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 、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4分) 世上有些苦难,看见就叫人揪心。甚至有人饥不gu6①腹,他们畏惧严冬,他们 害怕生存。可是,也有人吃早熟的莱蔬;他们要求土地违反节令生产,以满足他们的shi_② 欲。某些普通市民仅仅因为富有,胆敢一道莱吞下百户人家的食费。谁愿意,就去冋这些 极端荒tang_③的现象作斗争吧。如有可能,我j_④不愿作不幸者也不愿作幸运 我要过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 而面对眼前的苦难,人们会因为幸福而感到羞耻。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吏禄三百石, (白居易《观刈麦》) 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6)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撒播芬芳的高洁品质的句 子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意思一致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先主遂诣亮 (2)楚人怜之 (3)先帝不以臣卑鄙_▲(4天下缟素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怫然怒 吴广以为然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C.虽千里不敢易也 虽人有百手 D.辍耕之垄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 2016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试卷共 7 页,满分 150 分(含书写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请用 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4 分) 世上有些苦难,看见就叫人揪心。甚至有人饥不 guǒ ① 腹,他们畏惧严冬,他们 害怕生存。可是,也有人吃早熟的菜蔬;他们要求土地违反节令生产,以满足他们的 shì ② 欲。某些普通市民仅仅因为富有,胆敢一道菜吞下百户人家的食费。谁愿意,就去同这些 极端荒 táng ③ 的现象作斗争吧。如有可能,我 jì ④ 不愿作不幸者也不愿作幸运 儿;我要过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 而面对眼前的苦难,人们会因为幸福而感到羞耻。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⑴吏禄三百石, ▲ 。 (白居易《观刈麦》) ⑵ ▲ ,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⑷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⑸《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 ▲ , ▲ ”。 ⑹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撒播芬芳的高洁品质的句 子是“ ▲ , ▲ 。” ⑺《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 ▲ , ▲ ”意思一致。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⑴先主遂诣.亮 ▲ ⑵楚人怜.之 ▲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⑷天下缟素.. ▲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秦王怫然.怒 吴广以为然.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C.虽.千里不敢易也 虽.人有百手 D.辍耕之.垄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名著阅读。(6分) 1)关于《水浒》,鲁迅曾说:“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一一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请写 出鲁迅话中所指的事情。(2分) (2)选择以下人物中的两位,分别写出他们的人生结局。(2分) ①武松:▲②晁盖: ③卢俊义:▲④李逵 (3)宋江是梁山英雄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关于宋江的分析中,与起义悲 剧结局有关的是( )(可多选)(2分) A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攻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 B思想性格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想做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成为 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抗官府的人物 C主观上,他不愿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后来上梁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D他在与官军对阵中,总是想到如何为日后的招安预留地步。 、现代文阅读(31分) 【甲文】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乜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岀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 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 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 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 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 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 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 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 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局;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 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核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 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 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 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飖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 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岀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 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 有钱,我就会给你的
