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51980-2004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因素各因素产出年均增长对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弹性率(%)的贡献率(%)的拉动作用(%)GDP9.8资本投入8. 959.25.80. 654劳动投入2.55. 10.50. 19635.73.5技术进步结构变动4. 10. 4- 2. 80.1596.9人力资本0. 1178.20. 83. 1制度创新6. 20. 30.044其它因素0.01920.42.010
16 表3-5 1980 -2004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2J3.2.1模型建立3.2.2数据选取3.2.3中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17
17 3.2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2.1 模型建立 3.2.2 数据选取 3.2.3 中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 证研究
3.2.1模型建立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罗默(Romer,2000)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怎样度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现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1)Y=F(X1, X2, .., Xk, A)其中Y表示总产出;X(i=1,2.k)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18
18 3.2.1 模型建立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罗默(Romer,2000)认为:长 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 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 贡献的。 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 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 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 怎样度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为人们关注的 一个主要问题。 现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 Y=F(X1,X2,.,Xk,A) (1) 其中Y表示总产出;Xi(i=1,2.,k)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 量;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
3.2.1模型建立统计意义上的总产出量与产业产出量之间的恒等关系需进一步说明:从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角度讲,总产出量恒等于所有产业的产出量之和,然而在一定经济制度之下有的产业之间会出现极高的协同性,或有的产业自身对总产出没有显著的贡献,但与其他产业合在一起却对总产出有极大的解释作用,对于这部分产业我们视其为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非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因此,在上述的函数中可能不存在总产出量等于所有产业产出量之和的恒等关系。对上述函数(1)求全微分可得:dY= aYlaXi dX,+ aYlaX2 dX,+...+ aYlax(2)dXk+ aYlaAdA19
19 3.2.1 模型建立 统计意义上的总产出量与产业产出量之间的恒等 关系需进一步说明: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角度讲,总产出量恒等于所 有产业的产出量之和,然而在一定经济制度之下, 有的产业之间会出现极高的协同性,或有的产业自 身对总产出没有显著的贡献,但与其他产业合在一 起却对总产出有极大的解释作用,对于这部分产业 我们视其为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非经济的一个产 业部门。因此,在上述的函数中可能不存在总产出 量等于所有产业产出量之和的恒等关系。 对上述函数(1)求全微分可得: dY= ∂Y/∂X1 dX1+ ∂Y/∂X2 dX2+.+ ∂Y/∂Xk dXk+ ∂Y/∂AdA (2)
3.2.1模型建立(2)式两端同除以Y得:dY/Y=XiaYdXi/YX1 aX1+X2aYdX2/Y X2 aX2+ ... +XkaY(3)Xk/YXkaXk+AaYdA/YAaA其中XaYYaXi表示第i产业的总产出弹性,记为βi:则(3)式可以改写为:d Y/Y=β1dX1/X1+β2dX2/X2+...+β kdXk/Xk(4)+β o其中βo=AaYdA/YAaA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对总产出的贡献。可利用以下计量模型计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log Y=β o+ β ilogXi+ β 2logX2+...+ β klogX k(5)+820
20 3.2.1 模型建立 (2)式两端同除以Y得: dY/Y=X1∂YdX1/Y X1 ∂X1+X2∂YdX2/YX2 ∂X2+ . +Xk∂Y Xk/YXk∂Xk+A∂YdA/YA∂A (3) 其中 Xi∂Y/Y∂Xi 表示第i产业的总产出弹 性,记为βi;则(3)式可以改写为: dY/Y=β1dX1/X1+β2dX2/X2+.+βkdXk/Xk +β0 (4) 其中β0=A∂YdA/YA∂A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对 总产出的贡献。 可利用以下计量模型计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 logY=β0+β1logX1+β2logX2+.+βklogXk +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