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结构的基本原理 构单位,它的音义关系始终是语言研究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 题,如何认识和把握这种关系必然会影响语言研究的发展方向。 汉语研究传统为什么会不同于印欧语的希腊一罗马传统和印度传 统?其终极的原因就在于此:即使在现代,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 也正影响着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后面的几讲实际上都是顺着这一 思路展开的。 2.1.3语文研究的三大传统对后世的语言研究影响最大的 当属希腊一罗马传统。它的奠基性的理论,粗略地说,就是亚里士 多德的逻辑范畴说。这种逻辑理论将现实分为10个范畴:实体、 性质、数量、关系、地点、状态、情景、动作、被动、时间,其中实体 (substance)是本质,其他9个范畴是偶有的属性(accidents),是用 来表述实体的。例如“李宁是运动员”这样一个命题,“运动员”是 偶有的属性,因为李宁小时候并不是运动员,而退役以后又成为企 业家,是可变的,而“李宁”不管是运动员还是企业家,始终是“李 宁”,是不变的。实体在命题中的主要特征是主体(subject),从逻 辑判断的结构来说,主体就是主词(subject),别的范畴都是表述这 个主词的,因而是它的宾词(predicate)。这就是说,9个偶有性范 畴都是表述实体的,而实体不表述别的范畴;或者说,偶有性范畴 都存在于主体之中,任何性质、数量、关系等都只能是主体的性质、 数量和关系,等等。这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范畴说的基本思路,他 的语法理论就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能充当主词的词是体问($ub stantive word),或者叫做名词:能充当宾词的词就是谓词(predi- cative word),或者叫做动词;句子的结构与逻辑判断(命题)相对 应,因而处于主词位置上的词语就是句于的主语(subject),处于宾 词位置上的词语就是句子的谓语(predicate)。主词和主语,宾词 和谓语,在汉语中是两个不同的词语,而在印欧系语言中原是同一 个词,即主词和主语都是subject,宾词和谓语都是predicate。语 法和逻辑的关系,根据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简化为如下的结构公 式: 24
第2进 什么是语言学 逻辑: 实体一一偶有性 主词一一宾词 语法: 主语一一…谓语 体词-一谓词 名词一一动词(包括后来所说的形容词) 传统的语法理论、词类的划分以及词类与句子结构成分的对应关 系大体上就是根据这样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句法结构和逻辑思维 形式的关系非常密切。 亚里上多德的这种以二分法为基础的思维理论与印欧系语言 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希腊语是屈折语,有词形变化(accidence).: 名词有性、数、格之分,动问有时、体、态、式之别。词出现在句中不 同位置上的变化是词的偶有属性,而饲则是从其偶然的属性中抽 象出来的不变的单位,是出现在各种“偶然属性”中的“实体”。所 以不少学者认为,如果亚里士:多德说的是另外一种结构类型的语 言,他就会建立起另外一套逻辑理论体系。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据周法高,1970,147-148)在谈到这一点的 时候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所谓十个范畴者,后人对之有无穷的疏 论,然而这是希腊语法上.的问题,希腊语正供给我们这些观念,离 希腊语而谈范畴,而范畴断不能是这样子了。”不同地区的学者都 有与此类拟的看法,用不着一一列举。这种在语言结构基础上产 生的思维理论一旦形成,就可以反过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 印欧系语言的语法研究,宽泛地说,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论为基 础分析语句的结构,从而得出主语、谓语和名词、动词之类的概念。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特雷克斯(D.Thrax)写了一本《希 腊语语法》,以词的形态变化为主进行语法研究,并成为后世语法 研究的楷模。这种语法研究的重心虽然发生转移,但没有脱离亚 里七多德的语法学说的框架。总之,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语 法概念一直沿用至今,说明印欧语的句法结构和亚里士多德的逻 辑理论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5
汉语结构的基本原理 希腊-罗马传统的语言研究的重点是句法和词形变化,语音 的研究依附于语法,没有独立的地位;基本上不讲构词法,虽然偶 尔谈到派生(derivation)或构词(word-formation),但分量很轻,缺 乏独立性。或许可以说,这就是希腊一罗马传统的语言研究的特 点。 2.1.·印度也是语文研究传统的-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其代表 就是巴尼尼语法。仰度有文献记载的最早语言就是公元前1000 年的《梨俱吠陀》的吠陀梵语。梵语是一种印欧语,和希腊语、拉丁 语都有渊源关系,不过它的研究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传统,与 希腊一罗马传统无关。 巴尼尼(Panini))是人名,根据《大唐西域记》,他大概在公元前 4世纪左右出生于娑罗睹罗(Salatula),在现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 附近。“吠陀”(veda)是一种经文,巴尼尼语法是解释、诵读这种经 文的一种师徒相传的口决,它本身的体裁就是一种经体(stra)。 由于语言的发展,巴尼尼时代的语言和吠陀经的语言已经有了很 大的不同。当时掌握文化大权的祭司阶层(婆罗门)为了保持其所 垄断的神圣经典的完整,实行了本阶层内部口头相传的各种严格 的诵读方式。由于这种特殊的背景,以巴尼尼语法为代表的印度 传统对语音的研究很细致、谁确,词的结构的分析也很严密丽具 体,已经明确地分出词根、词干、词尾、前缀、后缀、派生词、复合词 等等。这就是说,它的研究重点是语音和构词法,而这正好是 希腊一罗马传统的薄弱环节。梵语既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苦,和 希腊、拉丁等语言有亲属关系,相互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因而它的 研究成果很快被欧洲人吸收,形成了两个语言传统的结合,使语言 的研究从语文学走向语言学。 2.1.5希腊一罗马传统和印度传统都是各自独立形成和发 展的。到了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印度成为英国的殖 民地,一些学者也相继来到印度。与语言研究发生直接影响的是 西方人发现了印度的梵语,认为地处东西两端,相互没有交往,梵 语怎么会这么“像”希腊语、拉丁语等欧洲的语言?这促使人们去 26