2 5.名著阅读。(6 分) ⑴关于《水浒》,鲁迅曾说:“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请写 出鲁迅话中所指的事情。(2 分) ▲ ⑵选择以下人物中的两位,分别写出他们的人生结局。(2 分) ①武 松: ▲ ②晁盖: ▲ ③卢俊义: ▲ ④李逵: ▲ ⑶宋江是梁山英雄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关于宋江的分析中,与起义悲 剧结局有关的是( )(可多选)(2 分) A 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攻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 B 思想性格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想做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成为 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抗官府的人物。 C 主观上,他不愿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后来上梁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D 他在与官军对阵中,总是想到如何为日后的招安预留地步。 二、现代文阅读(31 分) 【甲文】 骑 桶 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 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 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 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 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 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 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 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 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局;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 ——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 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 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 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 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 “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一 有钱,我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 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没有听错吧?有一位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惬意地背靠着 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 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样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 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我喊着,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 双眼,“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假如你们给我 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其他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 只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 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假如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 想想你夜里那吓人的咳嗽声。为了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 了你的妻儿,更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給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立刻看到了我。“老板娘,” 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子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运回去;一铲最 次的煤也行。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 词多么像钟声,它们和刚才所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 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 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天太冷 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 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 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 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浮升到冰山区 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选自《外国小说欣赏》) 【乙文】 也谈对卡夫卡《骑桶者》的理解 詹丹 卡夫卡的小说向来以晦涩著称,个别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针对这些作品的思想 意蕴和艺术特色,时有讨论文章发表,如朱前珍老师的《緣何骑桶——<骑桶者>虛构艺术 解析》(以下省称朱文)。细读该文,发现其论述到的一些具体描写,与我依据小说文本作
