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及其核算内容 制造业企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主要的生产单位。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它 的经营活动经历了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完整的阶段。企业为了进行其生产经营 活动,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资金,而这些经营资金 都是从一定的来源渠道取得的。经营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具体运用时表现为 不同的占用形态,一般可分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而 且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这些资金形态不断转化,形成经营资金的循环 与周转。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最完整,其经济业务最具有代表性。因此, 在本章以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例来介绍账户和复式记账的运用。制 造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及其核算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筹集资金业务 任何一个经济实体其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所以, 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就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首要经济活动。 企业筹资的渠道主要包括接受投资人的投资(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向债权人 借入各种款项(负债资金)。筹集到的资金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 也可以是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对所有者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取得、负债资金 利息的计算及本金和利息的归还成为筹集资金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 二、供应过程业务 企业筹集到的资金首先进入供应过程。在该过程中,企业除了购置生产经营 设备等劳动资料外,另外还需要不断地购买各种材料等劳动对象,从而为生产产 品做好物资上的准备。经过供应过程,货币资金分别转化为固定资金形态和储备 资金形态。 在该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等劳动资料一旦购买完成将长期供企业使用,因 而供应过程的主要核算内容是用货币资金(或形成结算债务)购买原材料的业务, 包括支付材料价款和税款、计算采购成本、材料验收入库结转成本等。 三、生产过程业务 生产过程是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运用劳 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 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形成了生产费用。因此生产过程既是产 品的制造过程,又是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资金形态 由固定资金、储备资金和一部分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待产成品生产出 来并验收入库之后,又转化为成品资金。 生产过程具体经济业务和核算内容包括:()归集和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包 括为生产产品耗费材料而形成的材料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工资和福利费等 人工费用、使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而形成的折旧费用等:(2)生产费用按加工 产品的对象进行分配并计算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及其核算内容 制造业企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主要的生产单位。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它 的经营活动经历了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完整的阶段。企业为了进行其生产经营 活动,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资金,而这些经营资金 都是从一定的来源渠道取得的。经营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具体运用时表现为 不同的占用形态,一般可分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而 且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这些资金形态不断转化,形成经营资金的循环 与周转。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最完整,其经济业务最具有代表性。因此, 在本章以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例来介绍账户和复式记账的运用。制 造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及其核算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筹集资金业务 任何一个经济实体其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所以, 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就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首要经济活动。 企业筹资的渠道主要包括接受投资人的投资(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向债权人 借入各种款项(负债资金)。筹集到的资金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 也可以是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对所有者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取得、负债资金 利息的计算及本金和利息的归还成为筹集资金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 二、供应过程业务 企业筹集到的资金首先进入供应过程。在该过程中,企业除了购置生产经营 设备等劳动资料外,另外还需要不断地购买各种材料等劳动对象,从而为生产产 品做好物资上的准备。经过供应过程,货币资金分别转化为固定资金形态和储备 资金形态。 在该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等劳动资料一旦购买完成将长期供企业使用,因 而供应过程的主要核算内容是用货币资金(或形成结算债务)购买原材料的业务, 包括支付材料价款和税款、计算采购成本、材料验收入库结转成本等。 三、生产过程业务 生产过程是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运用劳 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 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形成了生产费用。因此生产过程既是产 品的制造过程,又是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资金形态 由固定资金、储备资金和一部分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待产成品生产出 来并验收入库之后,又转化为成品资金。 生产过程具体经济业务和核算内容包括:(1)归集和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包 括为生产产品耗费材料而形成的材料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工资和福利费等 人工费用、使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而形成的折旧费用等;(2)生产费用按加工 产品的对象进行分配并计算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四、销售过程业务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并按照销售价格与购买单位办理各种煮 项的结算 收回货款,从而使得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了生 产经营过程的起点,使生产经营完成了一次循环。确认销售收入,按配比原则结 转销售成本,与购买单位货款和税款的结算,支付和归集销售费用,计算并及时 缴纳各种销售税金及附加,这些都属于销售过程的核算内容。 五、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对于制造业企业面言,生产并销售产品是其主要的经营业务,即主营业务 除主营业务之外、制造业企业还要发生一些其他诸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 附营业务(其他业务),以及进行对外投资以获得收益的投资业务。主营业务、 其他业条以及投资业条构成了企业的全部经营业条。在营业活动之外,企业不会 经常发生非营业业务, 从而获得营业外的收入或发生营业外的支出 企业在生产 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各项收入遵循配比原则抵偿了各项成本、费用之后的差额 形成企业的所得,即利润总额。这即是财务成果的形成过程。 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应按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上交所 得税。交纳企业税后的利润即为企业的净利润。