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鼻台 俞晓婧 余姚市实验学校
俞晓婧 余姚市实验学校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 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 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 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 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 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 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 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 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 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 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 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 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 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 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 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 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 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 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 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 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 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 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 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 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 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 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 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 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 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 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 (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 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 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 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 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 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 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 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 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岀)、王长林、 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 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 《穆柯寨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 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 (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 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 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 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 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 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 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 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 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 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 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 《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 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在越剧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话剧对它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力。话剧一直是 游离于我国传统之外的,原因是我国戏剧的传统精神是朝象征和写意的路上发展, 而话剧的表演方式却是求真、写实,所以两者始终格格不入。但是越剧是个新的 剧种,可塑性强,所以它能够吸收话剧的艺术效果;越剧在服装跟道具上的刻意 求工、求实,就是受到了话剧的影响。 然而,最能表现话剧精神的莫过于舞台设计的写实化。越剧在每一场表演中, 布景的变化和配合情形实在是其它剧种所难比美的。 越剧在角色的扮演上也留有其它剧种的影子,例小生取法昆曲,小旦是学习 川剧的。越剧的小生重潇洒闲雅,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浓厚的书卷气。虽然取法昆 曲,但是仍然保留了地方戏原始的新鲜活泼。「扇子功」原本属于中国传统技艺 之一,是以折叠扇在指上旋转,做各种技巧的变化,早在清干隆时期就已经相当 盛行,由此可见越剧仍然留有三百年前的传统技艺。台湾高瑾越剧团的高瑾女士 尤其擅长「扇子功」。 越剧和一般的传统戏曲一样,在取材上必须有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它的剧 本多半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宝莲灯、金枝玉 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碧玉簪等,主要描述才子佳人间的动人故事。 现今越剧演出几乎全是女演员,所以又称为女子文戏。但是在民国十二年以 前,越剧全是由男演员演出的,在这一年,因为出现了一个清一色的女演员剧团 很受观众欢迎。此后,越剧剧团就逐渐完全由女演员组成,而形成了今天女子文 戏的演出规模
在越剧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话剧对它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力。话剧一直是 游离于我国传统之外的,原因是我国戏剧的传统精神是朝象征和写意的路上发展, 而话剧的表演方式却是求真、写实,所以两者始终格格不入。但是越剧是个新的 剧种,可塑性强,所以它能够吸收话剧的艺术效果;越剧在服装跟道具上的刻意 求工、求实,就是受到了话剧的影响。 然而,最能表现话剧精神的莫过于舞台设计的写实化。越剧在每一场表演中, 布景的变化和配合情形实在是其它剧种所难比美的。 越剧在角色的扮演上也留有其它剧种的影子,例小生取法昆曲,小旦是学习 川剧的。越剧的小生重潇洒闲雅,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浓厚的书卷气。虽然取法昆 曲,但是仍然保留了地方戏原始的新鲜活泼。「扇子功」原本属于中国传统技艺 之一,是以折叠扇在指上旋转,做各种技巧的变化,早在清干隆时期就已经相当 盛行,由此可见越剧仍然留有三百年前的传统技艺。台湾高瑾越剧团的高瑾女士 尤其擅长「扇子功」。 越剧和一般的传统戏曲一样,在取材上必须有一个首尾完整的故事。它的剧 本多半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宝莲灯、金枝玉 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碧玉簪等,主要描述才子佳人间的动人故事。 现今越剧演出几乎全是女演员,所以又称为女子文戏。但是在民国十二年以 前,越剧全是由男演员演出的,在这一年,因为出现了一个清一色的女演员剧团, 很受观众欢迎。此后,越剧剧团就逐渐完全由女演员组成,而形成了今天女子文 戏的演出规模
周弥弥小姐(再兴青年越剧团创办人):在我国精致的戏曲宝库里,越剧是 有它特殊的风格和价值。越剧是写实的剧种,它结合了编、导、演、音、美的综 合艺术表演,越剧的音乐有着中西合璧的组合音乐伴奏,尤其在它唱清板的时候 所有的音乐都停止了,只有一个胡板在敲着它的节奏,演员在舞台上唱出八十句、 百句的唱腔、唱词,而没有其它的伴奏,此刻表现出它的喜、怒、哀、乐,观 众非常容易能接受。一般的剧种,观众很难去抓那一些唱腔,但越剧是没有的, 它的唱腔优美,更能诉说着演员的风格跟表演的形象,所以大家都非常容易接受 越剧,喜爱越剧。 在演出的时候则要将全心投入,完全忘却自我,才能表达越剧特有的细腻唱 作及情感的流露。演出者的台步、水袖、眼神不仅是表现动作的美感,更要表达 剧中人的性格,让观众融入剧中,跟随剧中的喜怒哀乐而哭笑。这种特性和平剧 中各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同,越剧的表演完全靠表演者的尽情发挥。 由于越剧是一种年轻的艺术,不受传统戏剧的拘泥而僵化,所以它的吸收力 特别强,可塑性极大,未来的发展澘力无穷。它能够在冮南一带盛行,甚至来到 台湾之后还能够持续发展,是有它的因素和条件。地方戏曲本属中华文化的一环, 它丰富了中国剧曲的内容,强化了中国戏曲的色彩,确实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条件。 在这里我们除了希望越剧能够继续吸收其它戏曲艺术的优点,改良仍然存在 的缺点,去芜存菁之外,更希望越剧的发展模式能够带动其它地方戏曲的改良和 进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赋予地方戏曲艺术更切合时代的表演生命与价值
周弥弥小姐(再兴青年越剧团创办人):在我国精致的戏曲宝库里,越剧是 有它特殊的风格和价值。越剧是写实的剧种,它结合了编、导、演、音、美的综 合艺术表演,越剧的音乐有着中西合璧的组合音乐伴奏,尤其在它唱清板的时候, 所有的音乐都停止了,只有一个胡板在敲着它的节奏,演员在舞台上唱出八十句、 一百句的唱腔、唱词,而没有其它的伴奏,此刻表现出它的喜、怒、哀、乐,观 众非常容易能接受。一般的剧种,观众很难去抓那一些唱腔,但越剧是没有的, 它的唱腔优美,更能诉说着演员的风格跟表演的形象,所以大家都非常容易接受 越剧,喜爱越剧。 在演出的时候则要将全心投入,完全忘却自我,才能表达越剧特有的细腻唱 作及情感的流露。演出者的台步、水袖、眼神不仅是表现动作的美感,更要表达 剧中人的性格,让观众融入剧中,跟随剧中的喜怒哀乐而哭笑。这种特性和平剧 中各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同,越剧的表演完全靠表演者的尽情发挥。 由于越剧是一种年轻的艺术,不受传统戏剧的拘泥而僵化,所以它的吸收力 特别强,可塑性极大,未来的发展潜力无穷。它能够在江南一带盛行,甚至来到 台湾之后还能够持续发展,是有它的因素和条件。地方戏曲本属中华文化的一环, 它丰富了中国剧曲的内容,强化了中国戏曲的色彩,确实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条件。 在这里我们除了希望越剧能够继续吸收其它戏曲艺术的优点,改良仍然存在 的缺点,去芜存菁之外,更希望越剧的发展模式能够带动其它地方戏曲的改良和 进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赋予地方戏曲艺术更切合时代的表演生命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