3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 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没有听错吧?有一位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惬意地背靠着 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 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样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 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我喊着,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 双眼,“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假如你们给我 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其他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 只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 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假如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 想想你夜里那吓人的咳嗽声。为了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 了你的妻儿,更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立刻看到了我。“老板娘,” 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子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运回去;一铲最 次的煤也行。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 词多么像钟声,它们和刚才所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 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 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天太冷 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 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 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 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浮升到冰山区 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选自《外国小说欣赏》) 【乙文】 也谈对卡夫卡《骑桶者》的理解 詹丹 卡夫卡的小说向来以晦涩著称,个别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针对这些作品的思想 意蕴和艺术特色,时有讨论文章发表,如朱前珍老师的《缘何骑桶——<骑桶者>虚构艺术 解析》(以下省称朱文)。细读该文,发现其论述到的一些具体描写,与我依据小说文本作
出的理解有颇多差异,而这又涉及怎样理解该作品的一些核心问题,特撰文讨论 朱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卡夫卡把笔下的主人公“我”设计为在严冬的日子里,骑着 而不是提着)空无一物的煤桶飞往煤铺子乞讨煤炭的意义。这三个部分依次为“骑桶 是恐惧心理的表现”、“骑桶’是‘异化’的象征”、“骑桶’为表现多重主旨”。其中, 在第三部分论述多重主旨中重复了前两部分的一些观点外,较有新意的见解主要集中于第 部分,遗憾的是,第一部分的观点,基本沿用胡少卿一篇解读文章《人与世界的不可通 融性:卡夫卡<骑桶者>》(以下省称胡文)。本文要讨论的是,朱文的观点看上去有些新意, 但从文本自身来看,尚缺乏必要的依据。 关于小说核心内容“骑桶”的原因,胡文这样解释:他选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害怕 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撤走。 而朱文则说:“骑桶者”之所以“骑桶”,是因为他的恐惧心理。“我”害怕讨煤被 拒绝,所以选择了“骑桶”这样特殊的方式,如被拒绝,就可以快速地离开。 但是从小说本身看,作者没有写“我”在出发前,就有了一旦被拒绝就迅速撤离的打 算,后来也没有写“我”有这方面的举动。相反,作者在文中就给出了骑桶飞翔的理由: 胡文提出“骑桶”的理由是因为害怕失败,或者如朱文那样进一步说卡夫卡在写给密 伦娜的信中提出“我的本质是恐惧”,由此把这种恐惧推断至卡夫卡创作的所有小说,其 实仅仅是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文本出发解读文本。 卡夫卡的《变形记》而谈卡夫卡小说具有“异化”特点的文章是相当多的。朱文在 文章第二部分“‘骑桶’是‘异化’的象征”中,也谈到了“骑桶者”的异化问题。但在 这部分文章里,除了同义反复地说“骑桶”的方式就是异化(却没有给出基本的解释) 又泛泛而论地说是写出了“我”与世俗世界疏离的感觉,就转而谈别人反复谈过的卡夫卡 《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异化问题了。至于“骑桶者”异化的特征在小说中有怎样的 具体表现,这种表现又显示了怎样的意义,却并没有任何的分析和说明 异化常常是指对象特性的丧失,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私有财产不仅使人的个性异 化,而且也使物的个性异化。从小说《骑桶者》的文本来看,对人与物异化现象的描写还 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从三点来分析。 再次,也是煤铺老板夫妇的异化。当骑桶者在天空中向煤铺老板夫妇乞求时,老板夫 妇对这种乞求虽然也有所察觉,但最终老板娘却是以钟声解释了“我”的乞求,特别是 “不能马上”付钱的说明,这“不能马上”四个字,老板娘更认为是钟声,连“我”自己 也认为太像钟声了。他们的异化恰恰带来了我与他们的交流问题,制造了人与世界的不可 胡文认为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一直在言说的主题——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 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为交流方式 有问题?而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难道不正是交流者自身性格的弱点导致的吗?对于这样的 观点,朱文表示认同而加以引用。但这样的分析,把“我”的失败归之于“我”性格的弱 点,认为“我”与煤铺老板夫妇没有正面交流,使他们无法知道自己的困难,认为交流始 终停留在自身的想象等等,其实都无法从文本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4 出的理解有颇多差异,而这又涉及怎样理解该作品的一些核心问题,特撰文讨论。 朱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卡夫卡把笔下的主人公“我”设计为在严冬的日子里,骑着 (而不是提着)空无一物的煤桶飞往煤铺子乞讨煤炭的意义。这三个部分依次为“骑桶’ 是恐惧心理的表现”、“骑桶’是‘异化’的象征”、“骑桶’为表现多重主旨”。其中, 在第三部分论述多重主旨中重复了前两部分的一些观点外,较有新意的见解主要集中于第 一部分,遗憾的是,第一部分的观点,基本沿用胡少卿一篇解读文章《人与世界的不可通 融性:卡夫卡<骑桶者>》(以下省称胡文)。本文要讨论的是,朱文的观点看上去有些新意, 但从文本自身来看,尚缺乏必要的依据。 关于小说核心内容“骑桶”的原因,胡文这样解释:他选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害怕 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撤走。 而朱文则说:“骑桶者”之所以“骑桶”,是因为他的恐惧心理。