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什么是语言 “东”的制,相互形成一个小小的系统。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印 证洪堡特的“第一个词就已经预示并决定了整个语言”的论断。系 统中一个名称的含义如果发生了变化,和它相联系的其他名称也 需要做相应的改变,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牵一发动全身”。这是系 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一切都是自发自动地进行的,人为的 干预不会产生什么效果。语言的研究虽然历经二千余年,我们为 什么对它的内部奥秘还知之甚少?就是由于我们还不大了解它的 自组织的运转规律。 1.4.5语芹系统的自组织性特点说明,语言社团的每一个人 既是语言的创造者,又是语音的使用者。这就使语言具有全民共 有的性质,任何人在它面前都没有特权,不管你是天王老子、学术 权威,还是平头百姓、小偷瘪三,相互都是平等的,都有运用语、 进行说话的自由。前面说过,语言研究的难度很大,“难”在什么地 方?就在于语是一种自组织系统,各种规律都潜存于语言的使 用中,语学家只能从语言现象的蛛丝马迹中去发现规律。如果 由丁社会的发展,语苕为适应交际需要的变化而发生演变,也是在 人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自发地进行自我调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 所以然。语言学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弄不清楚的问题,语言的 演变却有条不紊地遵循着-·定的规律而自发地运转。这种自组织 的语言系统的运转规律现在是人们必须攻克的堡垒。计算机科学 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上的问题差不多都已得到了解决,现在 最大的瞭碍就是语言规律的研究;这一问题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 势必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创需要在语言自发而有条不紊的运 转中去发现它的构造规律和运转、演变的规律。 1.4.6前面关于“什么是语言”的问题讲了三个“是”:语言是 现实的编体系·语言是认识现实的一种世界观,语言是一种自组 织系统。这二个“是”不是并列的。第一个“是”讲的是语言整体的 性质,第二个“是”就“编码休系”的“编”的视角进彳行具体的阐述,而 第三个“是”则是对“编码体系”的“体系”的理论阐释。抓住这三 点,或许会对语言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19
汉语结构的基市原理 引用书目 陈克炯,1993,《“小”义词上古声母考略》,见《民族语文论文集一… 庆祝马学良先生八十寿辰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兹维全采夫,1962,《普通语言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 董为光,1997,《话说“音义初始”》,《语言研究》第】期。 洪堡特,1820,《论语言发展不同时期的比较语言研究》,译文见《国 外语言学》1987年第4期。 洪堡特,1826,《论汉语的语法结构》,见《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湖 南教育出版社,2001。 洪堡特,1826,《论语法形式的通性以及汉语的特性》,同上。 克利斯特尔,1988,《剑桥语言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金克木,1981,《梵语语法(波你尼经)概述》,《语言学论丛》第7辑, 商务印书馆。 李海霞,2001,《汉语动物命名研究》,巴蜀书社。 潘文国,2001,《语言的定义》,见《语言学问题集刊》第1辑、吉林人 民出版社。 宋金兰,2001,《训诂学新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绪尔,1916,《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 张清常,1991,《汉语的颜色词》(大纲),《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20
第1讲什么是语言 思考题 1.语言和说话的关系是“以有限生成无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意思? 2.人们对语言下了很多定义,你知道几个?你同意哪一个定义? 为什么? 3。写文章或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构思的过程,这是不是可以说“思 维可以先于语言而独立存在”?为什么? 4.请联系你所学的一种外语,比较它与汉语结构的差异,说说你 对洪堡特的“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理解。 5.每一种语言世界观都有它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你同意不同 意?为什么?请举例说明其理由。 6.语言特号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约定性和理据性的关系? 7.如何理解语言系统的“自组织性”的性质?你能不能列举一些 例子来说明这种性质? 21
第2讲什么是语言学 2.1语文学和语言学 2.1.1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 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 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 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 来的。 语言对人的关系犹如空气、水和食物那样,既直接,又重要,因 而在两千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对之进行研究。不过那时 候还没有语言学家,对语言发生兴趣并对之进行研究的主要是哲 学家、经学家或其他什么“家”,研究的对象是记载典籍的书面语, 任务主要是解释典籍的确切含义,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因而人 们将它称之为语文学。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很晚,至 今也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古代的语苫研究不能列为语言 学?因为一门科学的建立有它自已的条件或标准,这就是:有独立 的研究对象,任务是解释所研究对象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有揭 示规律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古代的语言研究不符合这些条件,不 能算作语言学。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语言研究才从语文学发展为 语自学,因而我」还需要从语文学开始讨论语言学的问题。 2.【.2语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源紧密相关。它 有三大传统,即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的小学。它们初期的研究 兴趣是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向,就是都集中探素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 22
第2讲什么是语言学 的性质。分两大派。一一派认为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是 有理可说的,一派认为音义的结合是无理可说的,纯粹由社会约定。 前者可以称之为理据派,后者可以称之为约定派。希腊一罗马传统 的研究,这种对立的意见后来演变为类比论(analogia)与变则论 (anomalia)的争论。类比论强调语言结构的规则性,认为词入句之 后所产生的形态变化是可以“进行类比”的,而变则论强调的是入的 天赋能力和语言结构的不规则性,认为不管语言显得多么不规则, 人们照样能够接受和运用。类比论是约定说的继承和演化,而变则 论是理据说的继承和演化。这两种对立的意见各有自己的语言事 实的根据,互相驳难,因而争论进行了很长时间,“在整个古代和中世 纪,这种原则的冲突有时表现得很隐蔽,有时表现得很明显,这可以 视为语言学思想利和实践的历史中一种反复出现的特色”(罗宾斯, 1979,26)。不过就总体来看,希腊一罗马传统的约定论始终占主流,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语言理论大多是这一理论的演化。印度传统的 发展趋向基本上与此相同,不赘。在中国,这种论争就是先秦时期 的名实之争。与希腊一罗马传统不同,汉语始终以理据性的意见为 主,我们前一讲在讨论语言符号音义关系的时候已有所述,这里不 想重复,只想就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作·点补充。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书写符号体系,自源性的文字-一定适合它所记录的语言结构原理。 汉字是自源性的文字,其中的形声字约占90%左右。字的形声体系 是理据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汉语编码的理据性原理。在汉语传 统的研究中,人们没有怀疑过这种理据性编码的性质,大致都围绕 着字的理据进行研究,只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国语言学 家接受了西方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才一股动儿鼓吹约定说,全盘 否定理据论,中断了自已的研究传统。这个问题后面有详细的讨 论,这里从略。 语言符号音义关系的争论虽然肇始于哲学,但它已涉及对语 言结构的性质的认识。用语言进行交际,听起来是一串线性的音 流,但实际上负载着息,因而人们常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 物”。组城音流的“码”就是前面所说的语符号,是话语的基本结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