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汉字学源系统研究 丸训“取”非达诂。“丸挺影琢”是制乐器的四种方法,丸就是使 之弯曲。这就是说,丸不仅是孰的初文,也是弯的初文。后世通作 弯,丸则用其转义,遂失其造字的初意。 奿wn阙。 “阙”是说越字的形音义均不可考。然而,《广韵》、《集韵》均 读“于愿切”,与丸同音。《六书统》:“越,女之慧而员者。”可见 其音义与蜿相同。《说文·七上·夕部》:“宛,转卧也。”蜿的音义得 之于犯,抠的音义得之于丸,丸和见音义相通,可证越其实是蜿婉的 异体字。 羌qiāng西我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南方蛮闽从 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种也。西南楚 人、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唯东夷从大;大,人 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之 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 甲骨文作筲,非“从人从羊”,而是在人的头部增羊角饰, 以表明该民族的特点。或作,又增缧绁之形,这是因为殷时羌 为主要敌国,故于文字添了几分敌意。 身shn躬也。象人之身。从人,厂声。凡身之屑皆从身。 甲骨文作攵,非“从人,厂声”,而是将人字的腹部增一弧 线,突出人有身孕之形。《诗大雅·大明》:“大任有身。”毛传: “身,重也。”郑玄笺:“重谓怀孕也。”这才是身的本意。身体义系 后世的转义。金文作⑨,小篆缘此而讹。 殷yi作乐之盛称殷。从月从受。《易》曰:“殷荐之上 帝
二、人体类7 甲骨文作,。,非“从身从殳”,而是在身的一侧增持有器械 之手,象为孕妇催生之形。此时的孕妇正处于强烈的痛苦之中。 《广雅·释诂二》:“殷,痛也。”这才是殷的本义。孕妇因阵痛而号 叫不已。《汉书·礼乐志》:“殷殷钟石。”颜师古注:“殷殷,声盛 也。”这正体现了殷的第二个义项。许慎所谓“作乐之盛称殷”正 由此而得。 月yi归也。从反身。凡月之属皆从月。 甲骨文身字或作,或作),反正无别。明厚非“从反 身”,而只是小篆殷的省文。《礼记中庸》“查我衣”,郑玄注:“齐 人言殷如衣。”明殷和衣古音相通。殷训“归”,正是依的借字。依 有依顺、归顺义。殷省文作月,其音正读如衣。许慎的训释未合造 字的初意。 孕yùn复子也。从子从几。 甲骨文作,非“从子从几”,而是在身字中增一子形,强 调“裹子”这一事实。 包bā0象人裹妊,已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 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日为夫妇。襄妊 于已,已为子,十月而生。男起已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 寅,女年始申也。凡包之属皆从包。 包是从孕省体指事,推其古文当作母,正“象人麦妊,已在 中,象子未成形”。“胞”下云:“儿生裹也。”这就是包的本义,包 即胞的初文。包为“儿生裹”,引伸自然有裹义。许慎的说解过于 穿凿,不足为训。 勺bào覆也。从力覆人
汉字字源系统研究 甲骨文作母,与包其实是一个字,古文从人从子同意。包有 裹义,引伸又有覆义。后世别之,以覆义读薄皓切,小篆分化为 包、闪二形。《说文·十二上·手部》:“捊,引取也。”其重文作抱。 可见今语所谓抱,其实是闪的同音借字。 胞bG0儿生裹也。从肉从包。 胞是包的后出分化字。包字后世多用于引伸义,其本义则增肉 以别字。 屁t心n髀也。从尸下T居几。 甲骨文作?,非“从尸下丌居几”,而是在人的下部增一弧 线,象人臀之形。小篆形体由此讹舛。今作臀。 尾Wⅰ微也。从到毛在尸后。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 然。凡尾之属皆从尾。 甲骨文作,非“从到毛在尸后”,而是在人之后臀加一尾 饰。人的尾饰必然各种动物都有,因此以人的尾饰示意更具有代表 性。 毛m0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象形。凡毛之属皆从毛。 毛是尾的省文。以尾饰来泛指“眉发之属及兽毛”。 髦m0发也。从影、毛。 髦系毛的后出分化字。以其专指人发,故增影以足意别字。应 改“从影、毛”为从影,毛声。 表biǎ0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从衣从毛”当改为“从衣,毛声”。《释名·释形体》:“毛,貌
一、人体类9 也,冒也。在表所以别形貌,且以自覆冒也。”可见毛由于长在皮 外,引伸本有外义。表训“上衣”,犹言衣上之衣,也就是外衣, 故其字可从毛得音义。许慎云“古者衣裘以毛为表”,未免过于迂 曲。表字隶化之后,作表,殊失造字之旨。 丹r毛丹井也。象形。凡井之属皆从丹。 金文作本,将二毛连在一起,突出多毛的形象。今作冉。 毳CUì兽细毛也。从三毛。凡稀之属皆从磊。 金文与小篆同,以毛多表示细意。 款yn歌也。从欠,含声。凡欲之属皆从欲。 甲骨文作,非“从欠,孟声”,而是突出人张口吐舌之形, 在舌下增一酒器,象人俯身饮酒之形。金文或作黄,形体已讹 舛,小篆又讹为舍。金文或作都,增欠以足意。可见款和金是一 字的繁简而已。大徐本无孟篆,小徐本“金”下云:“酒味苦也。” 这个意义显然是后出的,与造字的意图无关。 殿u吖米一斛春为八斗也。从泉从殳。凡殿之属皆从殿。 甲骨文作传,非“从泉从殳”,而是将人的双手向上伸展, 下增杵形物和白形物,著点画表示谷糠飞扬,这是春米的形象,与 春的宇形相类,但取意不同。春是直观取意,表示春米义。所谓春 米就是破糠取米,殿字正是从这个形象中提取破义。可见穀就是毁 的初文。凡破糠取米,意味着数量要减少,故引伸毁有减义、缺 义。许慎所谓“米一斛春为八斗”正是由减义而得。参见春下。 須如面毛也。从頁从乡。凡須之属皆从須。 甲骨文作是,非“从頁从乡”,而是在人之上增一抽象的人
10汉字字源系统研究 首,突出下巴有毛之形,故須的本义当依段玉裁训为“颐下毛”。 人的毛发与生俱来,而胡须必到男子成年以后方可长出,而此时人 体已发育成熟,不再生长。可见胡须的长出标志着人体发育的停 止,故引仲須有止义。《尚书·五子之歌》:“昆弟五人須于洛衲,作 《五子之歌》。”《释文》:“須,马云止也。”正得其义。金文作°, 改人为真,然不失造字之旨。小篆截断胡须作須,颇失造字的初 意。 而r须也。象形。《周礼》日:“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 皆从而。 甲骨文作乃,这是須的省文,省去整个人形,只留下胡须, 使胡须的形象更突出。因此,而不仅有胡须义,而且还是去胡须的 刑法的名称,而就是形的初文。 形ndi罪不至髡也。从而从乡。耐,或从寸。诸法度字从 寸。 段玉裁补“而亦声”,可从。其实形就是而的后出分化字,从 彡从寸都是为了足意别字。在古代刑法中,去胡须的刑法最轻微, 人人皆可忍受,故引伸形有忍受义。形和能双声相转,语出一源。 但形强调可以忍受,能强调敢于忍受、善于忍受,故能引伸有才能 义。词义旁渗,形也有了才能义。二字同义复用,便是能形,今作 能耐。 更run稍前大也。从大,而声。 “从大,而声”应改为从而从大。而大犹言胡须长。凡胡须短 则硬,长则软,故更即便的初文,今作软。 便nuan弱也。从人从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