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铁的来源:食物 黑木尔、海带、 外源性 猪肝、肉类、豆 类 红细胞破 内源性 坏释放的 铁
6 3.铁的来源:食物 外源性 内源性 黑木尔、海带、 猪肝、肉类、豆 类 红细胞破 坏释放的 铁
4.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消化道 Fe 3+ Fe2+ 内 吸收(血红素和游离铁) 肠粘 Fe2+ +Fe3+ 铁蛋白ferritin 膜细 脱铁铁蛋白 胞内 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指标
7 4.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Fe 3+ Fe2+ 吸收(血红素和游离铁) Fe2+ Fe3+ 铁蛋白ferritin 脱铁铁蛋白 消化道 内 肠粘 膜细 胞内 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指标
4.铁的转运:消化道吸收后,大部分氧化为Fe3+ 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为转铁蛋白复合体 转铁蛋白复合体 肝脏合成的 一 种球蛋白 骨髓内的幼RBC 血浆中能与铁相结合的BI球蛋白的总 量称为:总铁结合力(测定血清总铁结合 Hb(70%) 力就代表血清转铁蛋白的含量)
8 4.铁的转运:消化道吸收后,大部分氧化为Fe 3+ 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为转铁蛋白复合体 转铁蛋白复合体 骨髓内的幼RBC Hb(70%) 肝脏合成的 一种βl球蛋白 血浆中能与铁相结合的βl球蛋白的总 量称为:总铁结合力(测定血清总铁结合 力就代表血清转铁蛋白的含量)
5.铁的排泄:肾脏、肠道、汗液分泌 0.5-1.0mg/day (二)铁的生物学作用 1.合成血红蛋白 2.合成肌红蛋白 3.参与合成人体必需的酶(细胞色素酶、琥珀酸脱氢酶) 4.参与能量代谢 5.铁与免疫功能
9 (二)铁的生物学作用 1.合成血红蛋白 2.合成肌红蛋白 3.参与合成人体必需的酶(细胞色素酶、琥珀酸脱氢酶) 4.参与能量代谢 5.铁与免疫功能 5.铁的排泄:肾脏、肠道、汗液分泌 0.5-1.0mg/day
(三)铁缺乏症与缺铁性贫血 铁减少期ID,一 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 iron depletion 缺铁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 程度 iron deficiency erythropoiesis 缺铁性贫血期IDA iron deficiency anemia 血清铁也下降,总铁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下降 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 饱和度下降)
10 铁减少期ID, iron depletion 缺铁性贫血期IDA,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IDE iron deficiency erythropoiesis 缺铁 程度 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 血清铁也下降,总铁 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 饱和度下降)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下降 (三)铁缺乏症与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