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所以被称为弱国。但是在同时,它又处于历史上 进步的时代,这就是足以战胜日本的主要根据。所 谓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 说阿比西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 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中国的进 步。今天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 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 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 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 教育了中国的人民,教育了中国的政党,今天恰好作 了团结抗日的基础。如果说,在俄国,没有一九○五 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那末,我们也 可以说,如果没有十七年以来的经验,也将不会有抗 日的胜利。这是国内的条件。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 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论中国的战 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推独今天遇 到世界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 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 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 18
此胜利了,但那个援助的规模还没有今天广大,性质 也没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 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 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 极大的热忧援助中国,这一现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没 有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 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大量的直接的援助,目 前虽然还没有,尚有待于来日,但是中国有进步和大 国的条件,能够延长战争的时间,促进并等候国际的 援助。 (一七)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 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 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 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 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 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 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 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 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八)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 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 19
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 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 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 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 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 亚因此灭亡了。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相当广大的游 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是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变 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一九)如果亡国论者搬出中国近代解放运动的 失败史来证明“抗战必亡”和“再战必亡”的话,那我 们的答复也是时代不同-一句话。中国本身、日本内 部,国际环境都和过去不相问。日本比过去更强了, 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 颇弱,这一点是严重的情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 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国际间的矛盾作为其侵华 的工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成争过程中, 必然要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事实, 但是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 抛弃不顾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有新的人、新的 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以前有很 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 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 20
的力量用于今日的抗日战争,一这是非常可痛惜 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 革命力量了;一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 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大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国际援 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 国际局面根本已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 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 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在今天, 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战争是艰雉 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 在开始,我们的进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 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就 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没 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这就是抗日战争必不会 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二○)亡国论之没有根据,俱如上述。但是另 有许多人,并非亡国论者,他们是爱国志士,却对时 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棋怕 21
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这两个可忧虑 的问题在广大的人们中间议论着,找不到解决的基 点。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二一)前头说过,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 的,这个杜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就不会不发生。但 妥协是不会成功的。要证明这一点,仍不外向日本、 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 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 机会要到来,那就是在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 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手,但是危机 随即过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 实行公开的掠夺。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 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 和精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中国人的:不但 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份,一当然对后者 稍为客气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 体上,敌人是将东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 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 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 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 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 中国气。敌人的这一野蛮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