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历史 1961年 Franken等人在 Michigan大学的实验一光学倍 频实验。 滤光片 红宝石 694.3nm 石英晶体 347.15nm 底片 非线性光学这个新学科的出现!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历史 红宝石 滤光片 石英晶体 694.3nm 347.15nm 底片 1961年Franken等人在Michigen大学的实验-光学倍 频实验。 非线性光学这个新学科的出现!
1962光学和频 Bass等人使用两台波长相差1nm的红宝石激光器 ,将两束光入射到TGS(三甘氨酸硫酸盐)晶体 中,输出的光束经光谱分析发现包含347nm附近 三条谱线
1 2 + 1 2 1 2 1962 光学和频 Bass等人使用两台波长相差1nm的红宝石激光器 ,将两束光入射到TGS(三甘氨酸硫酸盐)晶体 中,输出的光束经光谱分析发现包含347nm附近 三条谱线。 2 2
1962年,受激拉曼散射现象 Woodbury和Ng两人用甲苯研究调Q红宝石激光器 时,发现出射光束除了红宝石激光线外,还有 条766m的谱线,这条谱线具有与红宝石激光同 样的传播方向与小的发散角,它的频率相对于红 宝石激光下移了1345cm1,频移量正好等于甲苯 的最强拉曼模的振动频率。 红宝石甲苯 v-1345cm 二次谐波、光学和频与受激拉曼散射并列为三种 最早发现的基本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1 0 −1345cm 0 红宝石 甲苯 1962年,受激拉曼散射现象 Woodbury和Ng两人用甲苯研究调Q红宝石激光器 时,发现出射光束除了红宝石激光线外,还有一 条766nm的谱线,这条谱线具有与红宝石激光同 样的传播方向与小的发散角,它的频率相对于红 宝石激光下移了1345cm-1,频移量正好等于甲苯 的最强拉曼模的振动频率。 二次谐波、光学和频与受激拉曼散射并列为三种 最早发现的基本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双光子吸收 人们还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双光子吸收制得 是介质中的原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 个双光子吸收的系数是和入射光强度的平方成正比的。这些现 象的发现,大大促进了高分辨率光谱的研究和发展 1961年 Kaiser与 Garrett: E时吸收 两个光子,原子从 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掺铕氟化钙晶体 2a 图4-12双光子共振图。 f字称相同能 级,中间为虚能级
1961年 Kaiser 与 Garrett:同时吸收 两个光子,原子从 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 掺铕氟化钙晶体 2 双光子吸收 人们还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双光子吸收制得 是介质中的原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这 个双光子吸收的系数是和入射光强度的平方成正比的。这些现 象的发现,大大促进了高分辨率光谱的研究和发展