条件判定方法; 2.变应力的类型,疲劳失效的特点,疲劳曲线,疲劳极限应力图; 3.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4.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5.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6.机械零件的表面强度; 7.延迟断裂。 要求学生: 体会疲劳强度和静强度的不同;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强度计算,表示循环变应力的5个参数和3 种典型情况;绘制材料的典型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 算,重点是r等于常数时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能判断计算结果,当结果不能满足需求时,能够改 进设计,使其满足疲劳强度要求;疲劳损伤积累假说及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接触应力和挤压应力的区别。 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本章学习内容对应学习目标1、2,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1.3。 第二篇 连接零件设计 第四章 螺纹连接 1.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的类型和特点; 2.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标准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