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刘伟、李绍荣(2003)对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然而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纪玉川、吴勇民(2006)根据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利用1978-2003年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惟一的动态均衡关系,且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不是相反。11
11 3.1.2 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 献的研究 刘伟、李绍荣(2003)对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 长的实证分析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 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然而第三产业的 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 的正效应,因此只有通过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 业的效率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纪玉川、吴勇民(2006)根据协整理论和格兰杰 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利用1978- 2003年产业结构 演进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 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惟一的 动态均衡关系,且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增长的 原因而不是相反
3.1.2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刘伟、张辉(2008)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12
12 3.1.2 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 献的研究 刘伟、张辉(2008)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 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 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表 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产业结构变 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随着市 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 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 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
3.1.2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干春晖、郑若谷(2009)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要素的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资本的产业间转移却并不满足结构红利假说,反而存在“结构负利”。这表明,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产率的增长。13
13 3.1.2 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 献的研究 干春晖、郑若谷(2009)在估计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 基础上,分析了我国1978-1992年、1992-2001年 及2001-2007年三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 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并利 用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 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 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要素的 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资本的产业间转 移却并不满足结构红利假说,反而存在“结构负利” 。 这表明,要素转移推动着产业结构演进,进而影响生 产率的增长
观点的分歧3. 1. 3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经济业绩,但什么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却是一个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国渐进的制度变革一一市场化、非国有化以及对外开放化大大提高了中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资本的积累,进而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田国强,2000;刘伟,2001;Meggins0n,2001)。(2)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是制度转轨的产物而是落后的二元经济快速转型的产物,二元经济转型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J.Sachs,1994,1996;V.Pop0v,2000)。14
14 3.1.3 观点的分歧 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经 济业绩,但什么是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 却是一个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国渐 进的制度变革——市场化、非国有化以及对外开 放化大大提高了中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资本的积 累,进而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田国 强,2000;刘伟,2001; Megginson,2001)。 (2)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是制度转轨的产物, 而是落后的二元经济快速转型的产物,二元经济 转型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 源泉(J.Sachs, 1994, 1996; V.Popov, 2000)
3.1.3观点的分歧陈佳贵等(2006)的实证分析表明,19952004年的10年中,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2000年以后,工业结构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大部分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3)资本投入增加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邱晓华、郑京平等(2006)通过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因素模型,实证分析表明资本投入增加是中国过去26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效率提高、制度变迁等技术进步的贡献也较强。(表3-5)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相对较弱。15
15 3.1.3 观点的分歧 陈佳贵等(2006)的实证分析表明,1995 - 2004年的10年中,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 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 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2000年以后,工业结构 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大部分地区工业化 的主要动力。 (3)资本投入增加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 源泉。邱晓华、郑京平等(2006)通过建立中 国经济增长的综合因素模型,实证分析表明, 资本投入增加是中国过去26年经济增长最主要 的源泉,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效率提高、制度 变迁等技术进步的贡献也较强。(表3-5)劳 动投入增加的贡献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