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卜辞综述》里提出“象形”、“形声”、“假借”三书说。直到 近年来,还有人把六书的次序排列为:假借,转注,指事,象 形,形声,会意①,也有人把议字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表苦成分 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一类是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②。 不过也应该看到,“六书说”是前人长期对汉字的造规律 进行不断探索的重要成果,这个理论是基本上符合汉字的实际情 况的。对成千上万、形态各殊的汉字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抽象出 六条造字或用字条例③,使繁杂众多的汉字成为一个有规律可寻 的科学系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1800多年来,我国的传统 文字学一直是剧绕着“六书”进行研究的,“六书”成为人们研 究汉字的纲领.我们今天进行科学汉字学研究,虽然不可囿于“六 书”,但无疑应该珍视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汉字查义的研究 汉字是形、音、义二位一体的。这个时期的经学家和小学家 们研究汉字,不但注意分析字形,同时也注意分辨和解说字的音 义了。作为我国汉文字学奠基之作的《说文解字》,作者诈棋是 全面分析汉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的。 ①见命敏《六书疑》,《中宿语文》1579年第1期。 ②·见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第8一?1面。商务印 书馆1962年出版: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第160一169页,上海 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③象形、指中、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借是用字法,这就是清人兼展提 出来的奢名的四体二州”说。康氏《答江慎锋先生论小学书》说:大致 造字之始,无所凭依,字宙间事与形两大端而已:指其事之实日指事,一、 二、上、下是也;象其形之大体日象形,日、月、水、火是也。文字既立划 声俺于,而字有可调之:意寄于字,而字有可通之意;是又文字之两大 渊也。因而博衍之,取乎声谐日谐声:声不博,而会合其意日会意。四者, 书之体止此矣。山是之于用,数字共一用著,如初我、首、基之皆为始, 中、吾、台、予之皆为我,其义转相为注日转注:一字具数用者,铱于义以 引申,依于声而旁寄,假此以施于彼日侵惜。所以用文字者。斯其两大端 地。”(见《戴东原集》卷三) ◆25.◆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n,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传统音韵学(历史语音学),创始于魏晋有北朝时期。唐人 封演,《封氏闻见记》云:“魏时有李登者,撰《声类》·十卷。” 根据文献记载,这是我国最早的韵书,早已亡佚。不过,这并不说 明汉代及其以前的古人就没有注意字音问题。从现存文献看, ·先秦已有声训”。《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周 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坎,陷也多离,丽 也。”·《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多校者,教也多序者, 射也。”.《乾”和“健”古音相同,“坎”和“陷”、“庠” 和“养”、“校”和“教”、.“序”和“射”等古音相近。以同音 或近音字解释字义,这就是所谓“声”或“音训”。以上事实说 明,早在先奏时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字音京字义之间的关系 了。 汉代经师解经,还有《尔雅》、《说文》、《释名》等字词 书,也都常常采用“声训功的方式来解释字义。据近人黄侃统计, 《说文》列字9353个,其巾以声训者居十之七八①。至于刘限的 《释名》,那可说是一部以“声训”求语源的专著。同时,·东 汉的学者已经知道分辨和分析汉字的读音。当时,已采用直音、 譬况、读若、读如之类的方法为汉字注音,到东汉末年,更进而 出现了用两个汉字拼成一字之音的注音方法,这就是所谓“反 切”。《颜氏家训·音辞》说: 夫丸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常然矣。自《春 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辞》之经,此盖其较阴之 种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 显声读之是非也。速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 南》,许换造《说文》,刘熹(照)制《释名》,始有学况、低 情,以证字音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扰未可 晚,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美, 使人疑。孙放然创《尔雅青义》是汉术人独和反活。 仙参吧陆祟达、王宁《训法方法论》第?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3年出版。 ·26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反语”,即反切。它是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字音来:前一 个宁叫反切上字(管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学叫反 切下字《简称“切下亨”或“下字”),枝注音的字叫被反切宁 (简称“被切字”)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用 “父义反”、“X×切”表示。