“我”害怕讨煤被 拒绝,所以选择了“骑桶”这样特殊的方式,如被拒绝,就可以快速地离开。 但是从小说本身看,作者没有写“我”在出发前,就有了一旦被拒绝就迅速撤离的打 算,后来也没有写“我”有这方面的举动。相反,作者在文中就给出了骑桶飞翔的理由: 6 ▲ 胡文提出“骑桶”的理由是因为害怕失败,或者如朱文那样进一步说卡夫卡在写给密 伦娜的信中提出“我的本质是恐惧”,由此把这种恐惧推断至卡夫卡创作的所有小说,其 实仅仅是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文本出发解读文本。 因卡夫卡的《变形记》而谈卡夫卡小说具有“异化”特点的文章是相当多的。朱文在 文章第二部分“‘骑桶’是‘异化’的象征”中,也谈到了“骑桶者”的异化问题。但在 这部分文章里,除了同义反复地说“骑桶”的方式就是异化(却没有给出基本的解释), 又泛泛而论地说是写出了“我”与世俗世界疏离的感觉,就转而谈别人反复谈过的卡夫卡 《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异化问题了。至于“骑桶者”异化的特征在小说中有怎样的 具体表现,这种表现又显示了怎样的意义,却并没有任何的分析和说明。 异化常常是指对象特性的丧失,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私有财产不仅使人的个性异 化,而且也使物的个性异化。从小说《骑桶者》的文本来看,对人与物异化现象的描写还 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从三点来分析。 7 ▲ 再次,也是煤铺老板夫妇的异化。当骑桶者在天空中向煤铺老板夫妇乞求时,老板夫 妇对这种乞求虽然也有所察觉,但最终老板娘却是以钟声解释了“我”的乞求,特别是 “不能马上”付钱的说明,这“不能马上”四个字,老板娘更认为是钟声,连“我”自己 也认为太像钟声了。他们的异化恰恰带来了我与他们的交流问题,制造了人与世界的不可 通融。 胡文认为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一直在言说的主题——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 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为交流方式 有问题?而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难道不正是交流者自身性格的弱点导致的吗?对于这样的 观点,朱文表示认同而加以引用。但这样的分析,把“我”的失败归之于“我”性格的弱 点,认为“我”与煤铺老板夫妇没有正面交流,使他们无法知道自己的困难,认为交流始 终停留在自身的想象等等,其实都无法从文本中得到有力的证明
胡文说卡夫卡小说的总体特征在于表现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这样的判断大致是对 的,但具体落实到毎篇小说,又有着千差万别的呈现状态。就这篇小说而言,这种不可通 鼬,不是没有正面交流,不是交流方式出了问题,而是交流本来就难以得到正常展开。 对小说家卡夫卡而言,人能停留在幻想中,未必就是一种不幸。不幸的在于现实总要 把梦想无情搅碎。《骑桶者》中的“我”就是被现实粉碎了梦想,被现实粉碎了“我”对 他人的善意想象。 (文章有删改) 细读两文,依据对【甲文】的理解回答问题,使【乙文】的评论完整。(16分) 6.“我”为何选择“骑桶”的方式去借煤?结合【甲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回答。(4分) 7.细读【甲文】,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回答文中的“异化”现象。(6分) 8细读【甲文】,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我”与煤店老板夫妇的交流难以正常展开的原 因。(6分) 细读【乙文】,回答问题。(15分) 9.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结合相关内容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 ①朱前珍的《缘何骑桶——〈骑桶者>虛构艺术解析》与胡少卿《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 卡夫卡<骑桶者>》中关于“骑桶”原因的解释是不一致的 ②本文作者也认为“我”借煤失败是一次交流的失败,是自身性格的弱点而导致的 10.本文就《骑桶者》一文从哪些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阅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 11.请结合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6分) 、古诗文阅读(17分) (一-)(4分) 谒金门冯廷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 坠。终曰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2.以下诗句与本首词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13.本词结尾的“闻鹊喜”改为“闻喜鹊”,可以吗?结合词简要回答。(2分)
5 胡文说卡夫卡小说的总体特征在于表现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这样的判断大致是对 的,但具体落实到每篇小说,又有着千差万别的呈现状态。就这篇小说而言,这种不可通 融,不是没有正面交流,不是交流方式出了问题,而是交流本来就难以得到正常展开。 8▲ 对小说家卡夫卡而言,人能停留在幻想中,未必就是一种不幸。不幸的在于现实总要 把梦想无情搅碎。《骑桶者》中的“我”就是被现实粉碎了梦想,被现实粉碎了“我”对 他人的善意想象。 (文章有删改) 细读两文,依据对【甲文】的理解回答问题,使【乙文】的评论完整。(16 分) 6. “我”为何选择“骑桶”的方式去借煤?结合【甲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回答。(4 分) 7.细读【甲文】,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回答文中的“异化”现象。(6 分) 8.细读【甲文】,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我”与煤店老板夫妇的交流难以正常展开的原 因。(6 分) 细读【乙文】,回答问题。(15 分) 9.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结合相关内容判断并说明理由。(6 分) ①朱前珍的《缘何骑桶——<骑桶者>虚构艺术解析》与胡少卿《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 卡夫卡<骑桶者>》中关于“骑桶”原因的解释是不一致的。 ▲ ②本文作者也认为“我”借煤失败是一次交流的失败,是自身性格的弱点而导致的。 ▲ 10.本文就《骑桶者》一文从哪些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阅读全文,简要概括。(3 分) ▲ 11.请结合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6 分) ▲ 三、古诗文阅读(17 分) (一)(4 分) 谒金门 冯廷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 坠。终曰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2.以下诗句与本首词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2 分) A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13.本词结尾的“闻鹊喜”改为“闻喜鹊”,可以吗?结合词简要回答。(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