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他的胃口很旺,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 一月十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6),至今坚决执行, 也不能不执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国人。这 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 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估计到某种时机,敌 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 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份(英、美、法内部都有这 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但是大 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 蛮性,规定了这个问题的一一方面。 (二二)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 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 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 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 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 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 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 就实际上难于成功。 (二三)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 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份外,其余都不 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 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民有一种希望,认为国际力 23
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 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 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中国是历来休戚相关的。 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份之唯利是图者 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争为 其职志的。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 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 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 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 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 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二四)由此可作结论:妥协的危机是存在的,但 是能够克服,因为敌人的政策即使可作某种程度的 改变,但其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中国内部有妥协 的社会根源,但是反对妥协的占大多数。国际力量 也有一部分赞助妥协,但是主要的力量赞助抗战。 这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妥协危机,坚持抗战 到底。 (二五)现在来答复第二个问题。国内政治的改 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越改进,抗战 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 上依赖于坚持抗战。国民党的各方面的不良现象是 24
严重地存在着,这些不合理因素的历史积累,使得广 大爱国志士发生很大的忧虑和烦闷。但是抗战的经 验已经证明,十个月的中国人民的进步抵得上过去 多少年的进步,并无使人悲观的根据。历史积累下 来的腐败现象,虽然很严重地阻碍着人民抗战力量 增长的速度,减少了战争的胜利,招致了战争的损 失,但是中国、日本和世界的大局,不容许中国人民 不进步。由于阻碍进步的因素即腐败现象之存在, 这种进步是缓慢的。进步和进步的缓慢是目前时局 的两个特点,后一个特点和战争的迫切要求很不相 称,这就是使得爱国志士们大为发愁的地方。然而 我们是在革命战争中,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 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凡属 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 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中日战争将改造中 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成线,就一定 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 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 造。我们把抗战和建国联系起来看,是正当的。说 日本也能获得改造,是说日本统治者的侵略战争将 走到失败,有引起日本人民革命之可能。日本人民 革命胜利之日,就是日本改造之时。这和中国的抗 25
战密切地联系着,这一个前途是应该看到的。 亡国论是不对的, 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二六)我们已把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 助几个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 批驳了亡国论,答复了为什么不易妥协和为什么政 治可能进步的问题。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 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 他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 性:他们将此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 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 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 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祝或国 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 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 性和主观性的倾向。但是他们的改正较容易,只要 一提醒就会明白,因为他们是爱国志士,他们的错误 是一时的。 (二七)然而速胜论者也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 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 26
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 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 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总 之,他们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 常抹杀这一点,因此抹杀了真理的一方面。他们又 没有勇气承认自已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 的又一方面。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错误来,这里也 是主观性和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 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 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为估计不符 合真相,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勉强行去,败军亡国, 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 (二八)我们是否否认亡国危险呢?不否认的。 我们承认在中国面前摆着解放和亡国两个可能的前 途,两者在猛烈地斗争中。我们的任务在于实现解 放而避免亡国。实现解放的条件,基本的是中国的 进步,同时,加上敌人的困难和世界的援助。我们和 亡国论者不同,我们客观地而且全面地承认亡国和 解放两个可能同时存在,着重指出解放的可能占优 势及达到解放的条件,并为争取这些条件而努力。 亡国论者则主观地和片面地只承认亡国一个可能 性,否认解放的可能性,更不会指出解放的条件和为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