第2进什么是语意学 思考语言间的关系。187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威廉·琼斯 (William Jones),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提· 出梵语与希腊语、日耳曼语、拉丁语等有亲属关系的假设: 梵语,不论其历史如何,有绝妙的结构,比希腊语更 完善,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者提炼得更高雅,但它与二 者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上都非常相似。这种相似不可 能是偶然的。…任何哲学家在研究梵语、希腊语和拉 丁语时都不能不认为,这些语言来自同一个原始语(pr0 to-language》,而这种原始语也许不存在了。由于类似的 道理…可以认为哥特语和凯尔特语也与梵语同源。 这-一演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关系的看法,并且 引发了对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日耳蔓语的比较研究的热潮,产 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样,印欧语的两大研究传统相互结合,形 成为一个统一的印欧语研究传统,使语首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其标志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 围不乎局限于书面语,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孤立的语言,而是此较不 同语言结构的异同揭示语言关系的共性规律,而就历史比较语言 学来说,就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就不同语言有无共同来源而将不同 的语言分为若于个语系,平常说的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就是根据 有无共同来源而进行的语言分类。19世纪可以说就是历史比较 语言学的世纪。从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时候开始,语言学就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再是哲学等其他学科的附哺。 语文学是英语philology的汉泽,语言学的英文是linguistics,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但在汉语中,语文学和语言学仅仅是一字之 差,但柑互有重要的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 (])语言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其任务是通过语言结构异同比 较的研究探索语言相瓦关系的共同结构原理,或者说,通过语言特 点的研究揭示语言共性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与文学、历史学、 27
汉语结构的基市原理 哲学等一样,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其他科学的附庸。 (?)有独立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学诞生之初就是历史比较法。 (3)用来研究的材料,语文学是书面语等“死”材料,面语言学 则主要是方指、亲属语言等“活”材料,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历史上遗 留下来的“死”材料,进行历史比较的研究,借此对“死”材料作出 “活”的解释,揭示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进入20世纪,以 索绪尔的《普通语学教程》为标志,产生“语言中心主义”的语言 的转向,完全以口语为研究对象,排斥文字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 因而书面语也就失去它在语言研究中的应有地位。这种倾向直到 20世纪的后半叶才开始得到初步的纠正.。 人类语言的研究尽管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它还很年轻,其内部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特别是其中的语义规 律,有待于人们去挖掘。 2.2科学思潮的更替和语言学的发展 2.2.1语言学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它的发展与科学 思潮息息相关。语言学之成为一]独立的科学始自历史比较语蓓 学,它的诞生与生物进化论思潮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历史比较法 就脱胎于研究物种变异的生物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 形态》中指出,比较解剖学、比较植物学、比较语言学“这些科学正 是由于比较和确定了被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别面获得了巨大的成 就,在这些科学中比较具有普遍意义”。 将物种变异的比较方法用于语言的研究,首先产生.了一种语 言理论模型,这就是谱系树理论。提出这一理论的语言学家叫施 莱哈尔(August Schleicher)。I863年他仿效生物遗传发展的思 路,在《达尔文理论和语言学中将语言间的关系系谱化,认为语言 也是有“生命”的,有生、老、病、北的各个演化阶段。一个原始母语 (proto-language)会生发出若干个女儿语(laughter languages),而 随着这些女儿语的诞生,这个原始母语也就随之消亡了;之后,每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