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洪肪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 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 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 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己,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 “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 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 意是新江杭州入洪防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 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 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 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 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 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 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瓜,而龙的头尾 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 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所阐释的观点是:就诗歌说, 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 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 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 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 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 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 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 “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 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 者反有辞矣!” 意思是,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 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 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 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 “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 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 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 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 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所阐释的观点是:就诗歌说, 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 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 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 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4空薜难,实景清而变最挽。种无可给,真境逼而钟 境生。筐置相戾,有画处乡属。廛实相生,无画处 寄誠妙境。 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 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 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 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 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 构成奇妙的境界。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 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4.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 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 皆成妙境。 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 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 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 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 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 构成奇妙的境界。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 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寒 汇工 独 钓 图
寒江独钓图
二解读7~12自然段: 1.“这是大大的误解”中“这”指什么? 提示:指前一句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观点的理解 3第9段中所说的“真”到底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不是自然主义的逼真,而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 一种神似的美
二.解读7~12自然段: 1.“这是大大的误解”中“这”指什么? 3.第9段中所说的“真”到底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指前一句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观点的理解。 提示:不是自然主义的逼真,而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 一种神似的美
07 2观察《女史箴图》《步辇图》、 八大山人绘画等,尝试谈谈这几幅名画 的虚实相生的手法。 5方
2.观察《女史箴图》《步辇图》、 八大山人绘画等,尝试谈谈这几幅名画 的虚实相生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