按照《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 的要求 ,对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进行合 理的分配,如果是发4 了亏损, 还要按照材 过利润分 一部分资金要退出企业,一部分资金要以公积金等的形式继续参加企业的资金尚 转。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1)资金筹 集业务:(2)供应过程业务:(3)生产过程业务:(4)销售过程业务:(5)财务 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企业资金筹集业务核算的内容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物质基础。对于任 何一个企业而言,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企业投资人的出资及其增值, 形成所有者(投资人)权益资金:一是向债权人第集的债务性资金,形成债权人 权益(负债)。在会计上,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统称为权益。但是由于两者 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这两种权益的核算也必然有显著的差异 二、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 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 价、其他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构成。其中,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 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实收资本,也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 资本被计入了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 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
四、销售过程业务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并按照销售价格与购买单位办理各种款 项的结算,收回货款,从而使得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了生 产经营过程的起点,使生产经营完成了一次循环。确认销售收入,按配比原则结 转销售成本,与购买单位货款和税款的结算,支付和归集销售费用,计算并及时 缴纳各种销售税金及附加,这些都属于销售过程的核算内容。 五、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对于制造业企业面言,生产并销售产品是其主要的经营业务,即主营业务。 除主营业务之外、制造业企业还要发生一些其他诸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 附营业务(其他业务),以及进行对外投资以获得收益的投资业务。主营业务、 其他业务以及投资业务构成了企业的全部经营业务。在营业活动之外,企业还会 经常发生非营业业务,从而获得营业外的收入或发生营业外的支出。企业在生产 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各项收入遵循配比原则抵偿了各项成本、费用之后的差额, 形成企业的所得,即利润总额。这即是财务成果的形成过程。 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应按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上交所 得税。交纳企业税后的利润即为企业的净利润。按照《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 等的要求,对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进行合 理的分配,如果是发生了亏损,还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弥补。通过利润分配, 一部分资金要退出企业,一部分资金要以公积金等的形式继续参加企业的资金周 转。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1)资金筹 集业务;(2)供应过程业务;(3)生产过程业务;(4)销售过程业务;(5)财务 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企业资金筹集业务核算的内容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物质基础。对于任 何一个企业而言,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企业投资人的出资及其增值, 形成所有者(投资人)权益资金;二是向债权人筹集的债务性资金,形成债权人 权益(负债)。在会计上,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统称为权益。但是由于两者 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这两种权益的核算也必然有显著的差异。 二、所有者权益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 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 价、其他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构成。其中,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 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实收资本,也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 资本被计入了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 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
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 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所有者 权益中的实收 本和资本公积 金业务的核算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即留有 收益的内容将在本章第六节财务成果业务中进行阐述。 (一)实收资本业务的核算 按昭我用右关法律规定,投资者设立企业首先冰须投入资本。空收资本是将 资者入资木形成 本的价值,所有者向企业投》 的资 在 船识下 需偿还, 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1.实收资本的含义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的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 企业的资本金。实收资本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实力,是创办企业的“本钱”。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注册资本金制度。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企业成立 时,投资者必须宣 按照其 业注册资本的份额向 没入财产物资,形成企 业的资本,作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也作为企业未来向投资者分 配利润的依据,如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 等。因此,在投资者足额缴纳资本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该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 企业接受各方投者投入的资本金应遵瓷本保全(或称资本维持)制府的 要求。除法律 不得随意抽国 在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收入 发生的费用,以及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等都不得直接增减投入资本。 2.实收资本的分类 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即形成企业的资本金。企业的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 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企业的资本金按照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不同物质形态又可以分为货币资金出 资”,以及实务、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股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 货币资产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资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 估或低估作价。 3.实收资本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收到各方投资者投入资本金入账价值的确定是实收资本核算中的一个 比较重要的问题。总体来说投入资本是按照实际收到的投资额入账。对于收到的 是货币资金投资的,应以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额入账,对于收到的是实物等其他 形式投资的,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对于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额或投资各 方确认的资产价值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部分,作为超面额缴入资本, 计入资本公积金 4.实收资本业务的会计处理 为了反映实收资本的形成及其以后的变化情况,在会计核算上应当设置“实 收资本”账户(股份公司开设“股本”账户)。