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900008 課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英文名称: Medical Immu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学分:3 适用对象: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 、课程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 科,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 组成、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调节机制 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并在基础理论和 临床应用领域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新成就。目前,医学免疫学已成为 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 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调节机制;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 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是临床、预防、检验等医学专业及其他相关 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 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结 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技术操作、自学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 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的其它医 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由于医学免 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新的、重大的 研究进展,使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国际先进水平有所了解,培养学生 探索献身科学的兴趣和志向
1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900008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72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学 分:3 适用对象: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 一、课程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 科,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 组成、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调节机制; 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并在基础理论和 临床应用领域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新成就。目前,医学免疫学已成为 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 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调节机制;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 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学科,是临床、预防、检验等医学专业及其他相关 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 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结 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技术操作、自学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 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的其它医 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由于医学免 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新的、重大的 研究进展,使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国际先进水平有所了解,培养学生 探索献身科学的兴趣和志向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免疫学概念 、熟悉免疫学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三、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免疫与免疫学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三、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四、免疫功能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定义、特点 主要机制。 五、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六、免疫学的学科任务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抗原 【目的要求】 、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 的免疫反应性) 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包括抗原本身的因素和机体 的因素。 三、掌握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 掌握B细胞决定基,T细胞决定基的概念和特点;熟悉交叉反应的概 念、机制和意义 四、了解人工结合抗原的免疫反应性以及天然蛋白质的免疫反应 性 五、熟悉抗原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 抗原,了解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 六、了解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佐剂、超抗原和丝裂原)的 种类和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及与之有关的概念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三、抗原特异性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 四、常用的抗原分类及其医学意义 五、超抗原的概念和特点; 六、佐剂的概念、种类及应用
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免疫、免疫学概念 二、熟悉免疫学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三、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一、免疫与免疫学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三、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四、免疫功能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定义、特点、 主要机制。 五、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六、免疫学的学科任务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抗原 【目的要求】 一、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 的免疫反应性); 二、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包括抗原本身的因素和机体 的因素。 三、掌握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 掌握 B 细胞决定基,T 细胞决定基的概念和特点;熟悉交叉反应的概 念、机制和意义 四、了解人工结合抗原的免疫反应性以及天然蛋白质的免疫反应 性; 五、熟悉抗原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 抗原,了解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 六、了解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佐剂、超抗原和丝裂原)的 种类和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及与之有关的概念;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三、抗原特异性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 四、常用的抗原分类及其医学意义; 五、超抗原的概念和特点; 六、佐剂的概念、种类及应用
七、丝裂原的概念及其作用。 第三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熟悉中枢免疫器官的概念及其功能,了解淋巴细胞发育的微 环境。 、熟悉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熟悉淋巴结、脾脏和MALT的 结构和功能,熟悉免疫细胞在其中的分布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 【教学内容】 、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胸腺的结构、细胞组成、胸腺微环境及功能 三、骨髓的组成及功能; 四、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 五、脾脏的结构与功能; 六、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七、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目的要求】 、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恒 定区、功能区、J链和分泌成份,酶解片段等) 三、了解抗体的异质性,掌握独特型的概念。 四、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特异结合抗原、活化补体、结 合Fc受休、通过胎盘等) 五、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点 六、掌握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抗体 的种类、特性及生产制备技术。 【教学内容】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段; 三、抗体的异质性; 四、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五、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特点,基因工程抗体的种 类及特性。 