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教教作背译内艺思朗资 学学者景 容术考 料 目重简简 述赏练 的点介介文评析习读接 退寓
资 料 链 接 朗 读 思 考 练 习 艺 术 赏 析 内 容 述 评 译 文 作 者 简 介 教 学 重 点 背 景 简 介 退出 夏完淳 教 学 目 的
教学目的 长印) 1.了解民族英雄 夏完淳的生平及作品概 况。 2.感受作者视死 如归,全然不惧,以身 许国的英雄本色、爱国 情怀 返回
教学目的 返回 1.了解民族英雄 夏完淳的生平及作品概 况。 2.感受作者视死 如归,全然不惧,以身 许国的英雄本色、爱国 情怀
教学重点 作者事败入狱、行将 牺牲,依然视死如归, 全然不惧的英雄本色。 NA 作者的爱国情怀。 返回
教学重点 • 作者事败入狱、行将 牺牲,依然视死如归, 全然不惧的英雄本色。 • 作者的爱国情怀。 返回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 号小隐,又号灵首,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 明末诗人、抗清志士。他聪明早慧,七八岁能诗 文,十二岁博极群书,知军国大事。清兵南下 他积极参加抗清斗争,随父亲夏允彝入松江吴志 葵军。不久兵败父死,他同老师陈子龙、岳父钱 栴重组义军,上书南明鲁王,得遥授中书舍人, 投太湖吴易军继续斗争。失败后只身流离,潜回 故乡,以图再举。后为清兵所捕,慷慨就义,年 仅十七岁。有《夏节愍集》。 返回
作者简介 返回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 号小隐,又号灵首,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 明末诗人、抗清志士。他聪明早慧,七八岁能诗 文,十二岁博极群书,知军国大事。清兵南下, 他积极参加抗清斗争,随父亲夏允彝入松江吴志 葵军。不久兵败父死,他同老师陈子龙、岳父钱 栴重组义军,上书南明鲁王,得遥授中书舍人, 投太湖吴昜军继续斗争。失败后只身流离,潜回 故乡,以图再举。后为清兵所捕,慷慨就义,年 仅十七岁。有《夏节愍集》
背景简介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爱国英雄,其父夏允彝 和老师陈子龙也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爱国志士。在家 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十四岁就跟随父亲起兵太湖,参加 抗清活动。父亲牺牲后又随老师继续与清兵作战,在 1647年7月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在狱中 他写了三篇遗书:《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和 《土室余论》,以此来表达壮志未酬,英雄遗恨的爱国 情感。此文是临刑前写给生母和嫡母的信。信中回顾了 两年来起兵抗清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国难家仇集于一身 死不瞑目的英雄遗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 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文章吞声泣血、悲壮淋漓,这就 义前的慷慨悲歌是一篇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 返回
背景简介 返回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爱国英雄,其父夏允彝 和老师陈子龙也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爱国志士。在家 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十四岁就跟随父亲起兵太湖,参加 抗清活动。父亲牺牲后又随老师继续与清兵作战,在 1647年7月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在狱中 他写了三篇遗书:《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和 《土室余论》,以此来表达壮志未酬,英雄遗恨的爱国 情感。此文是临刑前写给生母和嫡母的信。信中回顾了 两年来起兵抗清的坎坷经历,抒发了国难家仇集于一身、 死不瞑目的英雄遗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 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文章吞声泣血、悲壮淋漓,这就 义前的慷慨悲歌是一篇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