“实收资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 类账户,用来核算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变化过程及其结果,其贷方登记所有者 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增加,借方登记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减少,期末余额在贷 方,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结余额。企业应按照投资者的不同设置明细账 户,进行明细核算。 我国《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 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所有者 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金业务的核算,至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即留存 收益的内容将在本章第六节财务成果业务中进行阐述。 (一)实收资本业务的核算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投资者设立企业首先必须投入资本。实收资本是投 资者投入资本形成法定资本的价值,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 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1.实收资本的含义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的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 企业的资本金。实收资本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实力,是创办企业的“本钱”。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注册资本金制度。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企业成立 时,投资者必须首先按照其占企业注册资本的份额向企业投入财产物资,形成企 业的资本,作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也作为企业未来向投资者分 配利润的依据,如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收资本 等。因此,在投资者足额缴纳资本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该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 企业接受各方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应遵守资本保全(或称资本维持)制度的 要求。除法律、法规有规定者外,不得随意抽回。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收入、 发生的费用,以及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等都不得直接增减投入资本。 2.实收资本的分类 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即形成企业的资本金。企业的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 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企业的资本金按照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不同物质形态又可以分为货币资金出 资①,以及实务、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股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 货币资产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资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 估或低估作价。 3.实收资本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收到各方投资者投入资本金入账价值的确定是实收资本核算中的一个 比较重要的问题。总体来说投入资本是按照实际收到的投资额入账。对于收到的 是货币资金投资的,应以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额入账,对于收到的是实物等其他 形式投资的,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对于实际收到的货币资金额或投资各 方确认的资产价值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部分,作为超面额缴入资本, 计入资本公积金。 4.实收资本业务的会计处理 为了反映实收资本的形成及其以后的变化情况,在会计核算上应当设置“实 收资本”账户(股份公司开设“股本”账户)。“实收资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 类账户,用来核算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变化过程及其结果,其贷方登记所有者 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增加,借方登记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减少,期末余额在贷 方,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结余额。企业应按照投资者的不同设置明细账 户,进行明细核算。 ①我国《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 30%
“实收资本”账户的结构如下: 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的减少额 实收资本的增加额 期末余领:实收瓷本的实有领 下面举例说明实收资本的核算过程: 例5一1]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接受A公司投资3000000元,该款项已经存 入银 分析:企业收到投资者以货币形式投入的资本,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3000000元,记入“银 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增加3000000 元, 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实收资本 3000000 [例5一2]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收到B公司投入的机器设备一套,经评估确认 的价值为150000元。 公析. 对于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实物资产投资的,应在办理实物产权转移手续 时按照投资 7确认 (或经评估)的价值入账。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 一方面信 得公司的固定资产增加150000元,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 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增加150000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固定资产 150000 带。收咨木 150000 [例5一3]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收到C公司非专利技术出资,经评估确认的价 值为70000元。 分析:对于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出资的,应按照合同、协议或公司章程规定移交有关凭证时按照投资各方确认(或 经评估)的价值入账。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 方面使得公司的无形资产增加 70000元 记入“无形资产”账户的借方 另一 面使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 投资增加70000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无形资产 70000 贷:实收资本 70000 (二)资本公积业务的核算 1.资本公积的含义 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者他人投人到企业、所有权归属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 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采用注册资 本制度,因此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出资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 额的部分无法直接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名义出现,而将其计入资本公积。资 本公积除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 失。 从其实质上来看,资本公积是一种准资本,它是资本的一种储备形式。但是,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或股本)又有一定的区别,实收资本(或股本)是公司所