第五章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3 七、丝裂原的概念及其作用。 第三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一、熟悉中枢免疫器官的概念及其功能,了解淋巴细胞发育的微 环境。 二、熟悉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熟悉淋巴结、脾脏和 MALT 的 结构和功能,熟悉免疫细胞在其中的分布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二、胸腺的结构、细胞组成、胸腺微环境及功能; 三、骨髓的组成及功能; 四、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 五、脾脏的结构与功能; 六、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七、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目的要求】 一、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和恒 定区、功能区、J 链和分泌成份,酶解片段等)。 三、了解抗体的异质性,掌握独特型的概念。 四、掌握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功能(特异结合抗原、活化补体、结 合 Fc 受休、通过胎盘等) 五、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特点 六、掌握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抗体 的种类、特性及生产制备技术。 【教学内容】 一、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段; 三、抗体的异质性; 四、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五、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特点,基因工程抗体的种 类及特性。 第五章 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命名和成份,熟悉补体的性质、 补体合成的部位。 、熟悉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掌握 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三、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掌握体液中重要灭活物质如Cl 抑制物,C4结合蛋白、Ⅰ因子,H因子等的调节作用。 四、掌握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内容】 、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命名与生物合成, 、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与MBL途径。 三、补体系统的调节。 四、补体受体。 五、补体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 六、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章细胞因子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因子概念和命名,掌握细胞因的共同特点 二、了解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 熟悉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了解细胞因子的其 他生物学作用 了解细胞因子的检测以及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教学内容】 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 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 四、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目的要求】 、白细胞分化抗原(CD) 1.掌握CD的概念 2.熟悉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CD分子,了解人类CD的 分类和应用 黏附分子 1.掌握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了解黏附分子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作用 3.熟悉在免疫应答中产生重要作用的黏附分子
4 一、掌握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命名和成份,熟悉补体的性质、 补体合成的部位。 二、熟悉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掌握 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三、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掌握体液中重要灭活物质如 C1 抑制物,C4 结合蛋白、I 因子,H 因子等的调节作用。 四、掌握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内容】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命名与生物合成。 二、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与 MBL 途径。 三、补体系统的调节。 四、补体受体。 五、补体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 六、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章 细胞因子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细胞因子概念和命名,掌握细胞因的共同特点 二、了解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 三、熟悉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的作用;了解细胞因子的其 他生物学作用 四、了解细胞因子的检测以及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 二、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 四、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目的要求】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CD) 1. 掌握 CD 的概念 2. 熟悉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CD 分子,了解人类 CD 的 分类和应用 二、黏附分子 1. 掌握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了解黏附分子的重要生理和病理作用 3. 熟悉在免疫应答中产生重要作用的黏附分子
【教学内容】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CD分子的基本概念; 与T、B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效应有关的主要CD分子 的结构、特性及功能; 三、黏附分子的种类、特征、生物学作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目的要求】 、掌握MHC的基本概念 、了解小鼠H-2基因复合体结构及其表达产物和功能 三、熟悉人类MHC(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遗传特征 四、掌握HLA抗原分子结构及其组织分布 五、掌握MHC的生物学功能 六、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内容】 、MHC、HLA复合体、HA的概念 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和定位 三、MHC的遗传学特点 四、HLA分子的分布、结构与功能; 五、HLA与医学实践。 第九章淋巴细胞 【目的要求】 T淋巴细胞 1.掌握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 2.掌握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其功能 3.掌握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和机制 、B淋巴细胞 1.掌握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 2.了解B细胞亚类及其特点,熟悉B细胞的发育过程 三、自然杀伤细胞 掌握NK细胞概念,了解其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免疫细胞的概念 、T细胞的分化发育 三、T细胞的表面标志 四、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五、NKT细胞的作用特点
5 【教学内容】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和 CD 分子的基本概念; 二、与 T、B 细胞识别、黏附活化、效应有关的主要 CD 分子 的结构、特性及功能; 三、黏附分子的种类、特征、生物学作用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MHC 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小鼠 H-2 基因复合体结构及其表达产物和功能 三、熟悉人类 MHC(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遗传特征 四、掌握 HLA 抗原分子结构及其组织分布 五、掌握 MHC 的生物学功能 六、了解 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MHC 、HLA 复合体、 HLA 的概念; 二、HLA 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和定位; 三、MHC 的遗传学特点; 四、HLA 分子的分布、结构与功能; 五、HLA 与医学实践。 第九章 淋巴细胞 【目的要求】 一、T 淋巴细胞 1.掌握 T 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 2.掌握 T 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其功能 3.掌握 T 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和机制 二、B 淋巴细胞 1.掌握 B 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 2.了解 B 细胞亚类及其特点,熟悉 B 细胞的发育过程。 三、自然杀伤细胞 掌握 NK 细胞概念,了解其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一、免疫细胞的概念 二、T 细胞的分化发育; 三、T 细胞的表面标志; 四、T 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五、NK T 细胞的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