例知《广韵》的“冬,都宗 切”:取“都”宇的声母d、“宗”字的的母和声班ǒg,就是 “冬”字的读音donq。“反”和“切”都是“拼普”的意思。 “汉末人独知反语”,说明当时已经能够把一个单字的音读 分析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了,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声母”、 “韵母”的名称,还没有拼音符号而用两个方块字作代表而 已。 在字义的训释与考究方面,这个时期的经学家和小学家们地 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经学的兴盛,也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 不同〔先秦用篆书而汉代用隶书),训诂之学在两汉时期风行一 时,现了一大批随文解释先棊古籍的“故训”、“传”、“注”、 “章句”,例如毛亨的《毛诗故川传》、郑玄的《周礼注》、赵 肢的《孟子章句》等。《汉书·艺文志》列“小学”10家,所收字书 有《史籀篇》、《仓颉筒》、《尼将篇》、《急就篇》、《仓颉 故》等,共45篇。其中,扬雄的《训纂篇》.和《仓训募》、 无名氏的《仓额传为、杜林的《仓颉训纂》和,《仓领故》,都是 补充和解《仓瓶篇》文字的,这是因为案代的童蒙识宁,到 汉代就已经不易为一一般人所理解丁。·至于解挥字义的父书,这个 时期有《尔雅》、《小尔雅》、·《方落》阳《释名》4部。 《尔雅》。《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训解字义词义的专书。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尔,近也;雅,正也。言可 近而取正也。”“尔雅”是《近正”,即训解“近于雅言(共同 语)”的意。《汉书·艺文志》:“《尔雅》卷二十篇。” 今本只有19篇,·即:· 释诂第一 释声第·释训第三 n27·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释亲第四 释官第五 释器第六 释乐第 释火第八 释地第九 释丘第十 释山第十一 释水第十二 释草第十三 释木第十四 释虫第十五 释鱼第十六 释鸟第十七 释兽第十八 释畜第十九 这19篇可分为两大类,前3篇为-一类,解释的是非名物宁词,即 一般常用字河。后16篇为一类,解释的是名彻字词,即专有名词。 两类合计2091条,共4300多个字词,解释都很简路。例如: 还、复,远也。(释言第二) 移移、肃肃,数也。(样训第三) 父为考,母为妣。〔释亲第四) 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战。(释天第八) 关于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同:东汉掷玄《驳《五经异 义〉》说,“《你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三国时魏入张揖《上 广雅表》说,“周公…著《尔雅》一篇,以释其意义。今 俗所传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 或言沛郡梁父所考”多宋代欧阳修《诗本义》说, 《尔雅》 “乃是豢汉间之学《诗》者,纂巢说《诗》博士解诂”之书。大 约这部书渊源甚古,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经过许多人的增补, 最后成书于汉初的。《议书·艺文志》把《尔雅》附于“《孝 经》类”,没有题作者名氏,说明它的作者不是哪一个人。 可以说,《你雅》是一部由先秦至西汉的训站资料汇编。后世经 学家常用以解说儒家经义,到唐宋时遂为“十三经”之一。注本 以晋·郭璞注、宋·邢昺疏的《十三经注疏》本《尔雅注疏》为 最通行。清代研究《尔雅》的著作很多,其巾最著名的是邵晋福 的《尔雅正义》和郑懿行的《尔推义疏》。 《方言》。《方言》,全名《锚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西汉人扬雄撰。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东汉应锄 ·28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风俗通义·序》说: 周秦常以岁八月,遣循纤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 之,誡于秘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 君平有千余言,林问翁才有梗概之法。杨雄好之,天下孝廉 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几 九千字。 “锚轩”,一种轻便的车子。“林闾”,复姓。应氏这段话说 :明,扬雄是在前人搜集材料和他的老师林闾翁孺整理研究的基 础上,编《方菌》一书的。他自已虽然没有到各地实地调查, 但他利用全国各地的上人和兵山集中在首都的方便,随时进行访 问、调查,并随时记录下来,加以整理。经过27年,才完成此 作。现在的晋·郭璞《方言注》共收11900余字,较应劲所说多 出近3000字,这些学当为后人所增补。据今传刘部《与扬难龙》、 扬雄《与刘歆书》和郭璞《方言注序》,《方言》原书为15卷。 今本13卷,与《隋书·经籍志》著录相同。卷一、卷二、卷三、 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释-一殷字词,卷四释服制, 卷五释器物,卷八释鸟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一释虫。从本书全名 可知,此书包括“绝代语释”和“别国方言”两个方面的内容。 “绝代”,即久远的年代。因其主要内容不是古语,而是“别国 方言”,所以简称《方言》。其体例仿《尔雅》,每条先列一组同 义字词,然后用一个常用的字词来解释。所不同的是:·〔1)《尔 :雅》只是罗列同义字词,不说明它们的区别,《方言》不仅说明 各字词方域分布的不同,而且有时解释其间的意义差别,(2)《尔 雅》所载为古书故州,《方言》所载主要是活的口语。比较如下: 《尔雅·释法》:如、适、之、嫁、祖、逝,往也。 《方言》卷一:嫁、逝,祖、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 嫁,由女出为嫁也多进,秦。晋语也祖,齐语也,适,宋、 鲁语也·往,凡语也, 注本主要有:晋·郭澳《方言注》,清·戴废《方言疏证》◆ 。之9*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