“实收资本”账户的结构如下: 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的减少额 实收资本的增加额 期末余额:实收资本的实有额 下面举例说明实收资本的核算过程: [例 5—1]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接受 A 公司投资 3 000 000 元,该款项已经存 入银行。 分析:企业收到投资者以货币形式投入的资本,应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 3 000 000 元,记入“银 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增加 3 000 000 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银行存款 3 000 000 贷:实收资本 3 000 000 [例 5—2]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收到 B 公司投入的机器设备一套,经评估确认 的价值为 150 000 元。 分析:对于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实物资产投资的,应在办理实物产权转移手续 时按照投资各方确认(或经评估)的价值入账。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 得公司的固定资产增加 150 000 元,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 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投资增加 150 000 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固定资产 150 000 贷:实收资本 150 000 [例 5—3]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收到 C 公司非专利技术出资,经评估确认的价 值为 70 000 元。 分析:对于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出资的,应按照合同、协议或公司章程规定移交有关凭证时按照投资各方确认(或 经评估)的价值入账。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公司的无形资产增加 70 000 元,记入“无形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 投资增加 70 000 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无形资产 70 000 贷:实收资本 70 000 (二)资本公积业务的核算 1.资本公积的含义 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者他人投人到企业、所有权归属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 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采用注册资 本制度,因此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出资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 额的部分无法直接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名义出现,而将其计入资本公积。资 本公积除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 失。 从其实质上来看,资本公积是一种准资本,它是资本的一种储备形式。但是, 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或股本)又有一定的区别,实收资本(或股本)是公司所
有者(股东)为谋求价值增值而对公司的一种原始投入,从法律上讲属于公司的 而资本公积可以来源于投资者的额外投入,也可以来源于除投资者之 外的其他企 成人人的招入 可以说 收木 于论在上不 在金额上,都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而不同来源形成的资本公积却归所有投资者 共同享有。 2.资本公积的用途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干种种老虑,者如增加资本的流动性,改恋公司所右著 投入资本的结构,体现公司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等 对于形成的资本公积可以 按照规定的用途予以使用。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就在于转赠资本,即在办理增资 手续后用资本公积转赠实收资本,按所有者原有投资比例增加投资人的实收资 本 3.资本公积业务的会计处理 公司的资本公积一般都有其特定的来源。不同来源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其核 算的方法不同 为了反映和监督 本公 金的增调 动及其结余情况 本公积”账户,并设置“资本浩价”“其他资本公积”等的会 本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从不同渠道取得的资本公积金 即资本公积金的增加数,借方登记用资本公积金转赠资本即资本公积金的诚少 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资本公积金的期末结余数。 资本公积”账户的结构如下: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减少额(使用数) 资本公积的增加额 期末余额: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下面举例说明资本公积的核算过程: [例5一4]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接受D公司的投资6000000元,其中5500000 元作为实收资本,另500000元作为资本公积,公司收到该投资者的投资后存入 银行,其他手续已办 分析:这是 项接受投资而又涉及出资额超过法定份额资本的业务。对于出 资额6000000元,其中属于法定份额部分记入“实收资本”,而超过部分作为 “资本公积”。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6000000 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得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分别增加 5500000元和500000元,应记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的贷方。 借:银行存 6000000 贷:实收资本 5500000 资本公积 500000 [例5一5]美达有限责任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将公司的资本公积300000 元转增资本。 分折,这而经济业条的发生 一方面使得公司的资本公积减少300000元 记入“资本公积”账户的借方,另 方面使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实收资本增力 300000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资本公积 300000 贷:实收资本 300000
有者(股东)为谋求价值增值而对公司的一种原始投入,从法律上讲属于公司的 法定资本,而资本公积可以来源于投资者的额外投入,也可以来源于除投资者之 外的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投入。可以说,实收资本(或股本)无论是在来源上还是 在金额上,都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而不同来源形成的资本公积却归所有投资者 共同享有。 2.资本公积的用途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于种种考虑,诸如增加资本的流动性,改变公司所有者 投入资本的结构,体现公司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力等,对于形成的资本公积可以 按照规定的用途予以使用。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就在于转赠资本,即在办理增资 手续后用资本公积转赠实收资本,按所有者原有投资比例增加投资人的实收资 本。 3.资本公积业务的会计处理 公司的资本公积一般都有其特定的来源。不同来源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其核 算的方法不同。为了反映和监督资本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会计上应 设置“资本公积”账户,并设置“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等明细账户。“资 本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从不同渠道取得的资本公积金 即资本公积金的增加数,借方登记用资本公积金转赠资本即资本公积金的减少 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资本公积金的期末结余数。 “资本公积”账户的结构如下: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减少额(使用数) 资本公积的增加额 期末余额: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下面举例说明资本公积的核算过程: [例 5—4]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接受 D 公司的投资 6 000 000 元,其中 5 500 000 元作为实收资本,另 500 000 元作为资本公积,公司收到该投资者的投资后存入 银行,其他手续已办妥。 分析:这是一项接受投资而又涉及出资额超过法定份额资本的业务。对于出 资额 6 000 000 元,其中属于法定份额部分记入“实收资本”,而超过部分作为 “资本公积”。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 6 000 000 元,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得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分别增加 5 500 000 元和 500 000 元,应记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的贷方。 借:银行存款 6 000 000 贷:实收资本 5 500 000 资本公积 500 000 [例 5—5]美达有限责任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将公司的资本公积 300 000 元转增资本。 分析: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公司的资本公积减少 300 000 元, 记入“资本公积”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得公司所有者对公司的实收资本增加 300 000 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 借:资本公积 300 000 贷:实收资本 3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